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50s Hybrid 完完全全就是有雙重人格.
一個人試時間絕對不夠, 這次四個人交換試車挑選自己喜歡的路段. 既可以當駕駛又能體會乘客的感受.
A男 - Fiat GP1.9
B 男 - W210
C 男 - 觀望中
D 男 - A45
在INFINITI 大力放送下, 大家該了解的都了解了, 還不了解的部分就去試試車, 看看其他幾篇分享. 總結是值得一試, 快去預約吧!
舒適度 - 8/10
動力 - 7/10
操控 - 8/10
油耗 - 9/10
綜合樂趣 8/10
價格 9/10
Keyless Go, 發動基本上就是電力供應, 安靜無聲完全不習慣.
先到莫內喝個咖啡跑跑106暖身. 這段還不熟悉車的動態, 順順開偶而重油門, 就是一輛 3.5 NA 該有的線性加速感. 速度感不強烈, 但也很快就拉到100km/hr. 上坡路段輕鬆寫意, 但不能說他暴力. 懸吊比預期的好很多, 本來以為會很軟. 結果還挺Q, 不會軟腳, 過坑洞乘客也不會有強烈不適感. 從車頭燈角度看過去, 那張臉就不是優雅, 帶點侵略性.
從車尾45度角看過去, 你說美不美? 車側腰線配上後車廂的小鴨尾, 有些許coupe的感覺. 後車門窗框設計也很特殊. 車尾說是延續GTR精神, 我看起來是很不到位啦.
主被動安全到底是真是假一定要好好驗證一番, 車用多媒體電腦真的是很順暢, 跟BB比起來真是行雲流水.
Sport Mode 排氣聲浪不同於標準模式, 跟著轉速拉高音量跟頻率, 還蠻好聽的但是個人認為不夠尖銳, 分貝也不能沸騰血液, 不過這聲浪是模擬的, 也許以後可以用個牛馬的音浪來自high
DAS 電子轉向, 一開始非常不習慣回饋的感覺, 低速覺得太輕, 即使設定最重還是輔助太多, 不過在高速下, 運作的恰如其分. 輔助煞車一路上只要開著很容易就會感覺到它的存在, 前方有機車或是障礙物, 好爸爸開山路請務必打開這些電子輔助, 暴走爸爸跑山路請一定要關掉這些輔助, 特別是Q50S Hybrid 頂規的ALC(Active Lane Controller), 否則就會跟另一篇有人抱怨試駕很失望換車道重手, ALC 在70公里以上作動, 打方向燈換車道就不會介入. 所以我想也不便解釋太多.
昏暗燈光下, 室內整體感覺不錯, 冷氣爆冷. F1性能是吧, 0-100 5.1 秒, 根據在平雙隧道的測試, 感覺是6秒以上. 但是當時四個男人, 油箱全滿.
出發前耳聞160之後電池不給力, 透過動力分配圖, 電池還是持續在供給能量給輪子. 我確定他沒有F1的性能, 貼背感絕對有的, 回過頭來算一下全車重量破2頓.
午休吃便當, 電池放在後面, hood 之下除了Hybrid 字眼, 剩下就大家常常看到的樣子
抵達福隆後沿著濱海, 悠閒輕鬆開到頭城, 整路交給正在選擇座駕的 C男. 開車機會相對少的人, 這套完整主被動安全, C男的壓力少了很多, 也更有安全感. (本人說的)
ALC + 定速 + 自動跟車 = 半自動駕駛 , 無需踩踏油門, 也無需緊握方向盤, 一切都靠攝影機與煞車來達到這個目的. 原理很簡單, 背後技術的投資肯定不簡單. 這個項目通過測試. 大概5分鐘沒摸過方向盤. 切記, 沒打方向燈就切換車道, 可以感受ALC的作動. 也算是一種安全機制. 大家變換車道一定要打方向燈!
