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基隆是被詛咒的城市嗎?

silentocean wrote:
  在你的描述裡面,...(恕刪)


還要繼續爭論你的桃園交通是嗎?

上星期下班時間由南崁驅車由中山高轉北二高,僅「南崁轉上北二高」花費時間「45分鐘」,當時為尖峰時段

長期穿梭於各大工業區域板塊的經驗告訴我「16:30分前不離開桃園就等著塞」,就這樣。或許在你自己單純的生活經驗裡認為「很強」,但對我每日需求來說依然只是「不堪用」。這無關你同不同意,生活與工作的區間畢竟是徹底不同。

進出台北桃園決不會比基隆來的經濟而有效率,等高鐵班次密集度又不夠。拿板橋比較點那是桃園唯一還有點機會的點,過了淡水河「毫無勝算」。以前我有個同事每天從桃園來,只是他出門的時間我還睡的很安穩罷了。

跑遍整個台灣以前靠飛機現在靠高鐵,可是我有任何理由捨近求遠跑去桃園只為了「高鐵」?台北或南港不是更好用嗎?

新北與基隆二地居民在認知上的差距,見仁見智,我也願意對於其他任何不相關的新北居民說道歉,前頭的說法過重了,但如果在你對於居住環境的選擇仍只停留在「有車、有吃」就稱之為機能健全、生活品質高的話,我只能說那就是深邃的鴻溝

生活的重心並非僅有自己,犧牲一點上下班的便利,換一份更安全舒適的生活,在我個人的認知之中是絕無問題的。相對的問上一句,我有否半點論述過「北大特區」?若真要論,眼下的交通機能依然不彰難道不是事實嗎?可是他的「生活品質」我可沒說過不OK唷!

最後再補一件事,不用以為新北能有高姿態「不願合併基隆」,那是欠缺知識的認知。基隆就算差到了底限,都還有一大筆足以讓人眼紅的「計畫型港口回櫃金」,只要計劃交的出來,內政部核覆通過,專款專用。你以為會有哪個基隆投票人會呆到自動把大餅送給新北埔黑洞...
Blue Angel wrote:
還要繼續爭論你的桃園...(恕刪)


1. 你也可以繼續堅持基隆的交通遠勝桃園、林口、三峽,我沒意見,你滿意就好;只是個人感覺良好的交通狀況,若無法喚起更多居住人口的認同,對於基隆的實質發展恐無任何幫助。

2. 你也可以繼續主張基隆人的思想勝過新北市50年,你有這樣的信仰,別人無法置喙,你高興就好,真的。

3. 北北基合併就我了解,幾乎不可能完成,實際上對於新北市或台北市也無任何必要,不用擔心有人會眼紅所謂的補助金,真的不用擔心。

4. 基隆若無法建立特色跟定位,不只現在無法勝過新北市跟桃園縣,甚至未來也可能被花蓮縣與宜蘭縣超越,基隆是好地方,但真的需要加加油,自我滿足對現況並無任何幫助,以上建議提供參考。
看到這,不得不出來講一下~!
北大幫主,您是又有危機了嗎?
這裡,有人在說,您那一區的壞話嗎?
您有必要,踩過頭了嗎?
想必,您也很清楚,成黨結派,在自己的版很安全
,但去踩不同領域的版,是很危險的,特別是一個人。
要是你把你北大大軍開來這,也是難敵。
因為,目前看來你師出無名。

每個地方,都有其特色及文化!
基隆,是一個很有歷史的都市。
而你住的地方,也是一個有歷史的地方。

基隆,沒有足夠的工作機會,逐漸的積弱不振。
產業外移,最要命的港口吞吐量,被台北港趕上去,早都不如以往。

工作人口大部份,都是依賴大台北。
所以,房地產更是便宜到不行,如想要有間房,這裡的入門門檻,很低的地方。
這裡,易成家!!
買房大都是先求有,再求好。
現在北部,很少有二百多萬,可以買到三房二廳的房子。
當然,這要看個人能力,有能力的不見得要選這。
你的家,往南往北往西,都有很多工作機會。
現在的房地產,看來是都有漲,但都面臨修正的壓力
,這都是大環境的趨勢。

說到交通,大家以為,只有一般的鐵路及公路局班次? 還有自行開騎車的方式?
這裡特有文化,野雞車~! 沒想到吧!!
比那種官方數據,看來是不具,太大意義。

不管林口、中壢、北大、南來北往很方便是沒有錯。
但基隆,是無法北往的,除非出海到外島或日本,要不就往東,到東部去。
重點,還是看你要去那裡?



對於無意義的爭執不再多言

六堵工業區

上頭的連結聯到「全台灣第一個工業區」,民國62年基隆已將之遠拋棄到幾乎就是市介地帶的區塊,請問新北、桃園到目前為止把工業區與住宅區切開了沒?

新北預算新聞

新北預算新聞2

桃園預算舊新聞

還要繼續舉債累積多少年?

