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人民幣五年期定存利率來到5.5%,台北市房地產還算有效率的理財工具嗎?

資料來源可參考百度百科

台北市房價五年內會漲還是會跌,眾說紛紜,但其他經濟指標起碼有兩項大家看法比較統一:
1. 人民幣升值 (時間早晚)
2. 升息 (快慢與否)

如果你想當房東,台幣三千萬大概可以在大安區買個30坪左右公寓,這樣的房子su大說他只租28000一個月,一年也就33萬左右進帳,還得應付房客和承擔房子老舊折損和修繕費用。但如果你把這筆錢放到對岸的銀行,一年利息有165萬,足足差了五倍,還不計人民幣升值。

反過來說,如果你想住這樣的房子,其實只要準備600萬台幣,每年的利息錢就能夠付得起房租了。不用付房貸,不用在意房價漲跌,要換房時,兩台車搬了就走。

以我自己為例,若伸手要父母幫點忙,三千萬我也拿得出手(免貸款),但想想要拿等於辛苦工作三十年以上才能存到的錢去換一戶又小又老舊的房子,就覺得不值。想要好學區、公園,也不過就是孩子還小的那幾年內的需求,之後的人生,住在市中心也不見得就方便(要看你工作地點、長輩住哪)。

我的想法是,除非覺得台北市房地產五年內還能再漲20%以上,否則現在以其為理財工具並不合理。我自己的打算則是除非房價大跌,否則我就一直租房子租下去,看是要離孩子的學校近,還是離工作地點近,隨我選。
小弟沒買過房子,最近幾年都租房,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尤其是手上有多間房產的大大)。

2011-07-07 15:26 發佈

Stinger wrote:
資料來源可參考百度百...(恕刪)


人民幣存款這個理財方式,我因為工作關係用了5年,利息3~5%/年,美金匯率也從8.1 = > 6.47,在保守理財的選擇類型裡,算是還不錯的。不過這個方式有個關鍵,除非能有一樣的暢通兌換管道,否則別嘗試太多資金呵~
利率是被動的工具....升息的動作就是代表市場並未消退...

所以你要觀察的是何時降息...

新台幣從31元衝到27元....因為升值的幅度遠大於大陸....所以不需要用升息的方式來調整

況且人民幣五年期定存利率不管多高...在台灣的人民都沒法子享受到其利益....又如何影響台灣

只能提供資訊大陸的慘況而已....

台北市房地產目前的環境當然是無效率的理財工具....時空環境..政策...經濟....沒有一個可以說服大眾...現在是好買點...

如果有新台幣3000萬的閒置資金,卻要上來問大家理財的方式,後學比較想知道,你要的是多少的年報酬率?
Anyway, 資產配置與理財是一門入門簡單卻熟練困難的學問,資產大的人所要要求的年報酬率相對小的多,以資產上百億的富豪來說,年報酬率有5%的產品,就足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當然..也沒有資產百億的人會向理財顧問要求超過5%的報酬率...這些不是大老板就是超大型跨國高階經理人,不會不懂得錢沒那麼好賺的道理....試問,如果你是理財顧問,你敢跟這些大老闆對賭?有5%拿佣金,沒5%拿錢補??想當然爾,帳面本金蝕虧更是殺頭的大罪.....
OK,既然你只鎖定台北的房子,先撇開萬華等待重新開發地區,事實上你大概也看不上眼就是,所以3000萬大概就是買一間的價格,那麼,你還需要談什麼投資??除了自住"兼"投資以外的功能還有什麼?更別說到底能不能有"兼"投資的效益還是未知數....難道你打算買一間租出去?然後自己再租一間來自己住?
好吧,要是你堅持的話,可以建議你,買下來,三房兩廳格局,兩間房分租出去,一間房自己住,月收14000左右,不知道有沒有投資效益??

pengkuofeng wrote:
利率是被動的工具.....(恕刪)


目前台幣匯率約是28.8,而不是27
台幣對人民幣約是4.45,跟三年多前沒太大差別,何來"升值的幅度遠大於大陸"?
台灣人可以把錢存到大陸銀行放定存(我就是這樣做),怎會享受不到?

這引申一個問題,台灣的條件跟大陸很多地方類似,熱錢太多,房價太高,政府也是不敢打房。但為何現在台灣的定存利率跟大陸差這麼多呢?
房子..不是只有收租才能賺錢..
如果投報率這樣看的話
註定窮一輩子..




ginthdiana wrote:
如果有新台幣3000...(恕刪)


大大可能有點誤會,我並不是在請教如何理財(我的個人資產約有四成不是靠薪水存的)。
而是小弟因為沒在台北市買過房,所以想了解現在買房的人是怎麼想的,為何這麼明顯的數字差異擺在眼前,還是選擇買房而不租房?

