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豪華旗艦「Q」系列命名的嶄新房車 Q50,是 INFINITI 繼 G37 之後新一代的車款,在 2013 年 1 月正式北美車展大放異彩,匯集 INFINITI 三大概念車 Essence、Etherea 與 Emerg-E 的科技精髓及運動元素打造的 Q50,結合高性能動力、跨級距空間及高科技安全,在北美銷售也有不錯的表現。在今年九月中,台灣總代理終於引進在台正式發表。

在發表時 Q50 搭配品牌贊助的 Red Bull 一方程賽車同台展出,讓 Q50 展現獨特的轎跑風範。

其中還由 F1 四連霸世界冠軍 Sebastian Vettel 親自調校,讓 Q50 的動力及操控表現更是優異。

本次由 INFINITI 與 Mobile01 特別舉辦的 Q50 尊榮試駕活動,網友報名相當踴躍,不過試駕名額只有 8 位,能獲選可說是相當幸運。

於 2014 年 9 月 13 日 (六) 在新店 INFINIT 旗艦展間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三段13號1樓) 舉辦試駕行前說明會。

旗艦展間內部空間高挑寬闊,當天正好有 Q50S 3.5 Hybrid 及 2.0t 兩種車型的展示活動。


這次獲選 INFINITI Q50 尊榮試駕活動的網友,主辦單位除了提供精美的 DM 外,還特別額外加碼贈送一部 Q50 ...........的 TOMY 模型小車。

首先由 INFINIT 行銷專員 Eason 為即將參與試駕的網友們,解說這款 INFINIT 最新力作 Q50 的特別與優勢之處。

在介紹前,Eason 也特別拿出本次的發文禮 F1 賽車造型的 USB 隨身碟。

還有這次發文的人氣大獎,市價 8000 元的 INFINITI 限量旅行箱,不過對於要靠獲得按「讚」數最多才能獲得的大獎,依照小弟的人氣來說應該是只能看看的啦。


進入重點,Q50 由性能、配備、安全三大優勢,造就兩大世界首創、八大同級唯一及六大同級之最。

優勢一:F1 加持性能。

3.5 Hybrid 是採用 INFINITI POWER Hybrid 直效回應油電動力科技,由一具可輸出 306ps/6800rpm、35.7kg-m/5000rpm 的 3.5 升 V6 DOHC VQ 汽油引擎,搭配具有 68ps/29.6kg-m 的電動馬達,綜合效能高達 364ps/6500rpm、56.0kg-m/1470rpm,讓 Q50S Hybrid 0~100km/h 加速只要 5.1 秒。

是同級 Hybrid 車款之最,甚至有超越跨級的表現。

7 速手自排變速箱搭配強大的永磁式電動馬達直效輸出。

加上鋰電池高效能電壓輸出,比起鎳氫電池,能發揮更大功率及壽命更長。

讓這具 3.5 Hybrid 引擎發揮更快更直接的加速性能表現。

除了動力性能傑出外,在油耗也有不錯的表現。

另外最特別算的是採用與 Mercedes-Benz 合作,可輸出 211 匹馬力的 2.0 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的 Q50 2.0t 車型,除了大扭力輸出及起步加速迅速外,牌照燃料稅金也相對較低。

與 Mercedes-Benz C250 搭載相同的引擎,具備 211ps/5500rpm 馬力和 35.7kg-m/1250~3500rpm 扭力,極速可達 245km/h。

Q50S Hybrid 搭載世界首創線傳動最新轉向科技 Direct Adaptive Steering 電子可變式轉向系統,當轉動方向盤時,經過三台轉向控制主機精密的計算,並發送訊號給轉向齒輪馬達,來達到前輪轉向的角度。

用於航太科技的電子可變式轉向系統,反應比起傳統軸傳動來的快速。

而且透過電腦運算,轉向角度更加準確。

在行駛不平路面時,可自動修正輪胎跳動及減少方向盤晃動和摩擦噪音,提高行駛舒適性。

Direct Adaptive Steering 電子可變式轉向系統,可依照個人偏好自行調整駕駛模式,而且共有 96 種組合,可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不過這套 Direct Adaptive Steering 電子可變式轉向系統只有配置在 3.5 Hybrid 車型才有。

