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

關於基隆安樂區新建案.甲山林城上城

老實說
這個建案規畫得不錯,很大氣
而且又是有[信譽]的公司,只是最近新聞太多

但,地點不對,地區也不對
地點在山坡地的房子,大家心中有把尺
旁邊道路曾經山崩壓死過行車的人

地區呢
對基隆認識的朋友都知道,基隆應該算台北/新北/基隆三區裡
這20年來改變最少的地方,幾十年都市景觀都沒啥改變
交通也沒變,頂多多了個三坑車站
以前基隆人會說,我們是省轄市,台北縣只是個縣
但現在台北縣變新北直轄市,而基隆沒變。

前面幾十篇都在講價格高低,我不是投資者,價格我不熟,不囉嗦
但是最後總要有人住吧,住宅的環境和交通品質....才是重點。

這個建案有1800戶,隔壁的橘郡也有1600多戶,加上大武崙的民宅社區
出入只靠三條動線,國一/國三/新台五,上下班.....開過的人都知道。

加油囉,各位投資客和自住戶,交屋自住後,交通和生活才是開始。

現在看看以前的廣告詞[台北東區20分鐘,買得起的帝寶人生]
是否帝寶人生,見仁見智。
但是20分鐘到東區,.....
白天汐止到東區都不只20分鐘,除非搭的是[喔咿喔咿]的車。
況且也不是每個人都在東區上班,這建案的交通方面真的弱。

貧窮中年宅男
台北東區20分鐘

凡是基隆人都知道這是詐騙台北人來買房的話術……基隆沒有捷運,上下班高速公路每天塞車,如果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光是大武崙,安樂國宅附近就把車子擠滿了,城上城在後段等車20分鐘以上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台北東區20分鐘,應該改成台北東區等車20分鐘!



Tony22 wrote:
老實說這個建案規畫得...(恕刪)
真正有實力可以開車20分鐘到台北的反而是基金一路、中和路與德安路交流道附近的房子
看到這篇:
這些年來甲山林城上城教我的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3&t=4871488&p=1

看起來爭議不小,那樓裡有位網友寫了一句[買房買到收存證信函],的確讓人唏噓。
我是路過看戲的鄉民,只是這戲,實在不好看,

我也買過房,升斗小民的我,為了價金和過戶手續裝潢等,也曾費了一番功夫才住進[好窄]
看著這1800戶被折騰成如此,心有戚戚焉。
現在又逢房市下探時期(說真的,對於消費者的我,探得好,房價炒得太過分了)
想的到這建案卡住很多人的錢,想炒房賺差價卻被卡住了。
不知是該笑還是該嘆!

7年前我在樹林區買自宅,那時每坪12.5,剛剛查了一下,現在大約25~27左右
跟我入手時差價約7百萬,平均每年一百萬差價成長,老百姓誰能承受阿!
還好我早買了,現在的年輕人難怪都[活在當下],廢話...沒未來阿!

炒房卡住的,該說[4好]嗎?.......
貧窮中年宅男
其實每個人買房所考量的需求及重點不同,要定義100分的房子我想也因人而異,台灣從北到南,生活機能其實差異不大(只要不是山區海邊),想離工作地點近,每個人都想,不過又不確定現在的工作是否會換,所以我只想離家人(老婆家人)近一點,如果家有年幼的小孩,你就懂我對此需求的重視,當你要事需外出,又不方便帶小孩出門的時候,或是工作有臨時狀況,需出國幾天,能把小孩安心的托附近的家人幫忙,不用擔心小孩能否適應,也不用擔心有人偷打小孩,這種安心的感覺真的是無價.

小弟台中人,因工作關係到處流浪(包含海外及對岸),北部住過桃園八德,長安東路,台大公館,新店碧潭,之後去海外當台勞將近10年,現在住橘郡,要說下雨潮濕,我只能說北部都濕,任一地區要跟台中比,真的有差,但北北基互相比較,真心覺得差異不大,也不清楚這麼近的地區有什麼好比.

因二寶去年報到,慢慢覺得現在橘郡不夠住,去看了幾次城上城,今年3月某個星期天,本來全家要去買菜,從橘郡走出時,一通城上城業代的電話,讓我們繞過去再談一談(細節就不談了),反那天沒買到菜,兩夫妻牽一個推一個,默默回家反省是不是太衝動,在房市如此蕭條下,竟敢買房.

