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又仔細的看了一下電影 "大賣空"
這是一部在談美國於 2008 年次級房貸泡沫破滅始末的電影
大家都知道 2008 年雷曼兄弟倒閉 (還有很多承接銷售次級房貸債券商品的銀行也一樣都倒閉) 造成全世界很多投資人血本無歸; 光美國本土內的損失就達 5 兆美金 (包括各投資人的積蓄, 甚至投入的退休金, 還有房產本身的價值等), 8 百萬人失業, 6 百萬人失去房子
當時美國炒作房地產也到了極度貪婪的地步 - 想賺錢的可能只要支付 5% 首付頭期款, 電影中連脫衣舞孃這種收入不一定穩定的人, 都可以買 5, 6 間房子來投資, 卻絲毫不知道房價如果沒有再持續攀升, 無法增貸, 合約內的寬限期過後的違約條款是非常恐怖的, 如無法支付則違約利息甚至高達 1, 2 倍
不知道多少想買房子的台灣人, 到底知不知道當房貸寬鬆期過後, 大家每個月是要支付多少錢給銀行? (本金 + 利息)
教大家一個簡單的口訣 "525" - 基本上跟銀行借 500 萬台幣買房, 一個月是要支付 25,000 元本金加利息; 也就是說跟銀行貸款 1000 萬, 一個月就是要還 5 萬台幣, 借 1500 萬, 一個月就是要還 75,000 元給銀行
而這, 在整個大台北地區, 還無法買到一間舒適的 2 房房子
根據仲介簡單的說, 在大台北地區, 1 房的房價就是 1000 萬, 2 房的房價就是 2000 萬, 3 房的房價就是 3000 萬
而不要忘了, 房子不過是個水泥盒子, 管你甚麼地點地段, 它, 就是個水泥盒子, 而且還有很多都是壽命將到的水泥盒子
大家應該也都不知道, 水泥是有壽命的, 多久? 50 年, 那請問全台灣不只在大台北地區; 凡舉各大都市, 有多少房子的屋齡已經接近 50 年, 就算是有剛性需求正在背貸款的家庭, 有多少人知道也許他們的房貸只還到一半, 這房子基本上就是該拆的危樓
而大家都只會傻傻的天真地以為, 就 "等都更就好" 這唯一 101 個想法; 卻從不曾認真去想, 自己是否已經是接手的最後一隻白老鼠?
美國 2008 年次級房貸風暴, 在這電影中也被明眼投資人一眼看出, 上到政府, 官員, 其實嚴重地說, 也是詐騙共犯結構中的一員, 可卻沒人需要負責
回頭看我們台灣, 國民兩黨都不去正視居住正義的事情, 只會敷衍的說他們有社會公宅的政策, 而且幾年內要蓋幾十萬戶
問題是, 又有多少人知道, 就算有足夠的社會公宅, 沒有人可以一輩子住在公宅內, 社會公宅的租賃合約也就只有那短短的幾年, 我要問政府, 那期限到了話, 這些人怎麼辦?
而再仔細看我們台灣國內的經濟, 大家都知道也空轉了很多年 - 薪水調漲慢得可憐少得可憐, 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為了現實的收入而願意賣時間賣體力到外送員這行業? 不然怎麼有那麼多條件好的女人想投入到八大行業中?
Mobile01 裡面, 每當談論房價不合理的時候, 總有一些命好的人只會說 "自己要努力點, 年輕人只會享樂" 這種幹話 - 請問你, 就算當個小販 - 賣麵, 賣便當, 賣雞蛋糕, 是要賣多少個才能買得起一間房子? 公車司機, 計程車司機不夠努力? 教師, 消防隊員, 清潔隊員工作不夠努力? 你們只會說別人不努力, 我倒好奇要請你們指點迷津, 有甚麼在台灣的行業, 可以讓一個人拚得出可以買得起幾千萬房價的生意? 說白了, 連做黃賭毒的高獲利生意都不可能賺到了~
真的有的話, 還那麼多機會的話, 你們還可以說這種風涼話? 一般人早就一樣可以賺錢跳入投機房地產跟你們比拚了 - 所以請你們這些好命人, 說這種幹話時先請摸摸自己的良心~ 不要磨耗自己的福氣, 別以為自己的福氣是永遠的
台灣的房產貸款寬限期, 默默地從 2 年到現在可以延長到 5 年, 也就是說你可以這前 5 年只還銀行貸款的利息; 但本金還是一毛錢都沒還到
但接下來呢? 就算從現在算起再五年, 2025 年到了, 絕大部分人大家的收入 / 家庭收入真的就好到可以付得起這介於 25,000 - 75,000 元的貸款?
如果不行呢? 政府再推出 5 - 10 年的寬限期?
屆時, 屋齡都普遍超過 40 - 45 年了
這爛攤子到底要怎麼收場?
又或是, 就看是哪個倒楣鬼接到最後一手?
還是, 有誰可以提出神方法, 一口氣解決危老老屋 - 加速爛房拆掉重建 - 房價泡沫 的問題
台灣人, 我們不像香港, 被大陸的資金搞得那麼可憐
為何台灣人要把台灣人自己搞得那麼悲哀?
ericjumpg wrote:
不懂
台灣全國自有住房率超過85趴怎麼會可憐
可憐的是幻想買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人
當然
更多的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本身屯房炒房出來喊居住正義裝可憐
私下看到便宜多掃幾間也不會告訴你
真要幫助無殼蝸牛
應該多蓋月租一萬上下的公宅
讓他們能夠住的起房也存的起錢
可是
本來喊居住正義的這群人
會馬上變臉出來阻撓抗議政府獨裁
這樣就真的很可憐
首先, 根據你說的全國自有住房率超過 85% 這數字怎麼來的?
聽說現在空屋, 或者這樣說好了, 目前全台灣的房子平均分給每個人, 每個人還能分到 5 間; 對, 房子事實上是多到嚇死人的多
空屋率多高? 自有住房率的數字跟這數字加起來是 100% ??
更不要說應該是以家庭為單位, 還是以應成家的人當單位來計算你所謂的自有住房率了? 這兩者的計算方法天差地別你知道嗎?
而你說的幻想買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人, 這句話也是幹話 - 繳房貸是現實的, 沒有人會去買自己付不出房貸的房子; 還是你有認識這種人? 又, 為何不說一間房子的合理空間大小 (實際坪數) 該是多少才是合理的?
也許可悲的台灣人已經被溫水煮青蛙而完全無法去判斷思考 - 一間房子以一個家庭來說, 付多少年的房貸時間是合理的? 目前台灣有 20 - 30 年的房貸, 聽說還有銀行想推出 40 年的
歐美先進國家呢? 告訴你答案, 是 10 年
在台灣被當作是正常的在國外反而是不正常的? 所以不要羨慕為何外國家庭, 可以開好車, 可以常換車, 可以用高級家具, 可以有優質的生活品質, 可以常常出國旅行, 一個人一輩子的收入就是那麼多, 你花在房地產之後還有多少錢可以做上述這些事情?
所以千萬不要說 "幻想買超過自己能力的人", 因為是台灣人把房地產當商品的貪婪已經把原本是正常的變成幻想
至於炒房的人會不會裝有居住正義, 我想是不可能
也許, 便宜的公宅有你說的功能之一 - 租住的同時還能自己存得起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