• 44

想真正了解房市走勢的人進來吧!

yunyunhome wrote: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房市崩盤時,總是低價區跌得特別兇,而高價區反而被撐住
因為,有錢人喜歡高價區的優質環境,同時雖然知道可能還會再跌,但基於諸多因素(例如小孩學區的問題),他還是照買(小孩的學習與成長無法等)~
相對地,房市崩盤時,通常經濟也不太好,窮人只會收入更低,他們更是只能接受更低的價格而已.(恕刪)


很認同你的看法
上次跟一位同事閒聊
當時在逛101附近
那邊的小路有許多豪宅(好像是信義之星)
我說如果有能力可以住在那些靜巷內的豪宅不知多好
他回我說:如果他有一間就把它賣了去中南部退休享福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非常多
但真正的有錢人是不會亂賣房子的
因為他們覺得好房子是資產,自己住一間
空屋租別人收租金,畢竟不缺現金
只有窮人才會整天想把房子賣了退休
但賣了之後真的會變有錢嗎

兩戶鄰居同時住在北市精華區約3000萬的"一般房子"
一戶把它賣了搬到其他縣市較大較新的房子,且還留有現金
一戶繼續住,且繼續努力工作
過了十年後,我相信後者的總資產會較多
不僅房價可能一增一減,至少我認為後者賺錢的能力是較強的



yunyunhome wrote:
我要講的是,央行自己...(恕刪)


Y大一系列看法令人激賞…

不敢說補充,但稍為對未來做些描述:

任何地方要興旺,光靠本地人與本地資金其實不容易泡沫化

必須是加入別人(例如早年台灣電子代工業崛起,為日美等幹活)或別人加入(例如台灣與中國關係改善,成為舉世進軍中國之跳板),無論這兩種關係那一種,或二者併存就會帶來新財富、新人才、新機會…房地產價值被重新評估、認定、提升…

現在看,新竹過去是加入別人,而如今的台北則二者俱足,加上金融海嘯,大家狂印鈔票…房價創歷史高價

政府打房,Y大講得非常好,沒有長遠思維的政府是邊走邊看,只要人們覺得有做事就好…

真正要打,央行是最有效的,但不屬於政策工具(央行是獨立的),彭先生的想法Y大也掌握了,他要照顧出口是確定的

我看法比Y大堅守經濟人特色無數據不預測多些猜測:台幣還是會漲,央行只能順勢而爲,台幣資產也會更具吸引力,在台北被世界需要的程度不斷增加下,打房讓房價修正,無法一波到底反映真實價值,只是為年底後儲存動能,在兩岸逐漸融合下,台北市房價仍將高不可攀…


yunyunhome wrote:
你也會,那你也來掰一篇~或是你提出反證~

我沒義務證明我的觀點,我只作觀念分享~再說,我只不過把通貨膨漲解釋得讓大家更容易理解與體會而已~

通膨的理論已非常多,何必我再廢話?

我又沒要你花錢買我的文章,我為何要花力氣證明我的論點?恕刪)


你不能証明你的論點?
那你寫這篇的用意是?

有沒花錢買你的文章,跟你該不該証明你自己的論點
何干?

我來掰?
一、我不會掰
二、這是說明你是掰的?
央行並不是要放任游資在市場上流竄
全世界都在降息,不得已也

誰都知道,寬鬆貨幣的結果就是通膨

不用搞那麼多圖表數據,有一點經濟學貨幣學基礎知識都知道

別把房地產價格問題完全丟給央行
央行沒有做好的,大概就是沒有強力管制房貸
但是強力管制房貸,又影響一般老百姓購屋意願
於是,房地產囤積客就趁勢而為

對於物價,央行的手段,就只有利息而已

既然寬鬆貨幣政策是無法改變的
抑制房價
接下來就是行政部門的作為
所以有所謂奢侈稅

炒作最後的結果就是泡沫化
(歷史上有太多的例子,懶得再打...)
在寬鬆貨幣的政策下
政府不該設法遏止這些炒作行為嘛?
難道降息後就放任游資任意囤積炒作民生物資?
難道你手中有寬鬆的貨幣就可以到處炒作民生物資?
難道你不能拿這些錢去做其他非囤積民生物資的投資?


