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老房子的都更行情:自我感覺良好??

現在新成屋當然貴鬆鬆~可是老房子也貴得一蹋糊塗,

在這邊也要跟大家分享小弟的心得

"千萬不要輕易相信都更行情"

這幾年大概只要是舊公寓,房仲廣告或是網頁上都會說

"都更潛力佳" "立即可改建" "都更後勢看好"

事實上房仲業者根本沒有評估都市更新可行性的專業能力,

法規、基地面積、限高、路寬、指標審查、街廓完整性、容積獎勵、區內其他房屋現況...etc

這些都會影響能不能這棟舊房子有沒有機會參與都更

但偏偏現在全民瘋都更,每個屋主或房仲都覺得自己的老房子奇貨可居,

加上政府一直放出都更相關的利多消息,好像人家喊兩倍獎勵容積,我們的房子就會變兩倍大一樣

這真的是假議題,理論上所有的老房子都"有機會"參與都更,

但絕對不是所有的老房子都"必然可以"參與都更。

每次看到那些四周臨6米巷甚至更窄,街廓沒接到任何大馬路,

旁邊還有一棟7、8層樓電梯華廈的老房子,也在那邊寫有都更行情,

我就覺得這廣告實在太黑心,雖然一般上班族都買不起新房子,

但連舊房子都被這樣的假議題炒作得這樣高,深深覺得資訊的不對稱令人咋舌阿~


小弟愚見是認為台北市很多老房子即使屋齡30年以上,仍是屋況有維持得不錯的例子,

若單純拿來自住,價格也負擔得起,在懂得評估都更可行性的情況下,

不失為一個懷抱希望的選擇,買了沒人來談都更,反正自住,沒差。

有人來談都更,就當作摸彩得獎,大獎小獎都不用計較。


千萬不要因為房仲說有都更行情,硬是貴了一兩成,但其實買的是八百年都不會都更的老房子,

想想買老房子比起買新房子要注意的事情更多阿~
2011-01-20 11:0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房子 都更行情
唉~未來得事誰知道呢
如果你聽到隔壁巷口那一帶已經談好都更改建都OK了
你又會作何想像呢?
老實說
30%的公設
一坪動輒40萬以上
花五百萬以上買的公設
真的有那各效用嗎
每各月還要繳管理費2-3千以上
這些錢夠我年年出國玩到死了
LV想要就買
大餐常常吃

但我老婆就是要大樓
真的是搞不懂哩

最近有間公寓35坪要都更了
本來沒把算要賣的
要是真的蓋成室內35坪
權狀50坪加一各車位
光管理費每月要繳快五千
我想
我絕對不會留下來自己住
但是15坪的公設要價快1000萬
這真的花的下去嗎
大樓要繳管理費有它的好處及方便性

想一想有人幫你倒垃圾,收掛號信,定時洗水塔,維護公共設備

不怕沒人維護

當然要享用這些服務是要付出代價的

公寓那些老舊建築唯一的好處就是公設低

但髒亂,沒人整理,也是大家對他的既定印象

連樓梯間的清潔維護都要大家喬半天了

所以通常住慣大樓這種有管理的房子後都不會想去住公寓

其實端看你看中的是哪方面

不過現在的大樓普遍公社都太高了
想都更 !!!!!!!!慢慢等!!!!!!!!

最近順利都更的有幾件!!!
六張黎那帶可以看看
不過,我也是聽鄰居說的,已經談好了,在臥龍街靠鄰光站那邊
那附近老公寓很多

黃蓮巴豆 wrote:
想都更 !!!!!!!!慢慢等!!!!!!!!
最近順利都更的有幾件!!! !!!!!!...(恕刪)
都市更新看起來困難度很高

就都更的優先條件,臨捷運、計劃道路

基本上,光這兩個條件的老公寓

一樓通常就是金店面,頂樓就是加蓋出租

這兩個樓層就是釘子戶了
小弟家目前就是很多人所期望的都更戶,已經準備搬遷

不過小弟客觀的說,都更是有在作(尤其這一兩年來),但是請不要太有期望

能都更的房子我想以台北市這麼多的老公寓來說,5層6層樓的公寓請忘記有這東西

因為對來說5-6樓的公寓是"不可能的"(如果原本3房變兩房或是1房就有可能)

4層樓的公寓,如果不是緊鄰30米以上的道路,或是緊鄰30米道路的後棟(與前棟一起,前棟吃麵後棟喝湯)

基本上真的有建商願意的機率也是低的可以,巷弄內的仲介說都更,你可以回他說別鬧了~


都更曠日費時,以我家來說,以到目前為止準備搬遷來說,約花了5年時間,5年算是快的.

前期溝通協調約3年上下,政府審核約1.5-2年.蓋預計2.5-3年,加一加約8-9年.

所以一個完整的都更,10年算是相當相當正常的.

所以看到很多拖超過10年以上的那也只是比正常多一點點而已.

送都更審議7成上下就可以送了,可是7成往往變數還太大,對建商來說風險比較高

我們家這8成8快9成才送件...

所以,如果當知道自己家這塊區域同意比例多少,如果只是過門檻,只能說還有很多的地方要努力了

忠孝東路與松山路交叉口那改建案,據聞7成過門檻就送了,搞的現在10多年了還是現在這樣~

有點趕鴨子上架~強佔人的感覺

如果反對的真的還有3成,還是佔不小比例
這問題可真是見仁見智,但終究是生活品質的問題,也許各人要求不同吧。

多年前曾住過熱鬧市區巷內六層樓的普通公寓,一樓沒有管理員,只有阿姨一周定期來掃掃樓梯間,管理費當然省到不行。不過六層樓的十二戶人家,除了我們裝上了和這樣普通住家不太搭調的D牌鐵門外,通通都被梁上君子光顧過數次,防不勝防。

也看過親戚所住舊式大樓,管理費也算省,一樓是有管理員,但是退休的老伯伯,不太管事之外,經常大白天就睡得像...,親眼見到二十分鐘內就被人闖入,還連掃好幾戶。報案後警察還未來之前,屋主那種想進屋又不敢進去的驚悚感覺,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

後來搬到市區大馬路旁的新式大樓,一個月的管理費大約可抵以前六層樓一年用,但每天有人將各樓層及大廳打掃得晶亮,處理垃圾,送報,協調各種瑣事,也有年輕有禮貌的管理員先生24小時站崗...

再後來又搬到管理費更貴之處,無論空間,設施,服務品質...又更上一層樓

當然有人也許會說,家裡也沒啥值錢的東西,不需要有人站崗,但家畢竟能給人一種安定的感覺,這不是奢侈品,是生活的基本。至於其他的設施,只要是自己能負擔,自己又有用到,或有享受到的氣氛,實在無法批評個人對於生活品質的選擇。

wSm0927 wrote:
都市更新看起來困難度很高

就都更的優先條件,臨捷運、計劃道路

基本上,光這兩個條件的老公寓

一樓通常就是金店面,頂樓就是加蓋出租

這兩個樓層就是釘子戶了


頂樓加蓋的就去檢舉
那老公寓頂樓就變成最差的樓層
冬天冷夏天熱,還要爬的氣喘呼呼
剩下的釘子戶,就用法律解決..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