這車在高速公路巡航狀態回歸到中高階房車該有的安定與舒適, 不得不說椅子都好好坐啊. 也許是A-class才有如此的對比吧. 巡航狀態在加速與超車當然不是什麼問題. 目前我開過最有科技感的傢伙就屬他了. 切到油耗記錄, 讓人印象深刻
一路開到蘇澳 Again. 紳士般的躺在那邊讓人拍拍照. 沒有奢華的氣息但是有一種優雅. 外觀確實有中高級車的感覺. Q50真的是很美, 就像現在看到G37也還是不錯(當然是有一點點老態)
這眼睛很迷人
在半天熟悉過後, 也差不多時候該走回程. 把握在國道5的一小段試試指針過2/3的動力感受, 好吧他真的不是F1. 離開高速今天最後20公里的重點, 就是Sebastian Vettel上身的北宜. 留下最後一抹淺淺的從容優雅.
前段真的說不上壓榨極限, 至多拉拉轉速, 跑個2/3時速表, 重點是操控操控操控. 能讓家人平日很舒適的移動工具, 她是了. 那一對一的時候,到底能不能讓人一起安心的戰鬥!
就是這張讓人覺得很帥又想電他的臉, 除了車側性感腰線, 這組空力套件的前45度角美呆了. (不過正面就不怎麼樣老實說)
對向車遠遠望見, 看起來是趴很低, 應該會猜想是台雙門Coupe. 到大停車場前的這段, 我見識到這輛車的實力, 他真的不軟, 不論煞車, 出彎再加速, 方向盤在運動激烈操架下的回饋感覺是讓人安心煞車入彎, 全油門帶出彎. 他還是沒有F1的性能, 但是一輛2頓的車, 足夠了. 如果你想知道Q50S Hybrid 性能如何, 那北宜開個8公里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符合你的要求. 坐在後面的人一定會叫你慢一點, 你卻覺得明明就還差臨界點有段距離.
見彎殺彎, 我不能告訴你這段平均時速多少, 這世界正義魔人太多, 只能說夠快了. 找幾輛四門轎車開看看,應該沒幾台可以在彎道這樣丟出去, 還是滿載. 輪胎狀況很好也是一個因素. 倒是大彎道打滑的時候油門很明顯被限制, 基於安全考量, 並沒有嘗試關閉安全系統.
至於我說我輸了, 因為北宜後段讓我瀕臨嘔吐邊緣, 駕駛卻說極限還沒到... 殘念
優點 : 座艙空間夠大, 座椅舒適. 動力足以應付臨時戰鬥. 請勿越級打S級怪獸. 油耗令人印象深刻, 整天跑半桶, 還可以行駛300公里以上. 多媒體操作非常流暢. 充滿科技感.
缺點 : 後座扶手會有熱氣也許是電池, 後車廂小
C 男的告白
小弟是新手駕駛,出發前我並沒對太注意這款車型好,只知道是hybrid大中大型房車。
我試駕的區段是從福隆走濱海公路到蘇澳這段路,而這段路也是測速照相機最多的一段。
坐上駕駛座的感受是,椅子很舒服,可以調整的地方很多,透氣性也很好。油門很輕盈,小小踩一下力道就湧現,
在純電驅動與引擎驅動的轉換感受並不明顯,所以有時候並不知道是用電還是用汽油還是純電(有時還要看一下儀表板確認),
但是當你大腳下去,轉速拉上去,速度感就上來,引擎帶來的浪聲挺舒服的。
車體的氣密性很好,隔絕外部與引擎運作的聲音做的很不錯!在時速120左右的速度,也可以很清楚聽到後做朋友的對話,
風切聲與地面坑洞雜音的抑制做的很好。
後座的空間很大,可以翹著二郎腿。後座座椅的傾斜角度很舒服,過坑洞的彈跳感還可以接受,不會不舒服。
唯一的缺點應該就是行李箱小了點,小可惜。
另外一亮點,就是自動駕駛,當開啟這功能時,電腦會自動控制剎車來修正車子的方向,讓車子維持在車道中央。
這個我們有實際測試過,真的很有趣!
所以如果在高速行駛下,而駕駛人因為疲勞而睡著,不小心方向盤坐動過大,超出原本的車道,
因為電腦會干預車子的轉動,所以車子會修正回到車道中央,而這功能如果有打方向燈,他就會允許你切換車道,然後繼續自動駕駛的輔助功能。
加上原有的定速與自動跟車的功能,應該就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了!