"總之,接下來房市會怎麼走,其實"現在"根本沒辦法判斷,因為貨幣供給量的變化決定一切"
不見得
我個人倒是樂見政府有更嚴峻的法令來箝制房地產價格
例如:
1.台灣土地資源有限,非本國國民不得買斷房地產(炒作,總是架構在題材上,斷了陸客購屋炒作題材)
2.房地產比造民生物資,囤積壟斷者一律法辦
3.照價徵稅,照價購買,漲價歸公(國民黨祖師爺提的)


刀子能打獵獲得食物人可以生存
刀子也能用來奪走一個人的生命
當別的國家有刀子輕易可以得到食物時
你的國家要不要也有刀子?
你的國家裡有人拿了刀子殺了人
你要怪當初發明刀子的人嘛? 還是抓殺人的人?
本樓確實是近期以來最理性討論房地產走勢相關影響因素的一棟樓
嘴砲真的少很多
再次給樓主

倒是沒看到幾位在本版上大力喊空的強者代表(Ex:XX先知)
上來提出言之成理且擲地有聲的反面申論
實為遺憾

說實在的 透過自由門在大陸看M01上的正反論戰
真的是小弟在對岸潛水的主要生活樂趣啊


PS:不過今天是在台灣發文的

KCLin0423 wrote:
央行並不是要放任游資...(恕刪)


聯合出口商外資合法搶劫廣大中產階級口袋中的錢
其實造成今日房價高漲的元兇就是央行! 但是反過來由央行主導打房,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拿個例子比喻,就像殺人兇手,反過來到被害者家屬靈堂前包白包一樣
更好笑的是被害者家屬還把殺人兇手當救世主一樣崇拜
想想看 , 只要沒事印印鈔票 , 在市場中殺殺尾盤 , 這樣也得7A , 也難怪各國央行有樣學樣
只會ABC的能得100分,學力學的人只拿30分,當然ABC玩一玩就好了!


樓主只用m1b來解釋房價,証據似乎還不夠充份



1990年初到1999年底m1b增加超過一倍,台北的房價卻是橫向震盪!

22f wrote:
Y大一系列看法令人激...(恕刪)


我猜想央行的終極目標還是把台幣打貶回去,但要天時地利人和配合阿~

如果國際熱錢不再期待台幣升值時,台幣匯率的大玩家只剩央行時,央行想要操作到哪個價錢就能到~

是真的,因為台幣本來就是不國際通用貨幣,不會有國際人士是經常性持有台幣的~

國際上經常被持有貨幣主要是構成美元指數的;歐元(EUR);英鎊(GBP);瑞士法郎(CHF);瑞典克朗(SEK);加拿大元(CAD)和日元(JPY),當然也包含美元

現在持有台幣的外資大多是投機性質,但只要歐美有更多投資機會,這些資金自然會離開

現在,2月份歐元區通脹率為2.4%,這表示歐洲央行狂印鈔票已奏效了,而美國則再不久的將來要進入升息階段,屆時台幣只會相對弱勢,國際熱錢會以驚人速度快速離境

因此,在此時,還認為台幣資產會持續看漲,其實風險不低~

你只能說,央行可能會順利把台幣打貶(又印更多鈔票出來),以產生"匯兌盈餘",同時讓出口業更好賺錢,讓台灣能夠隨著歐美經濟振作起來,而進入政府期待已久的黃金十年~

歐洲央行官員Tumpel-Gugerell﹕須對通貨膨脹予以高度警惕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10321/BEU007597.asp

美联储暗示启动升息周期 罗杰斯看好未来美元
http://forex.jrj.com.cn/2011/03/2800009576740.shtml


很多都說泡沫破了怎麼辦?簡單,再弄更多的泡沫就是了~

所以很多人都說央行是連環泡沫機,不斷地製造泡沫~

乾坤在握 wrote:
本樓確實是近期以來最...(恕刪)


看空者無非是靠自己想像成分居多,因為政府打房的利器都沒拿出來用,這波房市要打倒其實很難~

去年熱賣的"民國100年大泡沫",最近已經敲敲落出暢銷書排行了~因為,很多買了這本書的讀者原本期待房市要崩盤了(當時政府開始打房,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結果他們等到的是,再一次飆升,而且是絕望性的飆升~只是,這波飆升充滿了不趕快買會漲更兇的情緒在裡面~也就是說,很多人恐怕會怪作者預言失準,害他要用更高代價買房子....