在安全保護機制也做得相當完善,且當 Direct Adaptive Steering 電子可變式轉向系統失效時,會迅速切換至傳統機械轉向結構。

優勢二:未來概念成真。

融合三大概念車 Essence、Etherea 與 Emerg-E 的設計理念,打造全新世代的 Q50 運動化跑房車。

車身尺碼為 4800 × 1820 × 1445mm,軸距擁有 2850mm。不僅車身表現跨越同級,內部空間更加寬敞。

Q50 車身尺碼超越市售同級車級距的表現。


類概念車 Etherea、Emerg-E 流體雕塑的設計,延續 Double Arch 雙弓式水箱護罩,配上 LED 狩獵者智慧型頭燈,讓 Q50 擁有運動化跑車的動力線條。

在 3.5 Hybrid 與 2.0t 的車型上也有所不同。

左側為 2.0t 車型,右側為 3.5 Hybrid 車型,可能是車色的關係,所以看不大出來,不過鍍鉻材質的 F1 方程式定風翼是最好辨識 3.5 Hybrid 與 2.0t 的車型地方。


而在車身側面也延續 INFINITI 肌肉線條,還有新月型 C 柱的設計,讓 Q50 車側看起來更加充滿動感。

2.0t 的車型搭配的是 17 吋輪圈,3.5 Hybrid 車型則配置 19 吋運動化輪圈。


外擴的車後腰線延續至曳光式 LED 車尾燈,配上跑車化雙排氣管,讓 Q50 擁有強烈的跑房車風格。

以正、副駕駛座前方兩道拱起弧形的 Double Wave 艦橋式座艙設計。


搭配以駕駛為重心的不對稱式設計,以及雙螢幕中控台和控制旋鈕,皆融合兩大概念車內裝規劃。

艦橋式科技座艙主要分成三大區塊,包括:
1.儀錶板中央的 Intelligent View 5 吋智慧型顯示行車資訊螢幕。
2.中控台上方的 Infiniti InTouch 8 吋觸控式 NAVI 顯示螢幕。
3.中控台下方的 Infiniti InTouch 7 吋觸控式 多媒體功能螢幕。

雙螢幕的配置,可同時操作導航及播放音樂或顯示其他資訊,而且與智慧手機相似的多點觸控操作設計,可直接兩指放大縮小導航地圖。

並採用圖形化選單設計,並針對最常使用的空調、Home、音樂播放三大功能,在螢幕下方配置了實體按鍵,可更快速、簡單、直覺的操作。

包括可自訂選單快捷功能,及類似手機 Apps 調整位置或刪除的操作方式,讓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在數位科技的時代,很多大廠紛紛都將儀表板全面改成 LCD 顯示,INFINITI 考量重要行車資訊能在各種光源環境下都能清楚閱讀的情況下,保留了傳統時速及轉速錶指針式設計,並提供中央 5 吋彩色螢幕,顯示相關行車資訊。

另外還可依照家中不同成員的使用需求,記憶相關車輛設定。

個人化駕駛坐駕設定,可記憶包含駕駛介面、Safety Shield 安全輔助功能、動力性能等三大系統,總共 15 項可調整記憶,完整打造個人專屬坐駕。

當然 INFINITI 獨家研發的 Scratch Shield 刮痕自體修復烤漆技術也配置在 Q50 身上,當長期在戶外遭受風沙、樹枝等造成的細痕刮傷,能透過陽光高溫曝曬後會自動進行修復,使車輛外觀常保如新。

優勢三:旗艦首席安全。

結合 Direct Adaptive Steering 電子可變式轉向系統與前檔玻璃上方的車道偵測攝影機的 Active Lane Control ( ALC )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能輔助駕駛,將車輛保持在車道中。

可於彎道半徑大於 200 m 之彎道,透過 Direct Adaptive Steering 電子可變式轉向系統輔助車輛轉向,等於是方向盤會自動轉向來調整的導引車輛路線,聽請來真的蠻神奇的。
國外也有 Active Lane Control ( ALC )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的測試影片,最誇張的是後段竟然不坐在駕駛座上測試,看了驚心動魄,還是不建議擁有 Q50 的車主這麼放鬆的駕駛。

