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基隆者有二種,一是退休者求個空氣好順便擁有大空間,第二是以台北為主要休閒娛樂區的年輕群。該怎麼說,我住基隆,但一個月到廟口的次數可能不到兩次,但內湖信義區則是一星期平均四次,我覺得內湖很貴,所以基隆也有置產。
內湖新大樓一坪60萬是基本款,我在基隆的房子每坪成交價大概在21萬以內,所以我們用這個標準來比。
每坪價差40萬,權狀大約60坪,所以我一共約省了60*40=2400萬。
頭期款來講,我含裝潢大約拿了600萬出來(頭款330萬,裝潢260萬),若在內湖同樣裝潢,我需要先拿1150萬出來。
也就是說,我選基隆存款馬上多了550萬上下。
總價少了2400萬,入住初期我手頭上多了550萬,550不多,但還是有差,可以用來幹嘛呢?
1. 買部好車,7:20以前出門可充分享受樂趣,7:45人已坐在戰鬥位置開始一天的計畫。
2. 24hr空調,全家濕度和舒適度全面提升。
3. 用來投資,當然投資有賺有賠,我只能說自己的投資行之有年,每年固定賺個10%以上不是問題。
(2008金融海嘯我賺了30%,別說我是沒經過空頭的年輕人)
4. 放在身上當膽。
多了這幾百幾千萬,和住在台北有甚麼差別呢,缺點當然是有的。
1. 喜歡運動的話,基隆真的比較潮濕,好險我打羽球,爽的不得了。
2. 基隆娛樂少,要跑台北每次都要多花來回約60分鐘。
3. 上夜店想做壞事時容易會被台北的妹妹看不起,聽到要回基隆很容易fu就跑掉,不過這很簡單,開房間好處多,真心不騙。
4. 通勤費用一個月算15000很誇張了吧(實際上約8000不到),一年頂多18萬比起買內湖這簡直是小錢中的小錢,買內湖光房貸利息就不止了。
如果沒差,那基隆真的很便宜,更不用說基隆房子三面採光是基本,空氣也非常好。
但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基隆很貴,因為我朋友買七期一坪成交在36萬,環境他媽的好的沒辦法比,11期附近新建案一坪25萬。聽到真的很幹,但根基在北部沒辦法到台中生活,否則我絕對烙跑當台中人。
當基隆附近區域的房價都漲到瞠目結舌的程度
基隆還是保持著低房價
怎麼會沒有理由漲到每坪>20萬
不是每個買房的人都是口袋很深 背景很穩的人啊
但是 買房的需求 不是只有投資阿
感謝投資客/建商 在房價高漲的年代沒有來這塊區域大肆炒作
讓很多年輕人還可以找到一個還買得起的"房子"
小弟在內湖上班, 每天的國一汐五 可以看的出來超多人是從基隆 <--> 台北上班的
如果扣掉塞在內湖堤頂大道上的塞車時間, 通勤時間不會超過25分鐘
我習慣上班62-->國3 -->國1 雖然繞路但是可以不塞車(除了汐五閃不掉)
但是每月的通勤油資不超過4千阿....加上停車費1500/月
換到的是甚麼
一個家, 不是只有窒息式空間的套房, 也不是一個30-50年的老舊公寓
至於下雨....雨都基隆 不是叫假的
但是現在科技很進步, 每當有人問我 "诶 你家不會潮濕嗎??"
我都很納悶... 不知道有除濕機這種東西嗎 (當然要挑1級省電的大品牌)
回歸主題, 我不希望基隆房價被炒作
可以讓可悲的7/8年級生 還有個離天龍國不遠的區域可以安心居住
不用背負壓力超大的房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