這本身的分析問題在哪?我認為,該書作者已經先假設了房地產必定會泡沫化崩盤,然後洋洋灑灑地找了很多"證據",而不是客觀地提供幾個判斷法則,讓大家自己仔細觀察市場所透露出的訊息~


舉例來說,作者不斷強調的民國79年股市與房市崩盤的現象,但作者卻沒有解釋2007年以來,直到2008年掀起的金融海嘯,確實導致股市崩盤大跌時,為什麼房市價格始終撐在某個水準之上呢?

這很明顯,台灣房市的模式有了戲劇性的轉變,這點作者卻完全忽略它,而沒有深入去探討~這是重要的變化,沒先分析這個現象,豈能合理地推估房市走勢呢?作者只是單純地依據歷史數據來推估現在或未來的走勢,自然會忽略掉很多真實存在的特殊現象。我並不否認貨幣供給量確實來到十分危險的程度,但其實若以年增率來看,目前的貨幣供給量年增率遠遠不如民國79年股市與房市崩盤前的盛況,因此你只能說央行真的"控制"得很好,不至於讓房市產泡沫化崩盤,哪怕真有泡沫在裡面,但要破掉其實很難,因為還沒達到失控的程度阿!

為什麼房市價格始終撐在某個水準之上呢?

我認為,要解釋這個現象可以觀察法人心態與行動來得到答案。當時,股市中有許\多法人、主力察覺苗頭不對,從2007年以來不斷地瘋狂倒貨,直到向來最堅挺的菜籃族也受不了加入倒貨行列而殺出最後一波(這就為什麼很多菜籃族會覺得很奇怪的地方:為什麼每次殺出後,股票反而開始往上漲)。既然整個市場都只有賣方,股市當然會持續瘋狂大跌。

然而,房市中的主力(也就是建商財團啦)並沒有加入倒貨行列(有看到新聞報導說,某某地區還有多少多少餘屋待售嗎?),或是不需要倒貨,而少數散戶屋主的拋售根本撼動不了市場(股市也是同樣的道理)。相反地,建商還能結合媒體等資源,不斷地推廣投資房地產有多好賺,許\多投資客也紛紛現身說法,而吸引了很多人逢低買進(不然投資客自己也會滅頂)。又加上,政府不斷地宣傳ECFA,讓很多人願意再多等一等,在這種情況下,房市並不缺買方,房市如何能持續重挫?又加上,在短時間內,房市不但沒有如預期大幅修正,反而在2009年的資金狂潮下不斷被推升至新的高點。

這讓在金融海嘯急著殺出房屋的人,不知道有多後悔?如此一來,就算真的再來一次金融動盪時,房市反而更能堅挺地支撐下去(人們常依據經驗來操作;作者依據歷史來推估,不也同樣道理?),而是政府也希望房市能夠堅挺地支撐下去,甚至政府還會用政策來幫助撐下去。因為,股市與房市最大的差別在於,股市重挫時,受傷的只有投資人本身,並不會波及到銀行,但是房市卻會嚴重衝擊到提供資金銀行業阿!



現在還能存活下來的建商,大多數都曾經歷過民國79年的房地產崩盤,他們豈會不知道如何避免慘遭房市崩盤的滅頂命運?如果不知道如何閃避,早就滅頂了,或是至少也深刻地了解到\"先烈們\"是如何慘遭滅頂的~也就是說,作者低估了建商的操作能力~其實,對建商來說,最要命的是大量餘屋在手上,因此只要避免大量餘屋在手上,就能避免建商被迫大量拋售,也避免房市重挫,讓情況更加惡化。依據我實地觀察與了解,目前建商都縮小每個建案的銷售規模(例如100-200戶),以便能夠快速應變