而在主動防護科技上,更是琳瑯滿目的防護安全系統,還有幾項更是同級唯一。

Predictive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 PFCW ) 車輛追撞預警系統,能透過雷達與攝影機監測與前車距離與動態,更可以穿越前車偵測到「前前車」的動向,當前前車突然減速、前車緊急左右閃避時,可預先進行煞車輔助,以防前車突然左右閃避而讓駕駛措手不及。
Predictive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 PFCW ) 車輛追撞預警系統影片介紹。


Forward Emergency Braking ( FEB ) 自動急停輔助系統,於 5~60km/h 以內,透過感應器感應前方物體,當與前方物體距離靠近時,第一次警示會在螢幕發出警示,油門會反頂並施以煞車力道降低車速,當距離過於近時,第二次緊示煞車作動,能完全煞停。

雖然這項功能在其他車廠也有類似的技術,但 Q50 能在最高 60km/h 內完全煞停,為目前同級之最。

Back-up Collision Intervention System ( BCI ) 倒車後撞預防系統,結合 BCI 遠距感應雷達與倒車雷達,隨時偵測後方移動物體,能即時主動將車輛煞停,避免意外發生。
Back-up Collision Intervention System ( BCI ) 倒車後撞預防系影片介紹。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當功能開啟可偵測前方 200m 距離,以 40% 的最大煞車力道保持與前車安全車距,另外配合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可自動感應加減速,保持與前車距離,在長途駕駛的疲憊。

LDP 車道偏移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透過車道攝影機協助提示駕駛維持在正常的行駛路線。

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時速 60 km/h 以上,在打方向燈要變換車道時可偵測後方來車,當有來車且距離過近時,會主動以煞車方式,進行修正行車路線,避免意外發生。

由 INFINITI 首創的 AVM 360 度環景顯影系統,首度搭載於轎車車型上,並被配 MOD 動態物體偵測功能。
AVM 360 度環景顯影系統及 MOD 動態物體偵測功能介紹。

而在前後攝影機,更有 180 度的廣域視角。

安全輔助系統與同級車款的比較,配備項目更是同級車之最。

並還能越級挑戰其他廠牌的旗艦車款,可見 INFINITI 對於充滿科技的 Safety Shield 主動安全輔助系統相當有自信。

被動安全系統方面,INFINITI Q50 更獲得世界三大安全評鑑機構頂級認證,讓安全更加無懈可擊,包括:2014 IIHS 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最佳安全保險協會最佳安全首選 Top Safety Pick +、2013 NHTSA 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局五顆星最佳安全防護、2013 EuroNCAP 歐盟新車安全評鑑協會五顆星最佳安全防護。

其中在 Front Crash Prevention 贏得唯一滿分的評價。

在經過 Eason 詳細且完整的解說後,對於 Q50 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這次的試駕,主辦單位提供 3.5 Hybrid 與 2.0t 兩款旗艦車型,等於八位試駕的網友,有四位可以駕駛到 3.5 Hybrid 旗艦車型,另外四位則是試駕 2.0t 旗艦車型,當然為求公平起見,採取抽籤方式決定,而我抽到最後的「8」號,安排試駕的車款為 2.0t 旗艦車型,因為早在今年五月底發表時,已經試駕過 3.5 Hybrid,所以能試駕到入門的 2.0t 旗艦車型也正合我意。

接著來到試駕當日,由於連絡溝通上的小失誤,導致原本一早十點就能拿到試駕車,結果晚了一的多小時才到新店 INFINIT 旗艦展間拿到車,這時 B1 的等候區也已經準備好 Q50 2.0t。

概略的檢視車輛外觀及 Eason 簡短解說主機操控方式後,就準備與 Q50 2.0t 展開半日的行程。這時發現行駛里程數才 735 km,還真是燒燙燙的新車,而且主辦單位也提供整桶滿滿的油隨你開,包括油錢及高速公路過路費都完全不用自己掏腰包,真是太棒了。

