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千金買房,萬金買鄰?

相信許多的網友都曾在這版上看過標題上的文字已不知有多少遍的,而在下這回想拿這主題來論一個很無知的社會荒繆;

在此先與諸位說段往事:

兒時身家寄宿於基隆四分局附近的房子,因為家境不逮當年的房子僅僅是和鄰居租來的老房子。
小巷子裡約二十來戶人家,當年多是透天平房,當時放學回家常常僅是一間大門沒鎖空蕩蕩的「家」

不知多少個午後,對門的老爺爺總是坐在對門口等我,每每總在對門的阿嬸家裡安然的睡著到傍晚。至此不知可有想過是怎樣的情境能夠不鎖家門?除了一窮二白更重要的條件是什麼?

某個傍晚,老舊的房舍、濕滑的浴室地板讓我壹時腳滑摔破了額投,荒至無措的姐姐只是哭著去找對門的大嬸,就這樣大嬸顧不得鞋子沒穿、東西丟著、卻不忘記帶著錢包,滿臉憐惜的淚水懷抱著昏過去的我跑過曲折又上下坡的巷弄就往醫院去,邊跑著,邊不時叫喚著不讓我睡著...

當真萬金買鄰?高價地段就有高水準的鄰居?

再搬出之前說過的一段話來說吧:
荒蠻野獸與衣冠禽獸的差別,也不過壹個茹毛飲血,壹個用刀叉而已

錢財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偷矇拐騙一樣有機會發財,那會是您要的「好鄰居」嗎?

所以萬金非金,而是那深刻的讓人銘心的真情交流...
2012-05-07 21: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千金
好鄰居可遇不可求

現在只要有"安靜"、"守法"的鄰居

真的就可以偷笑了
好巧,我老家也在您說的那邊耶!小時候家家戶戶真的都不用鎖門的,鄰居都很熟識好像一家人!尤其夏天每到傍晚大家就在外面乘涼聊天,小孩就在空地玩耍好熱鬧!真的好懷念喔!
這樣的鄰居可遇不可求,時代變了,"人"也變了
板大寫的

正是現代人陷入高房價.高優質鄰居的迷思

小弟在台北市東區工作近20年

遇到很多台北人

最貴的地段的人也遇到過

說要跟這些人生活在同一個社區

也不會多好過

人心隔肚皮

衣冠禽獸怎麼看得出來

笑裡藏刀不會比較安全

穿的人五人六

做的自私自利毫不客氣

能A多少能佔多少便宜

就多A一點

就多拿一點

絕對是萬金地段處處可見的高級鄰居的行為百態


Irene tung wrote:
好巧,我老家也在您說...(恕刪)


是呀!小時候每年的中秋,小巷子更是家家戶戶門口都在烤肉,左右鄰居有些乾脆和一桌,有些巷頭巷尾穿來穿去,小孩都是玩成一團的,那才是記憶中的「黃金歲月」。

另外網友也說的沒錯,時代變了,人心變了。南來北往的人口聚散下,左右鄰居那種共同成長的情感早已逐漸消退,漸趨疏離後有越來越多時候對於鄰居的容忍度也越來越差了;像是樓上小孩在玩球、隔壁小弟音樂太大聲等等,漸漸的大家的眼光都在這些小細節上打轉了而忽略了其他更多的事。

長年在外奔波,我不曾挑剔過隔壁房間、床鋪同事的打呼聲,真的不好受的時候頂多是改在晚上工作(在下寫程式的),閒暇說笑時笑笑也就過了;反過來卻也遭遇過很刁的隔壁床舖同事,對於在下轉沉的呼吸聲疾言厲色,對於自己比坦克還兇猛的打呼聲卻完全不當一回事...,稍想想這些年左右鄰里間的交流不也就從這些小事上變薄了嗎?

過去我們的社會肯拼就一定會有好日子過,現在的社會裡不少人要好日子願意付出的卻極少;過去的工作環境幾乎都單純的「論件(量、時)計酬」,做多少拿多少,很容易處理,現在在一切仰賴智慧型經濟的型態下,勞、資間的糾紛與認知差異也就越大了,習慣了,相對整體社會的貪、嗔也深了...

移民幸福華城 tung wrote:
衣冠禽獸怎麼看得出來

笑裡藏刀不會比較安全...(恕刪)


是呀,棉裡針遠比戰斧更難閃躲
回應了一個多月前的網誌留言,
才看到你這篇文章。

現在的我住的地方也是在基隆安樂區,
將近30年的老透天,
你說的那些鄰居的好,我現在都還看的到。
兒子在巷子裡騎著腳踏車,
鄰居都會幫忙看著小孩的安全,
吃晚飯的時候,打開著一樓的落地窗,
回家的鄰居也都會進來聊個兩句,
有好吃的東西也會拿來分享。

才不到半年的時間,
老爸已經認識整條巷子的鄰居,
也會去人家家裡串門子,
這種感覺真的很棒。

畢竟冷淡或無情的鄰居,
只顧著自己利益的那種,
也該算是嫌惡設施吧!
許美寶 wrote:
回應了一個多月前的網...(恕刪)


呵呵!賀喜您全家住得愉快!

其實基隆還有許多地方都能夠感受到暖暖的鄰里人情的,並不只是安樂區,舉凡像是中山區外木山附近的小聚落,每次帶著我家女王經過也沒(補漏字)見著有多少戶是關著門的,當然同樣是安樂區的新大樓住宅感覺上就比較淡薄了,但是若真拿來和台北、新北等區域的鄰里互動來比,仍是有所過之...

基隆在整個台灣的都市群裡,算是一個很特別的小城市,或許因為戰火、動盪的洗禮,老一輩的基隆人更比別人珍惜親人、鄰里,或許因為早年討海人多,清寂的日子讓人更在呼相處的時光,或許...再多的或許也改變不了時空的遷移、環境的轉變。

老一輩的基隆人是堅強的,憑著毅力與努力,背著許多不公平的對待在這裡扎下了根,拉拔了我們這一輩的小基隆的成長,或許因著環境的轉變,不少的基隆人必須離鄉背景去討生活,但心中小小的希望僅僅像是那失蹤數十年重新在這城市裡環繞的黑鳶;但願能夠重新點然城市之火,重新的綻放起「台灣頭」的光輝,引著更多散落各處的基隆遊子「回家」...,就像我自己每次結束差旅行程,穿出中興、大業隧道口心理響起的聲音...
在北市,眷村或國宅還常見敦親睦鄰.
不過更多是外勞推著老伯伯.老婆婆...外勞聊天,老人家發呆.
david00 wrote:
外勞推著老伯伯.老婆婆...外勞聊天,老人家發呆...(恕刪)


曾在吳念真的facebook看到一段話....
外勞聊天的話題可能是....台灣到處都是老人、病人、往生人。

推著輪椅陪老人逛公園,進醫院,最後陪雇主家屬一起看老人入殮。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