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形塑「臺北科技走廊」:
本市產業是以發展高科技及知識密集產業為主,本府為能有效並持續推動是類產業,除積極規劃大內湖科技園區計畫外,亦加強延續南港軟體園區一、二、三期之群聚效應及滿足產業需求。另為提供本市科技產業未來10年所需之發展用地,並串連基隆河沿岸之產業園區,形成科技產業發展軸帶,本府在北投、士林交界處面積約194.29公頃之區域規劃「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計劃引進生物技術、媒體、資訊、通訊等產業,以創造富含文化氣息並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為園區發展目標,現刻正由本府辦理區段徵收中,俟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完成後沿著基隆河,即可連接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形成綿延20公里產業軸線,吸引科技產業進駐,使「臺北科技走廊」具體成形。
===
士林北投科園區填土 地方憂污染 (2009年)
〔記者林恕暉/台北報導〕總面積達90公頃的士林北投科技園區填土工程將在9月展開,台北市工務局水利處已委託廠商在第一期工區架設圍籬,平均填土高達4公尺,許多居民擔心土方進出污染環境,處長陳毓賢允諾加強控管。
士林北投科技園區在文林北路以西、承德路以東、福國路延伸段以南、基隆河與磺溪以北,就是美國學校舊址一帶,過去遇雨常淹水。
陳毓賢昨天說,園區須填土以避免河水氾濫,填土後當地將由海拔3至5公尺提升到9.45至9.65公尺,平均填土約4公尺,總填土量201萬立方公尺,第一期工程8月發包、9 月動工,第一期土方量約55萬立方公尺,預計101年4月完工,第二期範圍等居民搬遷後才會填土,預計104年全部完工。
由於填土面積、土方量都相當驚人,市議員簡余晏、汪志冰擔心施工後每天上百輛次砂石車進出會污染環境,加上土方量超大,可能引起黑道覬覦,希望成立監督管理委員會,讓居民代表參與監督。
陳毓賢說,土方以台北市河川疏濬土或高灘地積土優先,其次採用北市公共工程土方,如數量不足,才會使用其他縣市公共工程土方,由於事涉敏感,檢調單位都會監管,市府也會加強控管,至於居民參與監管,會再與議員、居民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