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

(基隆輕軌升級捷運) 交通部拋「台鐵基捷共存」林佳龍首度表態支持

基隆市民不要輕軌,要維持台鐵現有,那輕軌就改成八堵發車,基隆市民有需要搭乘輕軌就去八堵轉乘即可。這樣基隆市民一樣可以維持原本的通勤需求,還可以在八堵轉乘,多個選擇,這樣輕軌建設一樣可以做(改成八堵到南港的居民受惠),反正這是中央出的錢,地方居民不要也行,只是感受基隆一樣還是被邊緣了。
prozacist wrote:
不知什麼時候,板橋到桃園間,也多了一堆通勤站,尤其樹林站前後,感覺車起步沒走一兩分鐘,就又停下來了,設站距離也太近了吧
也才多兩站:浮洲、南樹林
實用啦,附近居民可以不用走那麼遠

倒是台鐵的控制系統應該要現代化
才能更細微的控制車速,和與前車之間的距離
HMS0519 wrote:
基隆市民不要輕軌,要(恕刪)


基隆輕軌是中央出錢,鐵道局規劃路線和細部設計。中央會想出錢,基隆免部分負擔,不是看我們選的市長帥,從現在剛剛落成啟用的新基隆車站要廢台鐵的結果看來,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市長很聽話,才在任內前期看起來拿了很多中央補助,把基隆內港周邊的門面打理了一番,表面上的市容是改變了。

但現在就是付出代價的時刻。林市長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並不是外地空降的,從這兩天市民的真實反應,錯愕、不解、甚至憤怒,我認為任何一個在地基隆人都可預想的到。其實我也是在基隆長大、讀書、就業,我兩年多之前意識到,由台鐵來負責規劃,中央全額出錢,都是很想把基隆八堵段支線化的一方在主導,但卻沒有市民擔憂以後沒有火車可搭,搭輕軌要轉乘又進不了台北市中心的後果。一旦木已成舟,基隆市民的跳腳是可以預期的,這也是為什麼中央這幾年,會對基隆市這麼好,因為我們的市長,恐怕已經把最重要的台鐵路權給奉送出去了。

一個城市的車站,搭車人數下降,某種程度,體現了這個城市的經濟活力下降,觀光人潮沒有成長,從廟口周邊很多店面變成夾娃娃就可窺一二。但回想當時黃色小鴨熱潮來到基隆時,基隆站也曾經人潮滿滿。而現在卻把基隆站的搭車人數,拿來當作廢台鐵的理由(其實也還很多,還有每日一萬五千多人搭乘),說運量變小的輕軌已經足夠,這背後沒說出的台詞,難道不是基隆未來沒什麼發展了,輕軌就夠了? 想到以後要搭的是,比木柵線還要更小更擠,四節車廂最多375人的車出城,以目前通勤時間的人潮,大概要班班擠得滿滿,改搭客運至少還每個人一個位子,不用擠成沙丁魚。
Stallings wrote:
倒是台鐵的控制系統應該要現代化
才能更細微的控制車速,和與前車之間的距離

台鐵排點模式複雜一直都是一個罩門,未來大概也難解.
cckm wrote:
台鐵排點模式複雜一直(恕刪)
現在看起來好像是想簡化成剩下區間和城際兩種
控制系統改成 ATC 會更理想
不過茲事體大,改下去我猜台鐵會破產?
Stallings wrote:
現在看起來好像是想簡化成剩下區間和城際兩種

也就是把莒光號退下而已,
但是中型車站對於對號車的需求不會因此減少,
自強號(就是城際列車)現行排點大約就有3種類型.
以後會不會出現停站數等同現行莒光號的自強號也很難說.
台鐵這幾年很喜歡玩這種文字遊戲.

如果行控做得好,區間車行車時間就可以更縮短,
也有更多空間達成準點要求.

不過茲事體大,改下去我猜台鐵會破產?

這些經費都是由交通部編預算支應,
不會算在台鐵帳上.........
cckm wrote:
也就是把莒光號退下而已(恕刪)
太、普、新型快車應該獨立出來成為新車種
票價高一點沒關係,但停站數要少

其他車型的自強號,多停幾站、慢點沒關係,但票價要降一點

FPK10500、10600 其實內裝不差
把他當成自強來跑應該可以
台鐵這次也有買車頭,加減速性能提升
這樣搞應該可行
可以折衷
八堵 - 基隆台鐵保留一軌,另一軌改成輕軌
反正已經是路線末端了,單軌不是很嚴重的問題
這個解法可能有點怪,但或許可以考慮
Stallings wrote:
其他車型的自強號,多停幾站、慢點沒關係,但票價要降一點

台鐵在不知不覺中把中間等級列車票價提高,
從前的復興號變成莒光號,莒光號又變成自強號,
中等列車票價逐步攀昇.
台鐵要再設一階高級列車來提高票價應該很樂意,
再變回三個列車等級,只是票價上漲了.
舊車型票價要降應當不容易........
Stallings wrote:
八堵 - 基隆台鐵保留一軌,另一軌改成輕軌

台鐵就是不想和輕軌混在一起,
才會變成現在的設計,
概念上和幾年前吹捧上天的混用系統完全是兩回事.
現在的台鐵基隆站以後應當也會轉交給基隆市府.
  • 6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