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子坪數疑問??

為什麼現在建商蓋的新房子

要麻就是20幾坪的,要麻就超過40幾坪

怎麼都沒有30幾坪的

依公設20-30 %來算

20幾坪的,就只剩14-16坪了,這小家庭不夠住吧

40幾坪的,就只剩28-32坪了,坪數很適合家庭,但總價太貴

若是30幾坪的,就只剩21-24坪了,這小家庭很適合,在高房價年代,總價比較適合

只是為何建商都不蓋這種坪數了??

看來目前只有老房子才有了
2012-12-06 18:4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房子
看了好幾間都32-35%
38坪剩26
27坪剩18))還包括陽台

現在大樓公設都佔好高
現在公設 都要30以上了 (新的房子) 當然除非建築執照 很久以前申請的...
所以 35平 室內大概 23坪!!
這種產品很多阿!! 但是我想你找房子的區塊 應該在精華區!!
精華區都蓋大坪數 因為大坪數 比較好賺....(賺有錢人的錢 比較好賺)


舉例
100坪 蓋成 4個25坪 的四個三房兩廳兩衛浴
你需要蓋 12個房間 8個客廳 8個衛浴 一堆管線 阿里阿紮的...

100坪 直接賣! 會買百坪的客戶 大部分希望是毛胚~~


如果你是建商 你要蓋哪個????

所以 精華區 小坪數 越來越少~~~
公設比應該多少才合理?

不同建案有不同的公設比,一般而言,

5樓公寓的公設比大約為10%~12%
7樓住宅電梯大約是15%~18%
12樓至20樓電梯華廈公設比約在20~25%

至於開放空間或高層建築、小套房產品的公設比則高達25%~35%。不少建案為了突顯產品的精緻性,增加許多公共設施,則其「公設比」必然提高。


共設施面積包括所謂的「大公」「小公」,目前並無明文規定,坊間指的「大公」泛指所有住戶共同使用分攤的公共設施,包括屋頂突出物、一樓大廳、地下避難室、機電設備室、樓梯間、法定機車位、水塔及公用休閒空間;「小公」則指當層樓個別住戶使用分攤的部分,如當層樓梯及電梯間和走道等。

  公共設施要愈多愈好嗎?其實不見得,首先要考量這些設施的實用性,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否則徒增經濟負擔;其次,要考慮日常維護的問題。經常可見建商剛剛交屋時,所有設施都美輪美奐,但隔一段時間後,因為部分住戶不願分擔維修費用及水電費用,公共燈具被迫減用,或換成省電燈管,建設公司在預售時特別重金聘請燈光大師設計的燈光計畫,便失去原有的氣氛效果,連原本吸引人氣的游泳池,也可能因為水費龐大,慘遭荒廢或移作他用。

  不過,公設比也不是愈低愈好。公設比偏低的房子,可能沒有地下停車位、沒有管理員室,生活機能不足,休閒設施不夠,停車及安全管理都很不方便,久而久之,居住品質便會降低,房屋價值也會走低。

  因此,綜合多方考量下,如果經濟負擔條件允許,有適度公設的住宅建案還是比較符合理想需求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