自住跟投資應該要分開來看,要自住不一定要買房,要投資則買房目前看來並非最好的選擇。

BTW, 現在定存都到5.5%(一般的看法是還會再升),理財顧問為何不敢保證5%獲利?丟銀行不就好了?百億的0.5%算我賺的那絕對夠我買房了...

bis0815 wrote:
房子..不是只有收租...(恕刪)


所以大大昰認為台北市房價五年內還能再漲超過20%就對了?
還是買房還有其他附加價值?願聞其詳。
Stinger wrote:
資料來源可參考百度百...(恕刪)


真是夠傻了,大陸的通膨率高達6%,五年定存才5.5%,你賺到的定存利息,早被通膨吃光光,而且還倒貼!

大陸的負利率的問題非常嚴重耶!

笨死了,我認識的大陸人,有點知識的人,根本沒人願意去存錢,大家都盡量買房,去抗通膨,現今只留夠生活用~

因為,中國政府很會作帳,但卻會從很多管道通通印鈔票,不然這麼高的通膨率是哪來的?

所謂通膨就是貨幣的價值被稀釋

貨幣價值會被稀釋主要是貨幣數量太多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擔憂,中國經濟會硬著路,你還很得意存了很多人民幣存款?

等到中國經濟真的硬著路,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光是匯兌損失,你不知道就虧掉多少錢了~

去問問50歲以上的人,問問她們小時候的慘劇:

在1949年6月15日新臺幣發行,明訂40,000元舊臺幣兌換1元新臺幣,舊臺幣被淘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8A%E8%87%BA%E5%B9%A3

在高通膨下,利息是很高,數字是跳很快,但他的購買力卻掉得很厲害~

本來很有錢人的人,手上只有鈔票,4萬換1元時,還有錢的起來?

相反地,若手上只有不動產,當年台北市100多萬的住宅,現在早漲到幾千萬了!




回過頭來看來台灣,妳們有幾個人有注意到,央行買了多少美元?

自己抽空去中央銀行網站看一下,2008年外匯存底是多少,現在又是多少,然後自己再算一下,暴增多少外匯存底?

你以為外匯存底都是台灣人賺來的外匯?

錯了!央行為了阻止台幣升值,央行會狂買美元的~

當央行買了美元後,他必須在台灣市場中釋出等值的台幣

也就是說,央行買了多少美元,就等於央行印了多少台幣

而且,央行想買多少美元就可以買多少美元,沒有限制的

也就是,央行想印發多少台幣都是依據"央行"的需求~

現在,美元兌台幣飆高至28.8:1,就已經很多廠商不斷去施壓了

所以,央行是有狂買美元的傾向

另外,你以為台幣都是在升值嗎?你又錯了!

去看看瑞士法郎兌台幣,你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只是美元兌瑞士法郎的貶值速度快過台幣而已!

現在的房地產的合理價早就算不出來了,因為就連央行自己也不清楚到底需要買多少美元,到底需要印多少台幣,一切都要依據需求來決定~

也就是說,央行決心再把美元兌台幣打回35:1時,不知道央行又需要買入多少美元了(相對印發等值台幣)~

你自己想,台幣的數量越多,這種貨幣還有資格換到一樣的東西?台幣的價值不會被稀釋?

出口商是賺進大把匯兌盈餘,但就會苦了手上只有鈔票的人!
Stinger wrote:
大大可能有點誤會,我...(恕刪)

想的簡單了一點....我回應的文中有一句"帳面上本金的蝕虧更是殺頭的大罪"不知道您是否有所體悟?
說的明白一點,RMB是個什麼樣的貨色,5.5的定存利率有什麼了不起(且又不是全球最高的)?了不起的是當上億資金想從RMB換出來時,當理財顧問的可以順利、快速的換給顧客......
我只能告訴你,除非資產大到買房只是投資組合中的一項,以人生大約只能擁有一間首都房子的大多數人來說,買台北的房子首重需求,總不會工作在高雄卻要買台北的房子吧?更別說,房子這種東西,本來主觀價值就遠超過客觀估價,同樣大安區的房子,安和路上就是每坪100萬,臥龍街20-30萬就有機會買到,但房子的基本功能與生活機能,你去過就知道臥龍街遠比安和路好的多....這種一巷一價的現象,可不是在一般財務報表上可以顯現出來的,這也是正派的理財顧問並不提供買房當作資產配置的原因。
從你的觀點來看,你首重投資,那麼,請把買房這件事放下吧,多的是投資的標的,台灣可沒有嚴格的金流控管,台灣不能投資的,美國可以提供給你....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