是的基隆需要一個新的發展方向;至於回饋金令不令人眼紅,大概政治人物會比你清楚很多。

台商的外流情況如何?製造業的人力需求如何?一切盡在不言中。

人口成不成長並非我所汲汲營營,如果我連現在的宜、花、東的居住舒適性都能接受,又有沒有必要去在乎人口成不成長?我想那大概僅有「特定產業人士」才特別關心與在乎吧?

現下的情況只能說以淡水河劃分楚河/漢界二種不同的就業選擇面貌,藍領往左岸,白領往右岸就這樣,不然就是跳過版塊直接往新竹、台中去,這一類往往才是比較高階的。我只想自在的過,桃園、林口、北大如何如何,抱歉!我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中間那一整段的工作或住所對我而言,目前不是我的菜。

看到上篇,果然...哈!網友們看到誰在跳腳嗎?有沒必要幫人抬轎?就自己看著辦囉!

歡迎北大幫繼續群魔亂舞的仲介醜態。這一版就交給你們玩,繼續浮在置頂也不錯呀...

讓大家看看捷運台北站到南港展覽館是45分鐘,而不是網站上寫的20分鐘,因為少算了「列車停泊時間」。
讓大家看看捷運三重站到南港展覽館是75分鐘
讓所有人都知道,為了不能接受的事實如何口不擇言,歇斯底里的胡謅

最後的事實能證明,人多不一定是開化的,重要的是自己的腦袋和認知的價值...

然後不奉陪囉...
基隆的冬天濕黑,除了熱鬧的廟口,其餘就像鬼魂般的陰柔,基隆是一各破敗陰暗又黑髒的城市
老舊的房子呈現在每各角落,五十年來的不變,沒有什麼民生公共建設,沒有規劃就是因為老舊環境
就像有人要機能好,出門樓下就可以買到任何東西,有沒想到你的幼小孩子,出了門就會被車撞死,車子到處亂串,到處亂停,巷弄狹窄,陰暗不明
高速公路下來紅綠燈就是市區,三四十年的老房子一堆基隆有何發展,有錢的人都會往外跑,更有錢的殷該都在廟口賺現金,被主咒的基隆一點都不為過,唯有剷平車站廟口方圓,重新建設規劃,基隆才會有希望

tudu wrote:
高速公路下來紅綠燈就是市區,三四十年的老房子一堆基隆有何發展,有錢的人都會往外跑,更有錢的殷該都在廟口賺現金,被主咒的基隆一點都不為過,唯有剷平車站廟口方圓,重新建設規劃,基隆才會有希望..(恕刪)


連小吃都無法趕出人行道的基隆,要剷平車站廟口方圓,重新建設規劃,無異是天方夜談
  討論事情不用給人家扣帽子、貼標籤吧!我跟Blue Angel網友之前爭執的,跟北大特區無關,而是他對於桃園的片面之見與刻板印象,就事論事很困難嗎?

  踩過界?言重了。基隆、桃園許多地方我都待過,提出個人看法有何界限之別?有時候覺得在mobile01討論事情非常累,連就個人對基隆與桃園的看法做說明,也要被扣帽子?請問我哪一篇文章引戰了?唉...


  前面我也說過,基隆是個好地方,要到台北市東區也很方便,這就是基隆的優點,但要批評桃園等地方交通更爛,遠比不上基隆,或者說基隆人認知更高,甚至比新北市要領先50年,抱歉這些說法我實在很難苟同。

  回到這篇主題,基隆並沒有被詛咒,而是它必須找到它的特色跟定位,並且想辦法克服地理位置與地形的阻礙,朝向港口城市發展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要看市民跟選出來的市長是否具有這樣的藍圖與遠見。

  基隆市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現在眼前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停滯不前,這或許才是基隆人該思考的問題。
Blue Angel wrote:
現下的情況只能說以淡水河劃分楚河/漢界二種不同的就業選擇面貌,藍領往左岸,白領往右岸就這樣,不然就是跳過版塊直接往新竹、台中去,這一類往往才是比較高階的。我只想自在的過,桃園、林口、北大如何如何,抱歉!我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中間那一整段的工作或住所對我而言,目前不是我的菜。(恕刪)


  大家都想自在地過,老實說基隆未來的發展如何,我也一點興趣都沒有,要不是你隨意批評林口或桃園的交通,老實說我也懶得浮出水面。

  不過總結你的想法,不由得讓人覺得單純。

1. 基隆交通非常方便,遠勝過桃園、林口等地方。
2. 基隆要到台北市、板橋,甚至中永和也遠比桃園來得快捷。
3. 基隆人的素質、認知超前新北市50年。
4. 基隆有港口補助金,令其他行政區相當眼紅,也讓基隆深具潛力。
5. 基隆多白領,藍領則多往新北市、桃園、新竹等地移動。

