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基隆是被詛咒的城市嗎?

基隆是個先天 後天都失調的都市。
先天條件不良 讓基隆開發受阻
後天卻又拼命過度開發 更造成基隆街道狹小 老舊的事實
偏偏歷年來基隆市的執政黨 為了選票
都不願意大刀闊斧的改革

許多不該開發的地區 卻硬是開發
反而該更新的市區 一直如此
而這 正是基隆人一票票的選擇 怪誰呢?

ccw912 wrote:
基隆不是被詛咒,只是人謀不臧,還有多數的基隆人不願改變,甘於落後,沒有聲音,當然不會被重視啊!!...(恕刪)


說的真貼切~無關政治,可是卻是事實^^
人多的地方.上下班會塞車很正常吧
一高過了台北有幾線?
過了林口有幾線?別說還再興建的五楊高架?
B大,你以你的角度(上下班通勤時間)就認為桃園交通差?
那我是不是可以說假日想去北海岸走走,走一高過了台北段只剩兩線,害我塞了兩個小時,基隆交通真差==?
再說桃園就自成生活圈了,為啥一定要往台北跑?上班?
就像B大說的基隆沒有百貨公司,但他自己的衣櫃都是百貨公司專櫃的衣服,這就說明了B大你只是離不開台北而已
基隆這麼好,何需往台北跑??


對於一個土生土長. 生活於基隆39年.在下見解如下
1. 建設方面:
談到基隆.不得不與基隆港有莫大關聯. 早期對岸商港尚未崛起前. 基隆相關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蓬勃
(如報關.運輸.等港務相關).但隨著時空變遷.對岸商港崛起.廠商外移等而逐漸萎縮.-->影響到稅收.
再加上主政者長期忽略基礎建設.也造就產業不振.建設停滯.
例如:海博館--我聽了近十年了.然後呢?!也許真的就快了-如政客所說的.
海生館都開館多久了.--->行政效率.這些政客.真是令人汗顏.
2. 交通方面:
由於基隆腹地範圍並不大.因此交通確實方便.絕大多數區域.市區公車候車時間並不常.加上近幾年快速道路及兩條高速公路的加持.確實是一大優勢
國光客運的黃金路線(基隆-台北)班次密集.新客運業者加入.確實也是考量到商機.
3.氣候方面:
習慣就好.住哪都是一樣"習慣就好". 不是嗎?

最後基隆是被詛咒的城市--->絕對不是! 他有進步的空間. 這是我對他的期待 !



Luck have y wrote:
人多的地方.上下班會...(恕刪)


很好,你理解了我想說的概念,交通好或不好最終的觀點在於你的需求。單論進出台北城的條件對桃園不公平,但討論南下新竹以南或往板橋對基隆公平嗎?甚至桃園本身區塊內的往返與就業市場本身的優勢,這些就是桃園最重要的優勢。可是換個角度想想,是不是所有台灣各個生活區域都得如初一轍的充滿工廠?

每個人對於生活所想所要的主題並不全然相同,每個人就業上的選擇也並不相同。藍領的工作又哪不好,時間穩定,收入穩定,不用聽客戶哭么。白領呢?青菜蘿菠各有所好罷了。所以可否別做無意義的比較,單純的去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就好。

很多人認為桃園本身就是一個生活區塊,回頭看看現在的,港、湖、基、汐甚至遠達信義區,我們能否也同樣的視之為一體?這中間誰多了什麼,少了什麼,互有所補又有何不好?過去的「大基隆生活圈」實際上在這數十年的磁場與公路作用下,早已煙滅不是?在這樣的環境作用下,基隆人口少些就等於落伍?基隆不再提供外來人口就業機會就等同於廢墟?因為沒有捷運所以基隆連中壢甚至花蓮都不如?那怎不看基隆人為了環境可以背負廢水處理的責任,新北與桃園到現在還在逃避呢?

