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崁仔頂遷到碧砂與海科館合併變成台灣的築地市場~
把和平島居民遷出後~建賭場並將龍安街私娼老人茶室遷到該處使其合法幫基隆開闢財源
把火車站拆掉都更~地下五層停車場~一樓車站二至五樓大賣場~五到十樓市府新址~配合上下班人潮創造商機~並便利民眾洽公
原市府就址配合憲兵隊都更重新利用~商業大樓或百貨賣場增加市區繁榮
再將基隆市所有道路重鋪改善基隆人最詬病行的問題
再配合將來下水道污水廠使用基隆前景可期~
我都想的到怎麼這些官都想不到~~難怪每次都最後一名~還到處亂說話~四處關說

silentocean wrote:
不過提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要改變基隆,或許從為政者下手,會比較快,很多事情不完全在錢或資源,而是上頭的人如果願意,很多現況就可能改變。...(恕刪)
usbkvm wrote:
「我的智囊裡可是有100%讓這些住戶甘願搬走,而且也不會需要啥增加給予金額之類的。
只要去做了,去講了,這些住戶就會心甘情願的把地讓出來。」...(恕刪)
Blue Angel wrote:
好吧!在下打住,請您細說...
...其他中間整段,就當作閒嗑牙吧!(恕刪)
今天才看到B兄的回文
那就來嗑嗑牙...
Blue Angel wrote:
城市的容積是有限的,有限的容積要住人、要教育、要道路、要公園、要....剩下多少容積容納觀光客?有沒有一個瓶頸上限?特別是像基隆這樣坡地特別多的小山城,當觀光區擠到連怎過路都成問題時,是還觀啥?...(恕刪)
在下從頭到尾說的都是
"因地制宜"
需要台灣整個動起來

...當然要"大家一起來"
這句 "大家一起來"...
忽然想起...陶叔叔
...默哀一下
)
是靠山靠海小山城更好
下車下船的人潮
直接就"山裏來海裏去"
沒人在都市平地搞這東東
都市平地也沒機會

請移駕到 "金山"..."礁溪"... "蘇澳"... "綠島"...

互補長短
整個台灣都是搞觀光好地方
大大單看一個基隆
當然不知道要"觀啥??"
Blue Angel wrote:
小樽很好呀!可是是否現下的每個居民都能夠適應相同的轉變?
...(恕刪)
不能適應這樣的轉變???
..."唐山過台灣_硬頸的DNA適應力"
Blue Angel wrote:
在下的觀點其實很簡單「所謂觀光可以有很多種模式,可以是大城市觀光(EX:巴黎),可以是小市鎮風貌(EX:小樽),二種截然不同的模式,所能經營的經濟規模與人口差距甚大,策略差異也是極大」。既然是觀光活動就有淡、旺季之分,及此如何緩衝二端之間的衝擊?...(恕刪)

不就是看"觀光投資的時間長短跟金額大小"
沒有每年拿新的東西來吸引人
...爛基隆的山坡
搞不好擁有更好的利基
口口聲聲
...要"創新" ...要"做自己"
搞不定
就要到處拷貝人家的東西
只有一個"北海道小樽"
...只有一個"雨都爛基隆"

像"北海道小樽"??...像"香港"???...像"新加坡"????...

台灣是寶島
只要"因地制宜"
大家別一窩蜂
搞一樣的東東
... 只有地區之分
大家都有飯吃
Blue Angel wrote:
其實不論科技業還是任何產業(附帶說明,在下並未覺得兄臺痛批了人文產業,倒是覺得兄臺似乎對科技業頗多的抨擊),投資都沒有絕對必勝、必成的,風險常是伴隨獲益的淺在能力成對比的;科技業如此、觀光產業也是,任何產業都是,因此分散風險、降低轉型衝擊、提高適應力就是必然的準備。...(恕刪)
在下啥時抨擊"所有科技業???"
全世界搞觀光搶錢
都跟國家打仗一樣
邪門歪道的???
贏5-6次啦
...會把錢分給你基隆??
:"我正道"SOP規劃書"
...還沒準備好
... 所以錢分我一半
"
風險
、衝擊
...隨時都在增加中
...只會越來越大
任何產業都是
...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