  
  如果這是你的見解,我只能尊重,但我老實說實際情況恐怕跟你想像出入很大,交通之前討論很多,姑且不論,但就未來發展來看,基隆恐怕沒你說得樂觀,若看不見危機,找不到轉機,基隆很可能陷入發展停滯,對一個城市來說,這真的是好事嗎?不妨多想想這個問題。


  不過我也懶得理會基隆,你開心就好。
silentocean wrote:
1. 基隆交通非常方便,遠勝過桃園、林口等地方。
2. 基隆要到台北市、板橋,甚至中永和也遠比桃園來得快捷。


交通部份真的挺懶的再說下去。也許你以為很好,可是對我來說「並不覺得」,至少在短距通勤工作取向面上毫無優勢可言

為何舉例新竹,因為竹科才是最常往返的差旅區域。

桃園:有高鐵,可是依據目前班次狀況來看,間隔時間過長,由市區到高鐵站的時間目前仍算不上快,下高鐵站到園區又再轉換時間其實也相當長;改搭火車自強號,因距離短差距高鐵不算太多,可是出站接駁與時間又是另一項難題。

基隆:由基隆直接國道客運出發,約50分鐘到達清大站,直接換計程車,時間約比桃園高鐵+高鐵接駁車接近、略快;與桃園高鐵+計程車略慢。現狀國光往新竹班次銳減;搭火車改由台北接駁客運到達清大下車約1.5H,約與中壢搭火車接駁到達時間近似。不能完全否定桃園的優勢,但真的不多。

為何例舉板橋,經驗記憶中雙邊交通的持平點

板橋以南林口、桃園一帶野雞車雖多,可是台北市區內多數時候會比基隆來的慢(因基隆國道客運行經高架道緣故),桃園則比林口更久一些。以鐵路電聯車為例重新再核對時刻表,和經驗有差距(大概因為調度時間、誤點等),以時刻表論目前約略可在台北站打和。

桃園整體主要優勢仍侷限於板橋以南,台北打和,台北車站以東及中永和區域基隆勝出,路線選擇自由度基隆較及上下交流道時間,基隆因交流道密集於較小區塊內獲勝無疑;捷運屬通勤速率不高之交通工具故完全忽略不予考慮。

silentocean wrote:
3. 基隆人的素質、認知超前新北市50年。


前頭有舉例了,自己看看。

桃園、新北在居所思維,以及城區規劃上最大的弊病是「容積管制、區塊分工」作的並不理想,甚至是幾乎無管制。過高的大樓立在過小的街道邊,這類情況在桃園、新北很罕見?基隆很常見?

台灣人文環境基本本質,說隨和也是,說不在乎生活品質也是,所以對於工商混淆的忍受度很高,而基隆得於早年人文形成,所以特有道路容積法,區塊性的分工規劃概念源出較早,這部份在整體台灣環境裡,目前也僅少數城市做到。重點在於早期的決策者,居民的自覺通常比較晚

silentocean wrote:
4. 基隆有港口補助金,令其他行政區相當眼紅,也讓基隆深具潛力。


是「回饋金」並非「補助金」;有沒有相當眼紅政治人物比較知道,但現狀下基隆也沒有得巴著和新北合併的必要,提出來只是做為對於蒼蠅的一種反駁,前頭故意拿出50年差距也存在相同原因,不要前後忽略討論串的連續性。新北表面公司行號多,掛牌卻多數都在台北市,實際財務能力表現基隆比新北本身多數區塊來的好,對於鄉鎮部分根本就沒有再比的必要。

silentocean wrote:
5. 基隆多白領,藍領則多往新北市、桃園、新竹等地移動。


就業特性上,新竹桃園、新北主要區塊性質還是不太一樣的,新竹相對集中於晶圓,新北、桃園偏於組裝等相對較雜、技術層較低之區塊。當然桃園、新北並非全為藍領,但藍比白多卻是不爭的事。相對而言,遷就於南軟、湖科的就業競爭,基隆不得不被迫趨於和台北本身一致,變成白比藍多的情況也是事實。說以淡水河分,算是不嚴謹也帶著一份不耐的心態,概略陳述二地彼此就業選擇之差異,僅此而已

基隆人並非自我感覺良好,只是厭惡一堆莫名的外來客,隨意的跑來自家門口放炮,千奇百怪百百種的,很多時候很難去分辨;如果會因他人抨擊桃園、林口而生氣,可否理解我們對於蒼蠅的反感

基隆人到底有沒看見危機?其他論串裡討論應該不少,掠過亂砲的不看應該很容易會有答案。

suchemin wrote:
連小吃都無法趕出人行...(恕刪)


基隆沒有從基礎建設開始,公共建設沒設立好哪有人會投資,人才就不會外流就業人口就會留在當地
基隆腹地俠小,整合建置偌大的基礎建設非常的難,如果有像大陸為了建設,大刀闊斧拔除任何障礙往前衝
,這好像就是共產黨的好處,做大事這真的是好用啊,反觀基隆要搞定幾各小問題都會窒礙難行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