現在的問題在於,整個房市靠著大量增加的投資客撐住,但是倒底能撐到什麼時候,卻是個有趣的問題~因為,以前的房市並不存在大量的投資客,這是真的很難用歷史來推估的,其實只能靠\"想像\"與推測~舉例來說,目前房市中大量出現了所謂的投資型產品,而非自住型產品。也就是說,投資型產品本來就不是要蓋\來給人住的,是要讓有錢人買來投資的。舉例來說,在南港經貿園區的投資大本營來看,目前市場上出現面不少靠近高架橋的產品,甚至還有正面對高架橋的高級產品(每坪70萬成交,且總價高達4000-5000千萬),同時那附近生活機能仍然是零(附近最近的便利商店走路就要20分鐘,更別說有什麼零售店),但是照樣有人買進。為什麼?道理就是前面講到的,很多投資客買進的心態本來就不是要買來住或出租,他是要賺價差的。問題是,買得起或租得起總價高達4000-5000千萬的人真的願意住或租在那個地方嗎?房子總是要給人住的嘛~



然而,建商只要能夠用投資的行銷模式說服投資客進場買進,剩下的問題就不再是建商的問題了~目前,諸多投資客的想法都是,反正老娘我有錢,我就繼續付那微薄的利息或是本來就是用現金買的而不需付利息,現在沒人願意接手,我就繼續等下去,以致於房市變淡時,價格卻沒什麼修正的跡象,越是這樣,越能支持已被套牢的投資客的堅持態度。只是,有趣的是,如果說老娘我有錢,就可以繼續長抱下去,那股票就不會瘋狂大跌了。誰沒有個30萬或10萬來長期持有股票呢?那為什麼股票還是會大跌呢?簡單,股市中有大戶在瘋狂倒貨,逼得散戶只得跟著倒貨。



因此,結論就是,房市要大幅修正,必須要有主力(建商)倒貨。若要逼著建商倒貨,建商必須先有大量餘屋。建商要有大量餘屋,必須是大量推案且剛好碰上房市或股市低迷。也就是說,除非看到有哪個神經病建商大手筆推案,那個地區才可能引發崩盤大跌。然而,就算是擅長大量推案的遠雄都變得很保守,原訂要推大案的計畫遲遲沒看到實際行動。因此,就算央行對市場注入過多不需要的資金,那為什麼台灣房市有機會崩盤大跌?我實在看不到這種可能性阿~ 但,央行對市場注入過多不需要的資金,卻給投資炒作者有了很好的靠山阿!

venomz wrote:
樓主只用m1b來解釋...(恕刪)


我前面已有補充,當時的消費信心與投資信心已被徹底打到谷底(2000年網通股泡沫崩盤、2001的911事件、2003年SARS),同時當時房市中的主力--建商手上有大量餘屋待售,導致建商被迫在市場上瘋狂到貨,以至於無論政府怎麼樣印鈔票,房市就是毫無起色

直到建商的賣壓消化完畢,市場缺少賣壓時,只要有人出來拉抬,就開始逆勢往上漲了~

又加上,由於前面一連串的經濟面打擊,迫使政府更努力地印了更多鈔票,最後演變成現在的失控程度

早在金融海嘯前,死在金融體系的超額準備高達1,200億元(有個曾任證券公司副總的人告訴我,他認為應該有1兆才對),結果很莫名其妙的是,台灣根本不缺錢,只是缺投資信心,政府卻又實施大幅調降遺產贈與稅、與營業事業所得稅,又再次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流入台灣,以至於金資氾濫的程度又進一步加劇了

依照我抓下來的統計數據,貨幣供給量偏偏是從2009年3月開始一路狂飆上來,央行的貨幣政策下,讓資金氾濫程度又再進一步更氾濫....

