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專案若自建(全案委託?)可行嗎?基地小...外加沒使照

因這陣子前後接觸了4個建商...都是想在中山區插旗的小建商
去經濟部商業司查他們的資本額~也有用司法院法學資料系統去查有沒有什麼糾紛(像是拖下游工程款或交易糾紛...)
這幾天突然有位地主跳出來說要自建(聽說人脈廣財力足)...但我們沒有相關業界認識的人
以下是她請的建築師初(粗)估費用單
危老專案若自建(全案委託?)可行嗎?基地小...外加沒使照

紅色字是我好奇的地方...因為連圖都沒有怎麼初步判斷?
危老專案若自建(全案委託?)可行嗎?基地小...外加沒使照

流程表有點怪,目前聽過建商報告通常會有個配比表、初步規劃圖(雖然是示意而已)
自建什麼草稿合約都沒有就先要用"便章"...正常不是合約同意後才給印章嗎??
只知道那位地主說請建築師20萬先付了(若真的不自建...建築師轉顧問,幫我們看合約)
目前是說可蓋到11樓 (一般大樓只要在11樓以上的就要加裝消防灑水設備)
開挖地下2層但不做停車處...大家都怕機械停車維護上很煩人(要定期保養,突然故障就麻煩)
以下是建築師寫的流程表(很微妙的是合約沒出來啊,怎麼可能同意送審)
危老專案若自建(全案委託?)可行嗎?基地小...外加沒使照
危老專案若自建(全案委託?)可行嗎?基地小...外加沒使照
另外因沒"使用執照"有去市府問過也拿了手冊...
在查找早期文件時發現現在爸爸的土地,繼承時土地有0.0103公頃的1/3
但轉換成平方公尺時是103平方公尺的1/3
再換算是31.1575坪的1/3
和現在的權狀不同少了1平方公尺...是早期他們換算錯了吧???
要拿這舊資料舉證地政寫錯嗎?(早期手寫年代很容易出問題)
危老專案若自建(全案委託?)可行嗎?基地小...外加沒使照

地點面公園處有6米寛,另一側則是11米寛~呈現L型的房子
之所以變L型缺角是因有棟5層樓不願加入(以我們這小區屋齡算年輕,地坪小但外推到40多坪)
而我家則是可查到的時間點是民國47年建的...?
結構出問題地板也可感受到空心...在客廳稍微跳,隔間牆的廁所都會覺得地板搖
老屋子是磚造加強...很老地基又傾斜(彈珠一放就自動跑向下陷處)
九年前郝龍斌推都更送車位時就人多嘴雜談不攏
現在危老好不容易出現一點曙光,不用找那麼多地主...
但自建怕怕的,位於高度風險(紅色區域)的土壤液化潛勢區
畢竟5棟樓沒一個地主有相關經驗啊...該賭這次嗎?(心臟不夠大顆)
不知板上是否有危老自建成功可提供相關經驗
謝謝

※能咨詢的危老工作站、市府...都建議和建商合作會較輕鬆
不過附近發生松江國賓詐騙案,連日商松下也遭池魚之殃
所以小建商來談超怕連一案也沒做完就烙跑
2019-12-11 5:29 發佈
中山區不錯

建議能蓋高盡量蓋高

蓋高一點,能賣的坪數增加

增加利潤

還有一定要有停車位

別計較加蓋停車塔的建築費

有停車位的建案

日後銷售的價格更好,賣的速度更快

你不會想要日後套牢滯銷對吧?
SpaceX wrote:
中山區不錯建議能蓋高(恕刪)

初估是11樓但停車問題在於大家對機械車格都不感興趣
因前二家來談的建商都是提倉儲式車位
人不用跟著車進去雖然安全但提取車較慢,維修保養費又比機械機械貴
礙於廻轉問題就只能用倉儲式...這對房價有加分嗎?
旁邊就有新生高架橋~橋下可停車,或進林森公園地下停車處停
搭捷運或公車都很方便,所以停車需求似乎不太強
會不會滯銷...老實說不確定