基隆需要有所進步,但不一定得像新北、桃園一樣的一路往工業區開發的路上走,論此路途,基隆毫無勝算。基隆需要的是一個不受氣候與地理性因素影響的產業型態,問題是今日台灣的大環境在意願上去考慮了轉型沒有?還是繼續鄉愿式的等著老美、日本弄出新鮮貨,然後自己再來臨摩惡搞,如果還是持續這樣,台灣依然只有製造業,基隆就只能繼續像現在一樣,繼續默默當著一個居住型態城市。觀光?看看希臘過度依賴強大的觀光產業體的後果吧!看看泰國在經濟慘淡下的觀光走向怎樣的路途吧!那是基隆人想要的嗎?我想應該不會是的。

另外回答你一句「並非我離不開台北,而是不想離開自己的故鄉,所以放棄整個新北、桃園」,難道新北、桃園沒有百貨?如果實力足能在這競爭最激烈的區塊打下自己的位置,在競爭性又次一級的區塊可會餓死?提到衣服什麼的,不是出於虛榮(女王買的,她買很爽,我付很痛...),提出來只是想說明整個區塊的變化,早已和30年前的概念徹底不同罷了。

Luck have y wrote:
人多的地方.上下班會塞車很正常吧
一高過了台北有幾線?
過了林口有幾線?別說還再興建的五楊高架?
...
基隆這麼好,何需往台北跑??


那如果住中壢的往桃園去上班、逛街不成了
「中壢這麼好,何需往桃園跑?」反過來「桃園這麼好,何需往中壢跑?」
那麼要問「台北這麼好,何必台北<>台中、台北<>高雄、台北<>新竹這樣跑?」嗎?
那可以再問「台灣這麼好,何必要往上海、東京、紐約跑?」這樣嗎?
很不知所以的問題,每個人生活圈的大小根本上就是不同的...

另外五揚高架,比較具體來說是「方便五股與楊梅及其以南的通行」,意思也就是「方便人家經過你家而已...」,究竟是「市區道路過小,造成交流道嚴重回堵」讓你很High呢?還是「讓台北人經過你家而不用跟你塞在一起」讓你這麼開心得意呀???

感想:這個人怪怪的...
ken kuo wrote:
1. 建設方面:
談到基隆.不得不與基隆港有莫大關聯. 早期對岸商港尚未崛起前. 基隆相關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蓬勃
(如報關.運輸.等港務相關).但隨著時空變遷.對岸商港崛起.廠商外移等而逐漸萎縮.-->影響到稅收.
再加上主政者長期忽略基礎建設.也造就產業不振.建設停滯.
例如:海博館--我聽了近十年了.然後呢?!也許真的就快了-如政客所說的.
海生館都開館多久了.--->行政效率.這些政客.真是令人汗顏.


同意,基隆港業務萎縮是事實,但基礎建設部份,其實基隆整體性的基礎建設一點都不比人家差,反而是優勢較多,差別僅是基隆本身人口不多,過去榮光時代遺留在近郊坡地上的老屋所給人的觀感罷了,這是個人十數年來在整個島上各處漂流的感受

海博館,個人的解讀是這樣的;因為多年來基隆的大型投資建設很少,所以稍有風吹草動一定見報,可是台灣的行政效率就是那樣,沒有個五年十年就是搞不出所以然,人家能拿炒話題的項目多,基隆能炒的話題相對少,結果就顯得特別清楚罷了。捷運東延汐止也吵很久了,下文呢?台灣的通病罷了。

ken kuo wrote:
2. 交通方面:
由於基隆腹地範圍並不大.因此交通確實方便.絕大多數區域.市區公車候車時間並不常.加上近幾年快速道路及兩條高速公路的加持.確實是一大優勢
國光客運的黃金路線(基隆-台北)班次密集.新客運業者加入.確實也是考量到商機.


是呀,這是基隆多年來還能維持住基本盤的大台柱之壹,沒有這項恐怕就遠遠不是今天的景象了。台灣人普遍是不太計較生活品質的,所以丟一堆基礎建設一般民眾根本就不去看也不會去分辨,做的多依然是罵臭頭。還不如多搞幾個捷運站、美術館,反正老百姓們光看到捷運、房子增值選票就有了,管它到底實不實用,得背多少債務。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的黑債是老百姓們要扛的,這輩子扛不完就換後一輩的遭殃囉。

另外捷運的實用性前頭已經說很多了,實在沒比快速道路、鐵路好用,再加上基隆、汐止之間的地形及聚落狀況,多做些快速道路及引道才是上策。

ken kuo wrote:
3.氣候方面:
習慣就好.住哪都是一樣"習慣就好". 不是嗎?

最後基隆是被詛咒的城市--->絕對不是! 他有進步的空間. 這是我對他的期待 !?.