出發時已經接近中午,本來預計來去北宜雪隧來回的行程也作罷,跟幾位近期想買車的同事就相約桃園大溪,體驗 Q50 的試駕感覺。行駛在國道途中,順便測試車內噪音值。


在平均時速 100~110km 間,測得的噪音分貝為 72~74 dB 左右,供大家參考。

而且基於安全考量本次全程皆將 Safety Shield 主動安全輔助系統開啟,也體驗到 Forward Emergency Braking ( FEB ) 自動急停輔助系統的作動機制,當太靠近時油門真的會有股反頂的作用力,來提醒駕駛並且啟動煞車機制,還有不得不推的就是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及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行駛的便利性。

經過約莫 40 分鐘左右的車程抵達桃園,這時大家也飢腸轆轆,就找間台式合菜餐廳祭祭五臟廟囉。

由於太餓來不及拍全部的菜色,不過這道鵝肉真的要激推一下,肉質軟嫩超好吃的。

還有這道鐵板豆腐也不錯,不過飽餐一頓也發現時間已經下午一點半了。

因為本身還要拍照發文,經過大家討論後,決定前往附近非假日且人較少的石門水庫來試駕兼拍照。Q50 在高速及一般道路行駛,坐於車內的隔音效果非常不錯。

在引擎運轉聲及輪胎接觸路面的噪音抑制的相當不錯,尤其是風阻係數僅有 0.26 的車身設計,高速行駛風切聲也相當小。

搭配上與 Mercedes-Benz 合作的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及 7 速手自排變速箱,油門反應輕快,完全沒有拖重感。

動力的換檔銜接也沒有頓挫感,211ps 馬力輸出,重踩油門還有些微的貼背感,上坡完全不會動力不足的情形。

前懸吊鋁合金雙A臂獨立懸吊附防傾桿、後懸吊鋁合金多連桿獨立懸吊的設計,加上身車前後配重比例 53:47,不僅彎道指向反應靈敏,側傾的情況也大幅減少。

而且懸吊系統特性屬於柔中帶剛,乘坐感覺偏向歐系車,不會太硬朗的彈跳也不會軟趴趴像在坐船一樣。

雙排氣管的聲浪加上渦輪增壓的引擎聲,配上厚實動感的車尾及辨識高的曳光式 LED 尾燈,相當銷魂。

在來回幾次的駕馭感受下,不管市區道路或是蜿蜒山道,在引擎動力輸出充足與底盤懸吊調教均衡都表現得不錯。若與 Hybrid 車型或同級車款比較,Q50 2.0t 擁有更不錯的 c/p 值。

經過動態的試駕後,接著來看看 Q50 2.0t 的外觀及車內空間吧!首先車頭 Double Arch 雙弓式水箱護罩,兩側摺線延伸至引擎蓋兩道鈑金設計,配上 LED 狩獵者智慧型頭燈及 AFS 主動轉向頭燈系統,讓車頭顯得相當霸氣且富侵略性,運動感十足。

覺得這具仿生物的狩獵者 LED 頭燈真的很帥,彷彿兩只烱烱有神的眼睛在盯著你看。

還有燈眉的設計相當漂亮。

側邊上下三道鈑金腰線透過陽光反射後,配上新月造型的 C 柱,整體相當鮮明動感。

就在拍攝 Q50 2.0t 美美的外觀時,卻碰到典型的午後大雨.....囧,好在附近有個遮棚可以躲雨兼拍照,不然這次試駕活動的照片就真的 GG 了。

雙色造型的電動收摺調整式後視鏡,附 LED 轉向燈及 AVM 360 度環景的鏡頭,而且後視鏡面積相當大,對於兩側後方來車或是停車都能提高可視角度。

在兩側葉子板也有 2.0t 的 LOGO 可明確的辨識車型。

配備 17 吋運動化鋁合金輪圈,搭配 225/55RF17 的普利司通 Potenza S001 RFT 失壓續性能跑胎,並有 TPMS 四輪獨立胎壓監測系統,不僅操控表現大大提升,胎壓安全也能隨時掌握。

進口車不能少的 I-Key 智慧型鑰匙高級配備。

只要將 I-Key 智慧型鑰匙隨身攜帶在身上,就可透過車門把手進行上鎖或解鎖的動作。


Q50 2.0t 搭載這具與 Mercedes-Benz 共同合作的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可在引擎轉速 5500 轉時、輸出 211 匹的最大馬力,而且能在 1250~3500 轉的轉速域就能輸出 35.7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搭配缸內直噴技術與 7 速手自排變速箱後,讓 Q50 2.0t 亦能達到每公升 13.3 公里的平均油耗表現,0~100 km/h 則有 7.2 秒,極速則可達到 245 km/h。

