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現在是買房的最佳時間點-> 答錯了!



越來越多人.. 開始說..4/5月是最佳買屋時間點,...7月後 委賣件數大幅減少...價格會在上! 真的嗎? 真的嗎??


1.供給: 確實7月後 未滿兩年的屋主 只能先放著...等兩年閉鎖期....但是但是...每個人買屋投資的時間點不一樣..7/1之後 每個月, even每天都有人過了2年閉鎖期..所以只會瞬間委賣數減少...然後慢慢的委賣數還市會持續增加!


還有建商房子不蓋了???? 難道每個月十號 上市建商公布每月營收...不怕營業額大幅減少....股票被狂倒?? 所以建商還是會繼續蓋..


2需求:投資客出手買房 大幅減少...自住客觀望 觀望 在觀望...需求大幅減少!!!!!!!!


別訝異會有越來越多"7/1日前 是自住客買屋最佳時間點" 的言論出來(網路,報紙, TV.....)....................



真是奇怪......怎麼都沒人說:
"現在是投資客最佳入手時間呢?????" 哈哈



2011-03-31 9:10 發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6/4/2/3/10164234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642347


看起來 炒家死光了
還是一樣阿...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中原集團董事施永青今天在am730發表文章說,自去年底香港政府對短期物業轉讓開徵額外印花稅以來,市場上的炒家差不多完全絕跡。很多人原先都以為樓價是被炒家推高的,照道理,炒家離場後,樓價應該回落至合理水平才是;但新例實施之後,住宅樓價不跌反升,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由年初的88.37點升至上星期的98.15點,升幅高達11%。不到一季已升了這麼多,如升下去,全年豈不是可升四成以上?那不用到年中,住宅樓價已可以升破97年的歷史高位。

  有人批評,政府的這項新措施根本沒有作用,我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因為,措施確已令炒家無利可圖,不得不撤離市場,而市場的總成交量亦隨即下調,幅度有兩至三成,相信2011年的土地註冊處的買賣合約登記量,將無法達到去年的一萬六千多宗的水平。

  在一般的情況下,成交量減少往往會導致價格也會跟著下跌;但今年的情況很特別,成交量雖然少了,但樓價卻不跌反升。原因是今次成交量的下跌,並非由實質需求不足所造成。市場上至今不缺真正的用家與長線投資者,缺少了的只是炒家吧了。用家與長線投資者是樓宇的最終承接者,他們才有能力決定樓價可以升至甚麼水平,炒家只是中途搭順風車,想投機分享升幅中的一段差價吧了。

  炒家被政府的新措施趕走後,樓宇的供應並不會因而增加;而另一方面,樓宇的用家需求與長期投資者需求亦不會因而減少;在主體供求關係未有改變的情況下,樓價亦無法不沿著原有的上升軌繼續衝上去。

  再者,開徵短期轉讓的額外印花稅,會令新例執行前已擁有物業的業主,覺得自己手上物業擁有特權,在賣出時不用交額外的印花稅。這會減少業主的賣樓意欲,他們覺得把享有特權的樓賣掉去換一些受制約的樓並非明智的選擇。所以新例推出後,市場上放盤的人明顯減少。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新買家只好付出額外的代價,去爭奪僅有的賣盤。

  在新例推行前,市場上曾對額外印花稅該由誰來負責的問題引起爭論。政府說他只管收,不管誰付,不付就“釘契”,清付後才可再轉讓。這實質上新買家承擔責任。我屬下的公司認為,額外印花費由賣方短期轉讓所導致,應由賣方負責,這是依理據行事的方法,亦有行家採取和稀泥的方法,認為應該買賣雙方各付一半。然而,這些爭論現在已變得多餘,因為市場上根本沒有業主願意短期轉讓,即使有人放這類盤,也很難達至交易合約。所以至今仍未出現過這類成交案例。有人曾以為,當買家需要付額外印花稅的時候,他們承擔高樓價的能力就會減少。但現在市場上根本沒有這類成交案例,當然亦沒有因要付額外印花稅而出現的低價成交。此之所以,措施推出後,市場並沒有出現被冷卻的現象。


投資客只佔成交量的3%

實際上龐大的自用與長線投資客 (像是劉媽媽 帥過頭等等)
才是決定市場價格的主力


香港話 炒家 就是短線投資客


台北市會走香港那樣的模式

其他地方應該就如大家所願 崩盤~
個人覺得雖然現在漲過一波了
要降也不可能降回前幾年的行情
但現在是這幾年來很明確的買方時機
因為政策確定
市場馬上就有反應
不過個人也覺得不會持久

投資客入手的最佳時機?
不是常常抱怨仲介都把好的給投資客
既然投資客都可以入手了
自住者還在觀望什麼?
??

rsc1234 wrote:
投資客只佔成交量的3...(恕刪)

若真的投資客只佔成交量的3%的話
房價不可能在3年內炒到50%以上!

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活,生命才有價值。
tiway wrote:
若真的投資客只佔成交...(恕刪)



你還不懂嗎?


假設~~你家隔壁今天用900萬賣出了

你要賣了 你會怎麼做?

會覺得 你家房子不應該賣那麼高 所以我還是掛600萬賣?

還是掛920萬賣?

然後樓下老王覺得自己是一樓 應該賣1200萬

而且還是鐵板一塊 隨時間慢慢加價


就是這樣了.....
rsc1234 wrote:
你還不懂嗎?假設~~...(恕刪)

+1
非投資的就是跟著市場跑
所以奢侈稅把投資客趕跑了
剩下自住客價錢可硬的
投資客會認賠
非投資的的鐵齒的很
或是不賣也沒關係
甚至以為還可以多賺有奢侈稅轉嫁消費者部分
??
3%能控制50%, 你也太看得起投資客了........

有閒錢 買就對了.

tiway wrote:
若真的投資客只佔成交...(恕刪)
lienly wrote:
3%能控制50%, 你也太看得起投資客了........

有閒錢 買就對了.



自己開了一篇文
酸完了下港人
就勞跑到這大放厥詞
那一篇有很多人在等你
要別人買
你買了嗎
我知你是房仲
能上來嘴砲
應該買不起

上面幾位大大說可以買
你們買了嗎
啥!沒買!?
不是長線看漲嗎
你們不是自住客
那就是投資客或是投機客準備倒貨了
價錢高低反而不是重點、不爽的是仲介
和投資客根本是掛勾的、一間房竟可在
1-2月之間轉手幾次也太離譜。

我是在等它們完全脫勾才會進埸、年前
本來預估5年後才有機會、現今預估3年。

(自住沒差反正我持有的股票幾乎都持有10年
以上、對房產也是以同樣態度、只希望
能和15年前我買房一樣能慢慢看、慢慢選
而不是像這3年來用搶的、又不是在賣場買
特價的青菜、這可是辛苦錢)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