畢竟小基地要在紅色高液化警戒區動工很怕鄰損
這就要看營造的功力...大地主們心臟很大
純粹基於敦親睦鄰而把危老訊息通知大家
沒想到這麼一談,戶戶有意願但建商來談坪數又卡住
最後是想乾脆我們5棟當示範戶,這次時效獎勵他們沒跟上
至少之後接替法案也是能達到10%

目前能用的工具書就這二本,慢慢消化中
renewhouse wrote:
您可再參考兩項工具:(恕刪)

謝謝您
之前和隔壁巷的估價師看過這估價系統
因危老和都更不同~都更必需由三位估價師評審(費用很貴)
而危老則是若和建商說好(前二家建商都是說由仲界代銷評估),可自行找信任的估價師
另外可與建商談若不要拆遷費與租金補貼
還有代銷費不該算到地主身上(私下找補根本不用代銷費)
基本上少了這些費用,可以達到室內一坪換一坪

第一家惹火我,所以不想談(委由鄰居去談,不能直接斷後路~看整個步驟怎麼跑)
因花敬群次長在第一屆的「危老+都更博覽會」https://youtu.be/DpxiHB1jqi4?t=1734就提到替代方案
雖然要揪到300坪多是沒問題,基地瘦長型老實說會較難規劃(加上退縮)
重點人多難有共識....

第二家也是想插旗合建,問可否委建...他們回覆是可以但不負責損鄰費用...收6%費用
不負損鄰...這太可怕!附近的人超會算
第三家資本額太少僅5百萬~這條巷子達3百多坪,老實說不敢找連一個案子都沒有的建設公司
(雖然對方說資金不用擔心,是鳳凰花園的股東出資~但不是交叉持股還是會怕)
第四家是上市上櫃的林口王...旗下子公司,風評不太好直接放生

若以能一坪換一坪當然是自建(委建)是最好
但資金人脈最廣提自建的鄰居突然退群組...神隱了
可能哪裡有消息...會有更好的政策方案
不談自建,等待時機吧?
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拖了九年多...翻個月就十年的概年(囧)
自建會變成唯一可行的方式,
基地小,建商無利可圖,建商的策略會讓你先簽下,再遊說其他鄰地做共同開發。
 
你可以找的合作對象有:
- 建經公司(需服務費)
- 建設公司(想把餅做大,不會只接你的自建案)
- 營造廠(本來就是賺這個錢的,不過之前當人家的下線,樂於直接面對地主)
 
不管是跟誰合作,最大的三筆支出
- 營造成本,這要營造廠說了算,單價16萬在台北市很可以了
- 建築師費用,120-160萬都有人接
- 建經公司,服務費越大間的越硬,要營造成本的十趴
 
還沒有講到銀行,
信託是要錢的,土建融一起貸,等房屋使用執照下來設定成房貸。
另外停車位是是政府的規定,如果你基地不大兩三個停車位的話可以繳政府代金,
一個大概210-220萬,可以繳就繳,少了地下室工程款已及以後的保養定檢。
以我參加過幾次都更及危老的會議經驗, 我們的基地是四層樓公寓+松山區房價, 用合建的方式, 大概只能現有的一坪換以後的一坪再加一個車位, 以價值來說, 當然是提升, 但是以居住空間而言, 大概就是室內空間坪數要打8折.

所以要換到更多的價值或坪數, 版主就是要走自建或是委建, 但是建築資金是否每戶都可以負擔? 土建融的遊戲規則我不太清楚, 之前我自己有接觸這類委託公司, 它們都打包票說原住戶在蓋房期間一樣不用出錢, 等蓋好之後, 再付房屋貸款給銀行就好.

以上, 僅提供參考
不知道你們是住宅區還是商業區

如果合建能換回坪數或是接近的話,建議直接合建了。
接下來這幾年營造費用就是超!級!貴!
小基地又自建不一定划算,還要忙一大堆地主們不了解的東西。
自己要出錢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
我的話會找做都更或是危老比較有名、有經驗的公司,這樣比較省事也比較快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