車側後門門把上的另一道線條一路向後延伸至曳光式 LED 尾燈,厚實保桿搭配行李箱蓋微微上翹的壓尾設計讓車尾擁有圓潤動感的臀線。

標準配有左右雙出的排氣管,不僅視覺與聽覺都相當棒。

辨識明顯的曳光式 LED 尾燈造型,保留 Skyline 設計神韻。

牌照燈中央配置影藏攝影機,結合前方及左右攝影機而組成 AVM 360 度環景顯示,能清楚掌握身車周遭的環境狀況。

接著來看看內裝部分,內側的門飾板透過皮質、軟性塑膠、鋁合金材質來提升運動化質感。

駕駛門板有兩側照後鏡調整,中控鎖開關,四門電動窗控制開關,上面還有附有兩組座椅方向盤位置記憶。

門框底部還有鋁合金迎賓飾板。

原廠真皮雙前座椅為 8 向電動調整座椅,駕駛座還附有電動腰背調整功能,足夠的大腿支撐面積,乘坐起來相當舒適,長途駕駛也不感疲憊。

Double Wave 艦橋式座艙設計,比起一般傳統設計在視覺上感覺有較寬廣的感覺,搭配以駕駛為中心的操作配置及銀色飾板的搭配,更顯年輕科技。

多功能三幅真皮包覆方向盤,駕馭握感相當不錯,可惜的是 2.0t 並未搭配換檔撥片。

方向盤右側為車距感應控制、定速啟閉及調整、Safety Shield 主動安全輔助系統啟閉鈕、中央 5 吋智慧型顯示行車資訊切換按鍵。

方向盤左側多媒體音響通訊控制。

右側方向機柱上,雨刷啟閉撥桿,配備雨滴自動感應式雨刷。

左側方向機柱上有方向燈啟閉、大燈啟閉,含光感自動啟閉及前後霧燈啟閉開關。

Q50 2.0t 旗艦款還配置前後上下調整的 4 向電動方向盤。

免鑰匙的 Push Start 按鍵式啟動也列為標配。

儀錶板辨識度相當不錯,尤其是中央 5 吋全彩智慧型顯示行車資訊很有科技感。
啟動時儀錶板畫面。

中央 5 吋全彩智慧型顯示行車資訊內容相當豐富,包括:Safety Shield 主動安全輔助系統、胎壓偵測、油耗距離、指南針、藍芽通訊.....等等,還能自訂開啟或關閉所需的顯示資訊。

語言也支援英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等等多種語系。

方向盤左側面板下方有,ESP 電子穩定系統、引擎怠速自動熄火、行李廂尾門開啟等控制按鍵。

Q50 標配電動天窗,包括四門電動窗都有防夾功能,前座遮陽板附鏡子及小燈,中央有閱讀燈開關、天窗控制開關及太陽眼鏡收納盒,照後鏡附自動防炫功能及手動開關。


照後鏡前方及上方為車道攝影鏡頭、雨滴感測器等,都配置在這裡。

兩側A柱靠近後試鏡的位置配有左右盲點警示燈,當警示燈亮起,轉動方向盤還會有提示音提醒。

接下來也是 Q50 的重點之一,全新研發整合上下雙螢幕顯示操作的 Infiniti InTouch 多媒體系統,兩側及下方也保留空調介面和音響操作介面的實體按鍵,2.0t 旗艦版還配有雙前座獨立恆溫空調,附電離子殺菌及葡萄多酚粉塵清淨濾網。

開機時發現一個熟悉的 LOGO,大家有發現嗎?

