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直很想要把捷運拉到基隆,可是就我的觀察,捷運拉到基隆並不會比較快,因為捷運在快也快不過火車,此點從台北車站搭捷運到淡水還要快40分鐘就可以知道,可是從七堵搭自強號到台北車站,卻也只要30分鐘左右可知
個人淺見以為,台鐵應該要將基隆到七堵的鐵路,全部改為區間車廢除自強號、莒光號等高級列車,以5~10分鐘一班,至於基隆港運貨所需的貨車,應該要改成非尖峰時間甚至深夜在開
七堵則大量增加自強號,讓基隆至七堵的民眾可以藉由轉乘的方式,在七堵轉乘自強到進北市,如此不用花費大把預算,又可紓解人潮,更可以避免在蓋捷運時的建商炒作、利益掛勾等等之類的弊病,不知各位先進以為如何?
樓主建議只有半套,忽視容量飽和和列車必須減速通行的問題,區間直達比轉乘還比較有意義,
但是一切請等到第三軌完工吧!
臺北車站只剩兩個臺鐵月台!請記住這點。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
ling802 wrote:
很多人一直很想要把捷...(恕刪)
個人對於鐵路與捷運取捨上的認知,以下簡單的列出幾項;
1. 基隆與台北之間的表面距離實際上界於中、短間距之間的尷尬距離內,若單論七堵與南港之距離,毫無 疑問會是「短距通勤」的範圍內;但論基隆至萬華之間,則又屬於「城市間中距離」無疑;再論基隆到南港或者台北車站之間的距離,就屬於界定上的尷尬距離;奈何在現下甚至過往的數十年裡,港埠所在的舊市區人口較多,而在產業生態上又較傾向港埠營運部分較高。而基隆地區目前除了安樂區因特殊的「雙高一快」的城市交流道系統,形成人口較為東西向的分散之外,大抵基隆的主要人口分布都集中在「北基走廊」的河谷廊帶上。
2. 通勤電聯車在中、短距離以通勤為目的的交通條件上,具有較高之行車速率、較大之乘載容量之優勢。且基於基隆人口及車站分布的現況來說,電聯車較能收受分擔市區公路車流、疏散人口分布的優勢。
3. 捷運電車系統,行車速率與容積上,並未比通勤電聯車來的優異,然最大優勢在於「班次密集」與「站點遍布」;當人口頻繁於二地往來進行差旅接洽時,捷運系統之優勢遠遠不是傳統鐵路系統可及。
4. 高級列車系統,如高鐵、太魯閣、自強、莒光等;其特色適合於「長、中距離往返」,對於短距通勤、洽公而言「完全無用」。而自強、莒光等列車在基隆、台北之間存在的另一用途「中距離捷運接駁」。
5. 基於眼前現實的需求考慮,若在目前現況下執意將捷運延伸進基隆,「運量不足」、「利用率偏低」是其重要風險,而不若考慮電聯車系統,搭配局部班次的高級列車系統。然若以「開發科技園區」角度視之,則最適切的延伸系統會是「文湖」、「板南」雙線共存於「六堵」,這樣不論作為科技管理園區,或「文創開發園區」才有最實質性的硬體支撐。然個人所認知另一部分觀感「南軟與內科都不是靠捷運開發上來的」,因此重點不是交通誘因。「人力、地緣、公路、網路」才是最重要的。
blueridge wrote:
臺北車站只剩兩個臺鐵月台!請記住這點。
就這部份來說該思考的是「臺北車站以外的鐵/捷運接駁點」,目前這部份的趨勢會是「南港站」,然這部份所呈現的另一項弊病在於「捷運文湖線」的交會點有問題。而就眼前來看,最容易滿足商旅需求與接駁的適當交會點則會出現「汐科站」這項答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