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深美國小周邊(變電所、中途之家)之討論

我現在住在小七後面!!這樣您滿意了嗎!?
核電不要蓋我家旁
垃圾場也不要
甚麼都不要
但是我什麼都要用
請將心比心
別那麼激動!

雖然我不住深美,但我調和街附近!

你應該知道上快速道路聯絡道旁蓋了一間精神病院,規模還不小!

位置剛好在往海博館必經道路上!

隔沒多遠,又在另一端的深美國小旁也要來個類似的機構...

聽說深美國小辦學優良,吸引不少其他縣市的小朋友來就讀!

我質疑的是

(1) 基隆真的需要這麼多精神病院嗎?

(2) 基隆一定要把精神病院搞在未來的有機會成為觀光金雞母以及文教區嗎?基隆啥不多,但幽靜的地方可不少,我想這些地方應該更適合作安養院吧!?

此外,別把啥麥當勞之家的例子跟精神病相比,至少我知道重病症小朋友不會傷人,但精神病患會!

報告完畢!
您還真厲害

小七也有個家

怎麼不也開個箱呢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到處都是您的家

將心比心

真是好棒拍拍手阿

世界第一大將心比心獎

非你莫屬了



網路上真是怎麼嘴怎麼都不奇怪

對了

補充一下

別人的安全別人的死活都不管囉?別人家小孩死不完嘛?

只管您這位世界第一大將心比心 大人的 將心比心

哇 那世界是多麼的美好 空氣是多麼的清新

對不?
看來像是新豐街有郵局的那個社區!

裝潢的價錢應快等於房價了吧!?

兩者加總, 確實剛好夠在深美國小旁的小七後面買一戶透天的!
你可以看在旁邊一點的 美的世界 房子是舊一點重新裝修就可以了 離那邊有一點點距離 房價應該也較便宜一點 精神病院也離遠一點
台灣迫切需要反歧視法
作者是 東方報
週日, 16 九月 2012 01:33
吳法蘭

早先,提供給外地癌症和重症病童於就醫期間免費住宿的「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欲在台北市大安區錦安里成立時,遭到當地少數居民的強烈反對,理由不外是擔心疾病有傳染之虞、出入複雜造成治安問題以及最關鍵的──可能導致房價下跌。幸而由於台灣教育普及,「癌症會傳染之說」遭到了鋪天蓋地的輿論制裁,居民及里長最後向社會道歉了事。
 然而,不幸的是,由於無知所造成的歧視與自私自利心態等「鄰避效應」(Not-in-my-backyard,直譯:不要在我家後院)充斥著整個台灣社會。在「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 vs. 錦安里」之前,有「(愛滋)關愛之家 vs. 再興社區」和「彩虹天堂 vs. 一中西門町社區」,甚而連開辦「社會住宅」都有鄰避問題。而就在現在,「暘基康復之家」(精神病友)和基隆深美街居民也正在協調中,桃園八德市瑞聯社區也爆出居民連署抗議外籍移工的進住。
 這些社區居民或者是基於恐懼或者是歧視,總之都無所不用其極地想將他們眼中的「不正常人」驅逐出去。這部分固然與「鄰避效應」有關,但更多是「社會污名」(Social stigma)的問題,也就是「某些族群被貼上具有負面意義的標籤,然後遭到社會排除/隔離」的現象。
 當然這通常都和「偏見」、「歧視」與「刻板印象」共同運作,例如「東南亞移工及配偶」與「落後、髒亂、危險」連結;「精神病友」與「不定時炸彈」連結;愛滋感染者與高危險性傳染病連結。這些負面標籤幾乎都是經不起檢驗的刻板印象。
 例如愛滋病實際上是經由性接觸傳染,而且只要控制得宜,患者雖不能痊癒,但維持十幾年的生命已無問題,國外已逐漸將愛滋病定義為慢性疾病的一種,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
 正所謂「一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就在於其對待弱勢的態度」,與其期待人民發揮推己及人的仁恕及同理精神,台灣真正迫切需要的是一部「反歧視法」,唯有透過立法禁止歧視,這些底層/邊緣的弱勢族群才有可能被比較良善地對待。
 即便不談基本人權問題,單單從功利角度來說,隨著政府有意推動「長照」制度,如果我們期待「長期照護」在「社區式照護」這一環節做好(不將病患隔離在機構或住家,較人性化、長者或病患對環境也較熟悉,較易保有/恢復基本的社區/社會/社交功能),那麼打造一個不歧視病患、也不歧視外籍移工(我們的「長照」勢必會大量依賴外籍看護)的友善環境就會非常重要。

台灣只需要反洗腦反利益輸送反惡意毀謗栽贓

不過如果這些都沒了 那也不叫台灣了

拿癌症病患跟可能有攻擊性的精神病患做對比

拿說出癌症會傳染之居民跟住家附近突然空降精神病院之無奈居民比

我只能說 吃人不吐骨頭阿 被吃了還得被冠臭名千夫所指阿
請問蓋了嗎?還是不了了之,台灣人真自私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