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看起來INFINITI算是蠻佛心的廠家了?

整個視訊有數字有整理,看起來很用心,

但是這和投信外資的分析報告有什麼不同?靠理財顧問就能發大財?
比較貴不能直接得出比較重要這種結論

slayalee wrote:
I牌開了五年了,從沒後悔過

我開六年半了,早已後悔







當初為何沒買FX50,還不到一般X5,ML的價格
本田車由雙A臂改成現在的麥花臣,所以是退化嘍?
現在的車子真的是COST DOWN很兇! 難怪許多廠牌的二手車新款不如舊款.

車輛操控性在整體的設計這個絕對是正確的,尤其是沒有相對激烈一點的操駕需求與載重需求.

影片的分析至少跟安全與耐用度有關,相信版上有Finite Element的專家可以分享一下結構分析,版主提供的影片很好的參考資料,瞭解自己車子的結構,如果結構材質沒那麼強的就不要太操車子,相信都還是可以安全使用的,話說回來...再強的結構撞爛了也沒用就是. 但高階品牌與車種使用比較COST DOWN的做法就看車主自己可否接受,沒有對錯.


話說我的夢幻車,GT-R每代不但馬力強化也很注重材質的輕量化並且增加強度,達到0~100 2.8sec的成績!很多汽車公司對於未來電動車的領域,都在研究如何在結構強度與成本不變下能達到輕量化的做法.所以一些標榜高階車種總是要拿出一點不同,不然消費者還是會有些不好的感受.



kingcome wrote:
我也開過不少車,不管L還是B或其他高級歐洲車,但我的感覺跟你很不同!
事實上,L只有舒適取向的ES和RX開起來懸吊比較軟(但也不至於會飄),

至於CT、IS、GS、LS、SC開起來不但不軟腳更不會飄,LFA和ISF底盤扎實更不在話下
不要拿1~2台舒適取向的L車當作全部L,老實說除VAG車系偏硬,以我開過的雙B來說懸吊軟硬跟L根本差不多(S、E、7、5)...(恕刪)


大大您把小弟要說的話都講完了

只好給個推XD~~~~

945368 wrote:
誰告訴你的?......(恕刪)

其實這種彈性變形的懸吊連桿看的應該是Young’s modulus
看抗拉強度有點沒意義,雖然說"鋁合金強度比鋼鐵強30%"是錯的很離譜就是了

ariete wrote:
其實這種彈性變形的...(恕刪)


看到拿塊磁鐵瞎搞一氣胡說八道的鳥節目居然一堆人忘情附和.........


坦白講;嚇得我屁滾尿流失了魂。

說實在的,我不在乎是麥花臣或是雙A臂,我在乎的是都賣到這種價位了,零件材料用好一點是不行哦?

就算是共用底盤,除了避震器磅數調較不同以外,材料用好一點,讓 L 車主起碼可以說比較貴是因為用料作法比 T 高級一點,這樣花錢也比較爽一點, 最少有點區隔嘛!

所以買RAV4 的朋友可以換NX 的原廠避震器,說不定開起來就跟NX 差不多,應該可以省下至少100 萬...
沒事多騎車, 多騎車沒事!!
will86828 wrote:
誰跟你沖壓機器上千...(恕刪)


講實在的,如果我有辛苦賺300萬要買車,我當然選材質好的鋁合金,爽度也比較高
假設你也有辛苦賺的300萬要買車,你真的會選跟國產車一樣的沖壓件嗎?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