最後,這股龐大的資金終於找到宣洩口:房地產

很多人都沒辦法解釋,為什麼2009年明明失業率還很高,房價卻開始再一次狂飆

能解釋這個現象的只有:錢真的太多太多了!當然,央行確實有不斷地收回這些錢,以控制住物價波動(持續發行定存單NCD)~

http://dev.interush.tw/news_list_1_detail.php?fname=4781755.xml

彭淮南:貨幣政策轉向寬鬆
【經濟日報 : 記者羅兩莎、黃欣/台北報導】 2009年 03月 11日 星期三 02:13

查更多新聞@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指出,全球景氣下滑、國內景氣衰退、失業率攀升,以及通貨膨脹壓力消退,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目前銀行體系超額準備高達1,200億元,是以往的12倍,顯示貨幣數量已經寬鬆,市場資金充裕。

他指出,央行早已採數量寬鬆政策,過去銀行體系超額準備約在50億元左右,最高不超過100億元;但現在已高達1,200億元。

彭淮南明日將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業務報告,他將在書面報告中指出,今年的進口原物料行情將持續疲軟,物價將趨於穩定,他並指出,國內外預測台灣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在0.5%以下,較其他國家穩定。

彭淮南表示,景氣下滑讓我國出口明顯轉弱,今年低迷的景氣仍會持續衝擊我國對外貿易動能及製造業生產。

在房地產市場方面,報告中指出,據內政部公布相關數據顯示,購屋者房價信心綜合分數連續第四季下降,跌至民國91年第二季調查以來新低,市場交易呈萎縮現象。

在房地產供給方面,去年新住宅推案持續減少,全年累計核發建照總樓地板面積大幅縮減25%,但仍釋出新成屋逾11萬戶,致空屋率持續攀升至歷史新高水準。


http://www.cardu.com.tw/news/detail.htm?nt_pk=7&ns_pk=12045

輸入性通膨壓力增 央行:物價採相對穩定
機動降關稅貨物稅 加強吸收市場游資
Share
記者 何心尹 報導 2011/03/10


全球通膨壓力升高,物價行情持續上漲(圖/卡優新聞網)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今(10)日,將親自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針對國內物價驚驚漲,彭淮南在書面報告中建議,應該採取供給面的相關措施,以減輕成本或增加供給,如機動調降關稅或貨物稅等、穩定物價。



  由於極端氣候、新興市場需求增加、美元走貶及市場投機資金炒作等影響,國際原油、穀物等原物料行情持續攀升,導致全球通膨壓力升高。



  央行表示,當前CPI漲幅雖仍屬溫和,但因國際原油及穀物等原物料行情持續攀升,國內油品、麵粉、沙拉油等相關民生商品零售價逐漸高漲,加以上年幾無颱風影響,蔬果價格比較基期偏低,主計處預測本年CPI年增率升為2%。



  然而彭淮南認為,物價的漲跌並非由單一因素決定,要維持物價穩定,須先評估物價波動的衝擊來源,針對物價上漲原因採行不同對策。



  央行在報告中指出,在供給面的衝擊下,政策上不宜追求物價的絕對穩定,而只能追求物價的相對穩定,像是調降關稅或貨物稅等降低成本,就是可行措施。



  在央行積極調節市場資金下,銀行淨超額準備由98年4月的1,541億元,大幅下降至1月的257億元;M2成長率維持於目標區內,上(99)年全年平均為4.59%,接近目標區中線值。1月M2成長率為5.59%,仍維持於目標區內。



  央行強調,將持續控管特定地區的房貸風險,具體措施包括道德說服、加強統計資料蒐集分析、進行專案金融檢查和明文制訂一致性規範,控管土地抵押貸款及特定地區購屋貸款。



  央行並表示,因應全球性的輸入性通膨壓力,央行採取審慎微調的貨幣政策,自去年6月以來,持續3度調升本行貼放利率;同時,密切注意銀行流動性狀況,增加發行長天期定存單,以加強吸收市場游資,降低貨幣數量流動性,營造有利經濟持續成長環境。

http://udn.com/NEWS/FINANCE/BREAKINGNEWS6/6248802.shtml
央行11日將發行1,000億1年期定存單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即時報導】 2011.04.01 04:17 pm



 中央銀行今天公布,將在4月8日公開標售標售1,000億元364天期定期存單,並於11日發行。

 央行自去年4月重啟發行364天期定存單後,累計迄今已發行1兆2,000億元,效果相當於調高存款準備率4.55個百分點。

 但市場人士強調,央行自去年4月起,每月固定發行1,000億元364天期定存單,將自這個月起陸續到期。

 換言之,將在本月11日將發行的1,000億元定存單,只是把去年發行並到期的資金收回,顯示央行短期內未有進一步緊縮貨幣的動作。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