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經濟部商業司查他們的資本額~也有用司法院法學資料系統去查有沒有什麼糾紛(像是拖下游工程款或交易糾紛...)
這幾天突然有位地主跳出來說要自建(聽說人脈廣財力足)...但我們沒有相關業界認識的人
以下是她請的建築師初(粗)估費用單

紅色字是我好奇的地方...因為連圖都沒有怎麼初步判斷?

流程表有點怪,目前聽過建商報告通常會有個配比表、初步規劃圖(雖然是示意而已)
但自建什麼草稿合約都沒有就先要用"便章"...正常不是合約同意後才給印章嗎??
只知道那位地主說請建築師20萬先付了(若真的不自建...建築師轉顧問,幫我們看合約)
目前是說可蓋到11樓 (一般大樓只要在11樓以上的就要加裝消防灑水設備)
開挖地下2層但不做停車處...大家都怕機械停車維護上很煩人(要定期保養,突然故障就麻煩)
以下是建築師寫的流程表(很微妙的是合約沒出來啊,怎麼可能同意送審)


另外因沒"使用執照"有去市府問過也拿了手冊...
在查找早期文件時發現現在爸爸的土地,繼承時土地有0.0103公頃的1/3
但轉換成平方公尺時是103平方公尺的1/3
再換算是31.1575坪的1/3
和現在的權狀不同少了1平方公尺...是早期他們換算錯了吧???
要拿這舊資料舉證地政寫錯嗎?(早期手寫年代很容易出問題)

地點面公園處有6米寛,另一側則是11米寛~呈現L型的房子
之所以變L型缺角是因有棟5層樓不願加入(以我們這小區屋齡算年輕,地坪小但外推到40多坪)
而我家則是可查到的時間點是民國47年建的...?
結構出問題地板也可感受到空心...在客廳稍微跳,隔間牆的廁所都會覺得地板搖
老屋子是磚造加強...很老地基又傾斜(彈珠一放就自動跑向下陷處)
九年前郝龍斌推都更送車位時就人多嘴雜談不攏
現在危老好不容易出現一點曙光,不用找那麼多地主...
但自建怕怕的,位於高度風險(紅色區域)的土壤液化潛勢區
畢竟5棟樓沒一個地主有相關經驗啊...該賭這次嗎?(心臟不夠大顆)
不知板上是否有危老自建成功可提供相關經驗
謝謝
※能咨詢的危老工作站、市府...都建議和建商合作會較輕鬆
不過附近發生松江國賓詐騙案,連日商松下也遭池魚之殃
所以小建商來談超怕連一案也沒做完就烙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