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基隆將來會變的跟香港的維多利亞港一樣或紐約的曼哈頓嗎


CcCManCcC wrote:
南港以前也是一大遍工...(恕刪)


據我所知

新北市土城工業區已經在萎縮了

高污染的不是去桃園,就是去汐止了

留下來的不是當倉儲中心,就是企業本部

還有,就我每天搭火車去汐止工廠的狀況來說

都民國幾年了台鐵還沒辦法準時發車

怎麼還有人會去信任這種國營機構?

真是好笑
silentocean wrote:
  應該是你要面對現...(恕刪)


那又弄錯了,實際上基隆人口數的停滯和「港、湖」產業帶的「就業容積」比較有關係,鋪了捷運並不會有啥幫助,反而在現在的時間點上會是財務拖累。如果要從基隆往新北找工作「台鐵」反而比較好用,到台北站再去轉捷運才是比較有效率的通勤方式。

因此基隆現在最重要的並不是爭取捷運,而是「生出就業職場」,擺脫過度依賴台北職場的現狀。基隆的人口才有可能再往上成長。

chanmingtao wrote:
新北市土城工業區已經在萎縮了

高污染的不是去桃園,就是去汐止了

留下來的不是當倉儲中心,就是企業本部

還有,就我每天搭火車去汐止工廠的狀況來說

都民國幾年了台鐵還沒辦法準時發車

怎麼還有人會去信任這種國營機構?


新北的工業區萎縮和「污染」關係不大,長期台灣真正的「高污染工業」是集中在「中壢」和「高雄」二個的工業區塊。

汐止早期的高污染工業是「鋼鐵業」以其早期南港的「南港輪胎」,這些產業早就都轉出了。接著這些年因為對岸的崛起,所以中、低階的「組裝」以及「生產」事業體已經陸續轉移至對岸了,所以你會感受到土城工業區的退潮現象。這和汐止、桃園沒有什麼關係,同時桃園也是受害者,現在的汐止則和湖科比較近似。

最後台鐵的「脫班」除了偶發的「故障或意外」,其他都是因為旅客上下車的行為有關;所以通常來說「通勤時段」出現脫班現象的機會並不太高,最常脫班的時間是「離峰時段」,所以「台鐵雖差,還堪可用」。至少大半年每天搭的情況下,目前比較嚴重的「脫班」也只出現「二次」。
Blue Angel wrote:
那又弄錯了,實際上基...(恕刪)


真的,我看到你寫的,真的是想笑~~~

---------------------------

麻煩到"人間"來打滾一下再發言

一直在仙境上面唱高調是沒意義的


chanmingtao wrote:
真的,我看到你寫的,...(恕刪)


很好笑嗎?那請便。有空記得多用眼睛去關懷一下周遭,多用腦袋去理解原委,對自己會比較有好處的。

Blue Angel wrote:
因此基隆現在最重要的並不是爭取捷運,而是「生出就業職場」,擺脫過度依賴台北職場的現狀。基隆的人口才有可能再往上成長。(恕刪)


  那更困難,以台灣來說,台北市以外的就業機會多屬工業或勞力密集產業,而商業或高層管理就業機會,則多在台北市,在基隆市缺少大規模工業區,又缺少適合產業政策,以及找不到適合土地進行開發的情況下,增加就業機會真的不容易,而要寄望港口發展,更無疑是天方夜譚。

  基隆市要擺脫依賴台北市是很困難的,加上又面臨新北市、桃園縣甚至宜蘭的磁吸效應,人口跟工作機會逐漸外流,唯有面對缺點、面對現實,承認其他地方的優勢,才有可能找到基隆的出路,而不是耽念基隆過去的美好,或是現在的國道客運方便,這都無濟於事。

chanmingtao wrote:
據我所知新北市土城工...(恕刪)


這沒辦法
捷運是比較新的系統,都是電腦在開車,駕駛是危急時手動操作
而台鐵還是人工開車


基隆捷運如果一蓋,可能會像高雄一樣,車子間距過長而且沒什麼人
平常上下班人很多,可是一過尖峰,整個就空了
這樣就產生問題了,你得把基隆其他建設的經費,來補營運的漏洞


至於工業移轉,就還好
基隆腹地真的不大,基隆港其實算小的港口..那種很大艘的貨輪沒辦法停太多
有些重工業仰賴出口,交通之便不如高雄
小型工業,工廠就還好.....只是一堆鐵皮屋比較難看而已
其實等到汐止開始發展後,工業也真的會再被逼走...
CcCManCcC wrote:
這沒辦法捷運是比較新...(恕刪)


我公司在汐止工廠就是小型工業

是矽晶工業,佔地不大

也沒啥污染啦

未來是想走稀土金屬加工

應該可能....也沒啥污染的啦~~~哈

如果再被新北市趕得話

我老闆就會往基隆走


chanmingtao wrote:
汐止現在就是定位在工...(恕刪)


會講出這句話,表示根本沒實際來過當地跟看過土地使用分區圖,汐止最大也最完整的社后工業用地是在南港展覽館旁邊,該區老實說十分的蕭條,傳統工業早已出走了大半,未來這區為了捷運自償率,會配合捷運機廠跟附近車站做地目變更,某位受地方有力民代大支持的大咖級的來參選這區就是等這塊,且雍合建設之前狂收購這區用地,有多少工廠
會搬來建廠,沒幾年就要走人的用地???
silentocean wrote:
  那更困難,以台灣...(恕刪)


我所列的(工業整合設計、人文創意)可算是「工業」,但並不屬於「勞力密集產業」是吧?

所以並沒有和南軟或湖科去「搶」的問題,也沒有所謂「因污染而遭驅趕」的問題。

南軟可以全心去發展屬於「軟體」甚至「韌體」的設計區塊,湖科可以繼續發展屬於「整合性硬體」」及服務的方向,而基隆可以爭取的分工模式就是「工業整合(軟、硬、韌體)」及「產品包裝設計」(iPhone就是包裝的很成功的產品)等項目去。互不牴觸、互有所捕,這才是良性區塊分工。

而這些應該和「港口」沒有太大關係吧!

Blue Angel wrote:
我所列的(工業整合設計、人文創意)可算是「工業」,但並不屬於「勞力密集產業」是吧?...(恕刪)


  你說的這塊餅,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大家都在談,都在做,也都在搶,你希望工業整合設計或是文創產業進駐基隆市,無可厚非,但基隆市的優勢在哪裡?憑什麼讓這些產業願意進駐設廠?

  談城市發展方向很容易,畫大餅也不難,但必須言之有物,基隆的優勢在哪裡?這個方向真的可行嗎?不妨再多想一想。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