兩個人經過3晚失眠後,互相打氣,面對現實(買都買了,也捨不得訂金),7月交了屋(毛胚),找了設計師規劃,目前裝潢已接近完工,準備挑吉日入厝

房價問題,在5年前決定回台時就一直苦惱,除覺得房價太高,另一問題是台灣薪資凍漲太久,記得5年前看到第一個月薪資入帳通知的下午(雖早已談好),但內心的無奈及茫然,足足讓我喝了好幾杯咖啡,對著天空發呆放空.

不管如何,我還是相信能跟家人開心生活住在一起就是最值得的投資,自身個性使然,我也希望快點完成,不想等,潛水很久,發此一文,只是讓大家知道,大家提醒的房市長期看空,交通,天氣問題,我也都懂,也聽北部朋友提醒過,但這些其實不是我這種買房自住的人關心的重點(至少目前),為了家人小孩,我真的不在乎基隆一年比汐止多下雨幾天,也願意每天早點出門,尤其房價,真心希望逐年下跌,讓我有能力在小孩長大後,能帶老婆回台中買間電梯透天(你就知道我們台中人多愛透天),好好享受兩夫妻的人生.

最後還是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房子
laiaming wrote:
其實每個人買房所考...(恕刪)

好文,成熟的思維

每個人對住宅的要求,都不同
不然很多美國人也不會住在荒郊野外了,他們講就個人隱私和空間
東方人比較注重生活便利性,但總是要犧牲一些,不論是金錢或是隱私。

真心的覺得,台灣房市該腰斬再腰斬,
房價高到很多人一輩子背了一個重殼,等付完房貸人也老了,便宜到不肖子孫。

很多房子的價格在於地段,我住家附近的幾個建案社區,
比我社區不論建材/地段/房屋設計/建設公司表現....都還差,而且很明顯。
結果只是晚了幾年蓋,剛好碰到房價高峰期,
反而新屋價格因為水漲船高,比我社區現價還貴一些。
算一算,超過我當時入手價將近一倍,貴的沒道理!

跌吧,為了下一代,房價該重挫!
貧窮中年宅男
這幾年的確政府放任房價炒高得太離譜,
年輕人完全看不到未來,就算我已有房子,
想要換房也不太可能,因為還是需要更大
的資金,我也真心希望房價能降到合理
的價位,至少能讓大多數的人買得起,
否則台灣真得沒有未來。
ga8016 wrote:
這幾年的確政府放任...(恕刪)


房價不是政府放任,而是政府在後面推的
8年前的三波2000億低利房貸,就是推手,主要是為了大建商紓困。

而且房價也會影響到消費和通膨
我朋友買了一間新店面,總價8年前就已經2千多萬(實際約15坪)
貸款的每個月的房貸就10萬左右,你想他的租金怎可能便宜到哪?
既然租金高,當然開店面的,營收一定要高,消費金額也跟著提高。
不然單是店租就壓垮店家,也難怪附近店面常換

與其在怪高物價,不如怪高房價吧
尤其多數房租收入都是不繳稅的。
貧窮中年宅男
出現24萬/坪了,含車位,感覺有在降價了。


a9202507 wrote:
出現24萬/坪了,...(恕刪)


實際算算,好像應該是26萬/坪 (粗估)
因為權狀坪數在二手市場賣出時,
通常含車位坪數,一個車位坪數約7坪,
扣掉後剩下的房屋權狀坪數,47.97-7=40.97 算41好了
1150總價扣掉車位價100萬來算
1050/41=25.6
所以不含車位,應該是每坪26萬左右

PS但是這算法也點出一個問題,房屋主建物權狀是41坪,
扣掉約29.5%公設比,室內實際坪數約29坪,
還要扣掉樑柱和牆壁厚度及陽台所占空間
這房子要裝潢成三房,其實有點小,
可能是戲稱的小三房,最小的房間可能只能擺嬰兒床,哈哈
亂算的,參考參考

像以下這間,四房總坪數70坪:
主建物42.77坪、附屬建物(車位)6.58坪、共用部分20.65坪、公設比30%
http://www.pha7.com/sale2/www.pha8.com/taipeisaletest/sale.591.com.tw/sale-detail-2620034.html
42.77(主建物)+6.58(車位)+20.65(公設)=70坪
也就是它的內實際坪數已經是42.77坪,才隔成四房
而上面圖內實際坪數29坪隔成三房,,,,很擠喔。
貧窮中年宅男
  • 30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