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都是以個人心得出發,當然有各位先進,或是基隆在地的朋友們都可以指正跟參與理性的討論
幾年前就已經有注意各雙北、林口、基隆等地方房市,2020~2022年一陣猛爆性的漲幅,驚覺房價要下降真的除非台灣發生戰爭,或是大災難洗牌才能夠再次看到有感的下降以外,我已經不相信那些專家講的…
此篇文章也可以給想在基隆置產(真的是想要買房來住的人做個參考)
一開始我的預算只有大概700-1000萬,但是望眼過去,放在新北都只能買到頂多12-16坪數的房子,對我而言真的是一個倉鼠籠,我想要有更好的空間,所以就再往林口去看看,A7從四年前預收屋23~26萬/坪數,到2023年已經至少33萬/坪起跳,所以直接放棄,有一個在林口跟基隆都住過的熟識朋友說,以交通來說,林口的上下班那個塞車比你便秘三天的大便還硬,所以有開車需求交通的人就是要深思熟慮,後來轉戰看了好幾間基隆的新成屋,我也並沒有很滿意,最後鎖定在生活機能還算不錯的信義區,雖然他在基隆。
會選在基隆有主要幾個原因
1. 除了上下班接小孩,基本上也是三點一線的生活,這佔了八成的生活時間。剩下的20%才是會到處趴趴走、更少的比例就是出國去機場,所以基本上離台北市中心遠一點,對我來說只要有便利商店、大賣場、藥局、診所應該是可以滿足大多數的生活需求。
2. 以信義區到台北市中心(台北火車站)的時間,塞車大概45-50分鐘,不塞車25-30分鐘,這部分的時間如果一樣我要選擇塞車45-50分鐘來說,林口、淡海這些地方,我選擇在基隆塞,因為我換得是比較大的房子空間。
至於2088能直達市政府來說也是已經算是便利,將來更多外移人口到基隆,新的交通方式,或是在交流道改善也應該會有機會的。
3. 潮濕問題是每個想搬到基隆的硬傷,但根據我長年在基隆的朋友們說,基隆下雨天數越來越少,基本上已經比起十年前的天氣,已經沒有這麼多雨,但是靠海城市來說潮濕是很難避免,實際上台北冬天的潮濕也是不輸給基隆,反倒是汐止南港一帶這兩年的降雨似乎是更勝基隆。
4. 基隆房價合理性算能承擔,如果就以一千萬的房子來說,每月負擔大概在3萬以內,以一般上班族雙薪家庭來說,會稍微比較能負擔以外,還能夠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但以現在來說基隆預售屋都破3字頭的因素,個人認為除了雙北的高房價已經不是你省一點就能買得下手以外,房仲說基隆在地人換屋的也很多,大多是因為公寓爬樓梯以及漏水問題,所以想貼錢換電梯大樓或是華廈,本地人需求都是剛性需求。雙重壓力下房價開始往上的因素。
5. 如果真的基隆爛到不行,炒房的也不會炒這邊,但的確現在基隆可能是下一個或是已經正在悄悄上漲的地區,這幾年也有基隆市與新北合併的議題,雖然是有點政治籌碼操作的議題,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所以一合併房價就不是現在這個2字頭還勉強買的到的了。
以上是我挑選基隆的原因,也可能我天生是海的子民,我喜歡大海多過於山,其實基隆除了市容醜,交通設計爛一點,但是就像是40年前的新北市,又有誰能知道現在永和、新莊、板橋那些以前令人詬病的地方,如今只能望著房價興嘆何時能擁有自己的一個家。
但是要挑選基隆的房子,我個人除了看機能以外,其實也做過地質調查,哪邊是相對安全的地質區域這些用谷歌都能夠查詢到包括嫌惡設施、還有包括中古社區的評價,這樣綜合下來一定可以找的到自己適合的房子,至於有的人會認為現在買就是買在高點,十年前也有人這樣說,結果就是原來那時候還在山腳的價格,但是如果是自住,基本上跌多少漲多少也都無所謂,畢竟是拿來住,不是拿來投資,以上都是我決心成為基隆人的因素,希望基隆塊地方別再炒,讓真正想買房的人還有最後一絲機會!
此篇文章也是一個紀錄我成為基隆人,入手人生第一間房子的紀錄,希望10年過後再回頭看這篇文章時,能夠慶幸自己下的決定是對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