另外,在朋友比較激烈的操駕下,似乎是上了賽車賽道,瞬間讓我體認到,原來這檯車也可以很熱血。
在不同人的操駕下,展現出完全不同的特性。
A 男的告白
駕駛Q50 以輕鬆的步調前進,其實我無法分辨這具底盤是怎樣的驅動方式
出發前也沒有做太多功課 好像去看電影一樣不想看太多介紹 保留一點新鮮 一點挖掘的趣味。
不告訴我 我真的不知道這車動力是怎麼驅動 引擎有幾缸 更不用說汽缸怎樣排列了 一路上只覺得這是台衝勁十足輕快確紮實的日本車 沒錯我承認心裡還是略帶輕蔑的這麼定義她 如同所有其他日製高級車 直到最後背著還車時限的壓力衝上北宜公路 一切的輕視在幾個彎道內開始天旋地轉
其實北宜我從沒經驗,所以進彎剎車點總不是那樣完美 加上顧及同行乘客的感受 盡量不急煞 常常帶著剎車入彎 用這樣錯誤的方式殺彎 Q50S也是用略帶轉向不足的方式告訴你這個方式不夠好 也許是輪胎級數夠 悶叫個幾聲 過apex點 油電齊發迅速將滿載四人的Q50跳進下一個彎 暢快的加速表現 也是我late brake 的原因 實在捨不得減速啊
在彎與彎之間50-120km/h反覆爬升的過程中 這個時速60公里左右的Gap 像是因材施教的作業般適合Q50發揮 不算小的3.5NA引擎加上馬達的輔助 形成猶如柴油車般短促的發力特性 這個動力的精華帶約是在60-160之間 真的 Q50不會在乎她背了多少重量 驚人的是 強化後的懸吊也完美的吃下這樣的負重
另外要感謝的是輪胎 小弟不才用過的胎款屈指可數 在這少少的樣本數內 Q50配胎 抓地 噪音表現都屬上乘。245/40/19這樣的輪胎規格 當然不要想他能有多舒服 妙的是與強化懸吊的搭配也沒有過分神經質的彈跳 還有Q50四輪都一樣規格沒有耍花招 調胎 ok
制動 算是Q50少數沒那麼精彩的項目 其實要怪是她的科技配備與動力操控太出色,剎車顯得中規中矩 其實他還是非常不錯的 踩踏感是偏輕 前段反應偏利的那種 途中有一次從20格降到8格的不良示範 以滿載四人滿油箱來說 真的 夠用
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項目沒有太多的體會 第一 變速箱 這具七速純自排變速箱 老實說我一點印象也沒有 是不是充沛的動力讓變速箱太輕鬆了 可能我們幾乎全程都是sports mode吧 沒遇到什麼升太快降太慢的狀況 一切就是專心在駕駛上 變速的質感也完全能匹配出色的動力。只有在北宜小試了一下手動換檔 想說靠檔煞降低些剎車負擔 但是北宜的節奏實在滿快 本人日常座車是手排車 其實是喜歡自己來 但是這要提到待會要講的另一個項目 轉向系統 我的左右手拇指幾乎沒離開過方向盤3點跟9點的握把位置 所以想在轉向過程換檔時 我那略短的中指常常搆不太到在方向機柱上的換檔撥片 所以我索性就讓她幫我決定檔位吧
第二 劃時代的DAS線傳轉向系統 這是我試完車回家才意識到有這樣的配備 如我剛所說的 我的手在方向盤上的握點幾乎沒動過 但是卻可以應付北宜大大小小的彎道 印象中我的轉向幅度都不大 大約都正負1/4圈內 以右轉時右手來說 就是3點鐘到6點鐘方向而已 所以當我右手在6點鐘方向時 除非我是ET 不然我一定是換不了檔 換個角度想 她已經盡量縮小轉動幅度也讓我手不需要離開方向盤 卻還是不好換檔 要解決 還是把撥片做在方向盤上吧
以上 直到現在 我的身體還在記憶著Q50彎道中產生的離心力 讓我嘴角不斷上揚的傻笑 還有後座乘客發青的臉色
這顏色就像天空跟大海混在一起的顏色, 不同光線下有不同深淺的感覺. 旅程結束 ....
版面考量僅放部分照片, 完整照片在這個Link


「參加INFINITI Q50試駕活動心得分享」
喜歡請下面點個[FB讚]後選分享或是關閉
競賽評分用, 也是未來發文動力囉

真想跟管理員大大回報用行動裝置瀏覽沒有FB讚的 Bug


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