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降囤房稅合理嗎?

在台北市持有3戶以上「非自住」房產者,今年的房屋稅從過去的2.4%調高到3.6%,新的「打房政策」讓建商叫苦連天,原來房屋賣出前「房屋稅」都由建商負擔,這讓他們找上市長柯文哲陳情,結果市府打算1年內沒賣出的新成屋,只要付擔2%房屋稅!等於台北市庫將短少1.6億的收入,市議員抨擊,如果柯市府獨厚建商,他將發起市民抗稅運動。

TVBS記者黃星樺:「台北市新十大豪宅之一,文華苑原本景觀戶一坪是350萬,現在市場傳出降價50萬每坪300萬,一來一往總價折1.3億,似乎台北市的豪宅也感受到囤屋稅賣壓。」

以北市建商目前有1259戶計算換算得繳3.6億的稅,但傳出建商向北市府陳情,柯文哲同意1年緩衝期,稅金從3.6%降到2%。

個人覺得沒差啦,反正現在台北市的新案件貴到沒臭沒小根本沒有會買,一年少收一點稅而已,之後收囤房稅就不要鬼叫了,建商手中的案件最終以爛掉收場.
台北市房地產有行無市,非常難成交,推豪宅與套房的案件,會非常悽慘.
2015-05-04 11:2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降囤房稅
基本上,講的出道理,都算合理

講不出道理,才算不合理


故調升(降),有理由,合理
調升(降)幅度多少,都有理由,都算合理

這是我依照邏輯嘴砲的缺點

Johnny_depp wrote:
基本上,講的出道理...(恕刪)


講得出道理的話,柯文哲接受訪問時就不會推說忘了不知道。

私會特定建商 ,怎麼看都是黑箱。
還號稱"公開透明",結果咧 ....這個案件既不公開也不透明,最好笑的是,他說:每天跟那麼多人見面,怎知見誰,連見誰都不知道,就可以把囤房稅降到 2%,這算什麼??
完全不合理,有一種要預售屋,當房子拿到使用執照之前所售的房子,叫預售屋,
預售屋也有分等級,所以建商可以先行開賣預售,除非建商一棟都沒有開賣預售的話,
是可以合理接受,
你們相信那個建商不先預售呢??

建商賣不掉是因為時間關係嗎?

還是柯市長不知道建商可以降價賣或預售賣房。

如果建商說這樣合理,
那台北市售房的中古屋是否也可以比照辨理呢?
我可以說合理賣房,也要時間,不是嗎??
且我沒有預售行為,所以能否也要求柯市長降低我的房屋稅呢?

建商說屋房稅很重,那如果降價賣,不就馬上賣出,有這問題嗎?

非常討厭關說的柯市長,怎麼馬上就接受關說呢?




如果囤房稅高得合理,才值得談緩衝空間,
私會建商財團就決定調降不高的稅率,哪有合理可言!
台灣建商賣房子有分預售&成屋
拿到使用執照後 預售屋可能已經賣完了 or 剩幾間 就算繳3.6%的房屋稅 都不會太重
對此種建案顆所謂的“屯房”稅合理(銷售期都超過一年)

但賣成屋的建商, 拿到使用執照才剛開始賣,就要課高額房屋稅,這並不合理(銷售期很短)

但政府課稅缺無法再去細分 那個建案賣了多久 要課多少稅

買成屋 vs 買預售屋,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前者風險小,且很多品質較佳的建案不怕比較,也選用成屋銷售
但若政府法令造成成屋銷售成本增加,可能迫使成屋銷售退場,全變成預售模式
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建商是房子賣不掉又不是屯房

我是讚成打房的 但我覺得這個調降理由很合理

小輝哥 wrote:
完全不合理,有一種...(恕刪)

我覺得合理啊,有不少人就是要看到實體屋才會買啊。

至於降價,不知道需要降多少?大家才買單呢?

9折?7折?還是1折?
建商的房子本來就想賣出去,也不是故意囤房的吧?
所以降一點很合理啊。
沒當過建商不清楚以下狀況

如果房子賣了一年沒賣出去

那麼隔年是否要繳房屋稅?

如果房子還是在建商的名下是否會因名下有多棟新成未售房屋被科囤房稅?

台北市優待的法令根據為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