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club wrote:
Lexus RX的...(恕刪)
我剛成為QX50車主,購車前有先開朋友的RX 300 F-SPORT,後來再去試駕QX50,感覺Lexus RX除了品牌形象及殘值具優勢外,於動力實在遠遜於QX50,油耗也比較差,有興趣的應該實際去體驗看看,才不會被蒙蔽牽著走
Libb44 wrote:
最近老婆在BMW大出...(恕刪)
樓主寫得很好,把我想講的講出大半。自己擁有I牌車後,才持續注意它的後續車款銷售。I牌的產品不弱,但販售時陷入患得患失、全有全無的格局,QX50尤其明顯。
賣方有東西,但想給又不想太低價,給入門款低價又沒東西展現,中階款定價與配備又讓人有殘缺感。因此,產品在款示的配備與售價上,落入不是全有就是全無的狀態,就算有中間款,也不符合大眾的期望,變成不想買入門款,又不甘心買旗鑑款。
所謂全無是在消費者端,就是很便宜,但什麼都沒有。全有是在賣方,價格最高,配備也很多,但比入門款溢價太多與配備總是缺一兩樣。
舉一個淺顯的例子,比如:旗艦款比中階款多40萬,但多出來的配備不會讓消費者有40萬的價值,也就是消費者可能感覺+20萬最合理,自然會興起「你這樣的配備方式不就是要我非買旗艦款不可」的心理。這種訂價策略會造成兩種情況,買旗艦款的人會覺得不划算,要不是太想要那些配備,但又多花20萬,心裡會一直有這種念頭。買中階款的人會一直惋惜著,若多20萬有旗艦款的配備多好,要不是旗艦款溢價太多,不然我早買旗艦款了的遺憾中。
tbofpmbm wrote:
樓主寫得很好,把我想...(恕刪)
I牌近來最成功的例子是Q30,而它也賣得最好,或許有人會說它是沾賓士光,也許;不談這個。
它分三個款式,低階就是便宜,什麼都沒有,這滿足了價格考量的消費者。中階給全,因此理性的消費者幾乎買單此款,買後也幾乎沒有後悔與不滿。對於少數想與眾不同的消費者,旗艦款滿足了他們,不管是在性能(馬力)、配備(輪圈、座椅、音響…)等,雖然高階多加的配備配不上它的溢價,但至少大部分的買單者,也就是中階款,都是滿意的,這樣來自消費端的回饋就是好的。
回過頭來看QX50,若公司也把牛肉在中階款給齊,像Q30一樣操作,我想這輛不只月銷數十而已,破百會是常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