上方 8 吋觸控式 NAVI 顯示螢幕,顯示內容包括:導航及 AVM 360 度環景顯示,並可透過觸控或鞍座上的控制旋鈕切換視角,另外還搭配停車語音導引,不過這套系統非自動停車輔助,還是需要駕駛控制方向盤。

下方 7 吋觸控式多媒體功能螢幕,在螢幕下方還有實用的空調、Home、音樂播放快捷按鍵。

Infiniti InTouch 多媒體系統主要也在這個 7 吋銀幕。

包括 Infiniti Drive Mode Selector 駕駛模式的調整。

個人化使用者的編輯及切換,可記憶包含駕駛介面、Safety Shield 安全輔助功能、動力性能等三大系統,總共 15 項可調整記憶。

Safety Shield 主動安全輔助,前向行車輔助、車道輔助、盲點輔助及緊急停止輔助等功能的啟閉。

另外還有駕駛性能,內有耗油表、G 力...等等顯示。

2.0t 旗艦版也附有雙前座電熱座椅。

中央鞍座以鮮明的斜紋飾板區隔出駕駛導向區域,並附兩只置杯架。

皮質包覆銀色飾條點綴的排檔桿,Q50 全系列皆搭配跑車化 7 速手自排變系統,並配有 HSA 上坡起步輔助系統。

排檔桿下方為導航及環景攝影控制旋鈕和駕駛模式切換介面,可快速進行包含Personal個人化、運動、標準、雪地駕駛模式之間的切換。


不過因為 2.0t 車型上並未搭載可調式懸吊系統,主要還是以油門反應、變速箱設定及電子穩定系統等,進行自動調整變更為主。

中央扶手內有兩個 12V 電源及 USB 連接埠、音訊視訊等各種輸入介面,導航地圖資訊也存放在 SD 卡,未來更新也相當方便。

2.0t 旗艦版專屬配有 BOSE 立體聲高功率音響附 14 具揚聲器,音質效果不在話下的好。

空間不是很大的副座手套箱。

後座門飾板設計與前門相同,不過下方未有安排置物空間。

門飾板造型線條相當動感,而且整體富有日系高質感的組裝品質。

後座皆配置三點式安全帶,不過中央座椅隆起,三人乘坐時,中央乘客可能會感覺不適。

隱藏扶手內含置杯架,並有隔板設計,方便拿取後行李箱物品。

後座兩側皆有 LATCH / ISO-FIX 兩用兒童安全座椅扣環。

前座中央扶手後方也配置後座空調出風口。

後座車頂兩側附有閱讀燈及開關。

至於空間,以 173 cm 成人來說,膝蓋距離前座椅背足足還有快兩個拳頭寬的空間。

頭頂至車頂的距離也還不錯,而且座椅深度及傾斜角度的設計,讓後座乘坐起來相當舒適。

2.0t 車型行李箱因為少了鋰電池,所以深度上表現不錯,不過後側因為輪拱突出而顯不夠方正。

底板配置簡易的隨車工具及收納空間。

另外行李箱蓋還配置解鎖拉柄,這是防止被困在行李箱中的好物呀.....!

在兩側還有能讓後座椅背平放的 6/4 分離拉環。

不過拉動後,必須至後座搬動椅背才能將椅背平放,而非自動傾倒,這也是安全上的設計。

半日的時間過得真快,其實試駕過後還真意猶未盡,好想能開著 Q50 台灣繞半圈趴趴走。整體來說 Q50 2.0t 不管在同級級距、性能表現、駕馭樂趣、空間表現、安全配備,感覺都還蠻不錯的,而且 2.0t 旗艦款豐富的配備,以同級車價來說真是佛心來了,若能一併將 3.5 Hybrid 所配備的換檔撥片、跑車化懸吊、19 吋輪圈及跑車座椅移植到 2.0t 上的話,那 2.0t 旗艦版車型可能是最超值的。不過就整體配備、油耗表現上,2.0t 豪華版車款的 c/p 值就比同級車來的高了。只是有個小小缺點就是中控台 Infiniti InTouch 多媒體系統螢幕為鏡面材質及周邊也為鋼琴烤漆材質,非常容易留下指紋。
午後的陣雨來的快去得也快,趁著陽光露臉也補拍幾張 Q50 帥氣的英姿,來充當福利照吧。







不過怕網友不習慣沒有「妹」的福利照,就奉上在台北車展特別展出的 INFINITI Q50 囉!





文章若是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提出指正。
記得文末按個『讚』,給我些鼓勵吧~

以上就是「參加INFINITI Q50試駕活動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