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獨從沒用過 Sony Ericsson, 只因早己聽聞 SE "只有外表, 沒有內涵", 但結果亦敗在其待己久的 Xperia X1 手上, 出了第一部 SE 的手機, 而這亦是我一連串惡夢的開始...
其它牌子的手機, 即使再差再難用都好, 亦未至於使我如此氣憤, 只有 X1 能讓我如此抓狂!
出廠己有質量問題
Sony 本身是生產 LCD 的其中一間企業龍頭, 但出產的電話卻竟然有"LCD 漏光"問題! 所謂漏光, 其實就是指邊位位置出現比中心明顯較光的問題, 多見於早期出產或低階山寨機的屏幕上. 不知是否本人倒霉: 取機時於店舖燈光下無法察覺, 卻於家中把玩時發覺於黑暗下左上角的黑位亮得發白. 唯當時覺得不影響使用, 因此沒有馬上投訴.
可惜其它問題接踵而來, 使用約第十天左右, 背蓋竟然出現一點點的脫油現像 --- 銀色磨沙表面沒有花痕, 卻因掉漆而露出一點一點如鏡面銀色的 "底色", 本人以為是自己疏忽造成, 因此馬上天天為它戴上保護套, 惟問題依然不絕, 點點越出越多! 這是質量問題吧!
然而這亦不是導火線, 導致我覺得非要 SE 維修不可的是有一次因為原廠保護套設計差的關係, 令手機滑出碰到枱面, 沒想到這麼一撞, 角落位馬上凹陷及掉漆: 這是怎可能發生的?! 如果是掉在地上我還甘心一點, 但只是枱面! 一般手機都無可能撞成這樣, 只有 SE 的機卻是 "零舍不同", 因為這個問題, 加上之前遇上的種種原因, 才把我迫上 SE 維修中心要求保固服務
保養不分貴賤, 都是有等於無
SE 位於香港銅纙灣的維修中心的表面上和 Sony 的無大分別, 隨了面積小, 裝修比較寒酸外, 基本上客服的禮貎和談吐都是夠水準的, 把機子交低維修時, 還讓我覺得很有希望可以整好. 惟過後的報價卻令人咋舌: 外殼維修要港幣近千元! (換成台幣大約是四倍吧) 客服表示所有外殼問題都列明條款不用負責, 但即使我表示背蓋花損非人為造成, 而撞擊程度與損壞程度完全不成正比, 但客服都只是一一拒絕承認責任, 無論這是發生在出機後有多久也好 (我向它們求助時也只是不足三個月!) 這是甚麼道理! 機身出廠質量低劣, 短時間內問題蕞生, 誘導用家要使用品質差劣的皮套, 再引致意外 --- 然後突顯出其它質量問題!!! 這連串事件的源頭都是因 SE 沒有做好 QC 所致, 卻由客戶來承擔, 這就是 Sony Ericsson?!
更令人氣憤的是於推掉千元報價單後, LCD 問題亦無症而終! 漏光沒錯沒法在它們辦公室光線充足下呈現, 但本人只要在黑暗環境下就連單靠肉眼也可以看到, 沒理由整機師傅會檢查不到! 偏偏客服卻堅持根本沒有問題...
客服再解釋之下的理由更令本人十分費解, 他說 SE 對所有無論高價還是免費機種的保養都是一視同仁: 只保障機內電子零件和電話功能上的恢復. 這又是甚麼道理?! 港幣四千多元的電話, 和免費零機價的上台電話, 都是保你打出打入便可以, 質量都是沒保證, 這樣對得起給你花費數倍價錢買旗艦機的消費者嗎? 另外即使無法證實問題是由原廠質量低劣導致也好, 能在如此短時間內發生如此多問題, 原因亦很大可能是因為 QC 失誤的話, 為甚麼仍要為了節省區區一百幾十塊的外殼成本, 冒上令名譽受損的風險?
結論
SE, 作為一間賣外表, 賣型格手機的公司, 竟然會在主打的外觀質量上偷工減料, 實在令人十分失望和大跌眼鏡! 低劣品質再加上小氣的售後服務 (曾幾何時, 我有一部 Sxxxp 的旗艦機只是發生了個小問題, 客服卻馬上給我換了部新機), 於苦無對策下, 我只能在這裡說此牌子我會永不錄用, 也讓各位以此為鑑, 做個精明消費者, 有朝一日, 我相信市場會把如此劣質奸商淘汰!
以上案件亦於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處理中, 只是老實說, 如奸商堅持無責任, 我想獲得調解的機會實在不樂觀吧!
再按: 在台灣大家都是被 SE 這樣剝削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