是呀,氣候真的是習慣了就好,當然不是被詛咒了,真正的問題只是出在相對的地理位置我們比台北偏北罷了。政府的部份個人是覺得早期的基隆主政者的表現是不錯的,相比起來比其他很多地方的早期主政者有眼光的多。問題是地理位置偏北這一項,在製造業講究腹地與氣候這一部分上,就是硬梆梆的無解,所以港區沒落所給基隆的衝擊才會如此明顯。

基隆人的就業素質差嗎?一點也不,果真是差何以全台灣最激烈的就業市場裡,基隆人毫無缺席?能力強的往湖科、南軟、竹科、中科挺進,次一點的往汐止、新北以及桃園挺進,單純僅是這樣而已,這是一點都無須爭論的現實。有資格喊就業市場不足的不該是那些沒有付出努力的人,而是那些有實力卻不得不流落他鄉的子弟們。已上是以科技業做的論述,產業別不同並不能全然以此來論,至少我知道宜蘭、桃園在製藥上也是有相當高度的只是並非適於我。

臺灣正面臨著是否往高科技及高人文性研發產業的道路上轉型的契機,而個人是覺得我們的政府能不能夠抓住這契機,有規劃、有步驟及有智慧的帶領我的的社會往這型態上走是個重要關鍵。北台園區開發案是基隆人該好好去注視與關注的開發,雖然這屬於民間性質的開發與投資,但能否就像當年遠東在汐止丟了個開發案所帶起的漣漪,帶頭重新拉起垂老的六堵工業區,和其他產業的進駐效應值得注意,而地方政府與百姓對於中央決策的施壓是很重要的。個人以為在優先順序上,在這時間點上這件事遠比爭著要交通、要捷運來的實際。

經濟的來源,才是區域生存的命脈,交通的需求與養護還建立在有多少的迫切性與養護實力,沒有足夠的使用率,昂貴的捷運只是財務惡夢的開始。「雞生蛋,蛋生雞」互為根源相對相成,堆高了差旅需求,捷運自然會來;有了人流,百貨自然林立。張開自己的實力,不用去乞求台北,有實力台北捷運自會來找你。
在北大那幾版,不都是常在,幹這種事嗎??!!
還好意思,說起我來了,真是的,五十步笑百步!!
把你名字加上北大關鍵字,隨便,就長長一大串。

我沒有時間,給你找資料,以正視聽!!
現在情況,剛好是反過來而己,給你感受一下下。

也好在,基隆人相較北大人,算和善多了。
光這點,不用比,輸贏自知!!

人難免,會過於保護自己家鄉,非常非常的正常!!
有很多外人,都會是當它是自我感覺良好
,這都不見得,是件壞事,這事真的沒有對錯哇!!
真要取暖,也不關你家的事,不是嗎?
這種事,在你們愛北大那,不也很常見嗎??
講一講,大家自爽一下,也是很ok!!
總不能,只有你們,可以在家取暖,別人都不行的道理。

舉例,我曾在你們愛北大,看有人發篇什麼?!
南港那個經貿展覽區,原本要設在北大這,后來...怎樣怎樣的發言!!
這隨便一個外人看到,都會覺得很傻眼。
再笨,我也不會,去踩人家地界,講人家自我感覺良好!!

往前看發文,看你自己在作什麼? 有什麼資格言教於人呢?
建議你回北大,多關切一下,殯葬特區的事及議題吧!!






silentocean wrote:
  討論事情不用給人...(恕刪)

基隆真的要開始動起來啦

新北升格,政府的補助款一多了

新北市的人民就等著看新北市要如何建設追上北市

基隆現在不趕快爭取和北市合併

以後真的用求的可能還要看人臉色

基隆不是不能改變

是沒有預算可以改變

台灣這幾年經濟不會好轉

基隆又無法自己升格

和北市合併才有未來

基隆,趕快醒醒吧
Blue Angel 大大:
對於你的精闢分析.深感認同. 無奈的是 對於這些政客 -以及根生地固的選民結構. 真的是有十足的無力感啊!造就了故步自封 停滯不前的事實!
政客永遠是政客.票投完了.對於競選的承諾.也就無所謂了.
小弟住安樂社區.有興趣一起交流!
Blue Angel wrote:
很好,你理解...(恕刪)


恩...我所謂的基隆這麼好,何必往台北跑的意思是,基隆對你而言是一個很棒的地方,有你所需要的生活,如此何必還去其他地方上班,購物?就像我說去北海岸,我也只是去玩而以阿,並不是依賴基隆阿,
另外五楊高本身的作用本來就是紓解塞車阿,不管是南上北下,B大你不是一值強調你以前在桃園地區上下班都會塞車嗎?所以認為桃園交通不如基隆嗎?
B大你回覆這麼多,可以說重點嗎?到低桃園的交通哪裡不如基隆了?
感想:這個人只會打嘴砲....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