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電視看到了INFINITI的新廣告
除了前陣子大家討論的G37 Sedan之外
還特別強調了300匹以上馬力搭配7速變速箱的訴求
我自己對這件事情有一些想法 跟大家分享討論討論
先扣除無段變速系統不說 檔位的迷思常常出現在性能車的規格表裏
多檔位常見的好處不外乎 中低速齒比密跑山路順暢 高速保持延伸性跟節省油耗
所以手排車現在六速手排的車越來越多 連自排車也進入了七檔的領域
我想多檔位+密齒比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不斷的換檔 讓引擎永遠保持在扭力峰值附近
提供源源不絕的持續力 但是 那應該是扭力貧弱的車比較需要這樣幹
但對性能車而言
是否真的檔位越多越好?
現今性能車動輒200hp以上的輸出 例如像GOLF GTI這類的小鋼炮 採用的是6速DSG
以NISSAN GT-R來說 強達480hp的輸出也不過用到GR6的六速雙離合器手排變速箱
比較誇張的大概就像LS跟IS-F 搞個八速來跟大家玩
以INFINITI的車款來說
七速自排...乍看之下好像不錯 可能是能用最少金額所能買到的最大動力七速車
以VQ37的強大動力 似乎把精神花費在齒比的配置更為洽當
而且多檔位的車會不會花更多時間與產生更多耗損在"換檔"這碼子事上面?
對於加速與動力表現斤斤計較的跑車 這些時間與動力的耗損應該也是考量的重點
所以大多數的性能車款還是使用六速 只有少數怪車使用七速或八速的搭配
應該也是考慮過動力性能與換檔機制最佳化的搭配
對大排氣輛的大馬力車而言 我認為齒比設定比檔位數更為重要
各位覺得7AT是否真的是300匹馬力以上引擎必要的搭配呢?
齒比本身就很緊密了, 至於那種GT跑車用多檔位, 除了是因為齒比緊密,
還有一個就是大c.c數的車本車就喝油, 但是在多檔位的情形, 每檔所負擔的轉速較低,
自然就會比較省油, 大家都知道吧, 自排在換檔的銜接過程中一定會有挫頓, 只是多與少,
五速以上的排檔, 挫頓的情形已經比四速少很多, 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有, 所以如果要著重舒適度,
更多的檔位還是必須的, 因為齒比的差距可以更小, 可以做到更緊密~
這就是為何一些歐洲車廠還是不用雙離合器在市售車上, 還繼續用7-8速以上的自排,
因為那種還是有一定的缺點, 就跟cvt一樣無法承受大扭力, 如果跟自排一樣穩定, 而且成本降低,
我想大家應該都會使用雙離合器~ 不過小c.c.數的車, 引擎輸出功率不大, 不需要頻頻換檔,
用五速 or CVT即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