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從08年的EX35到19年的QX50. EX35雖然這十年來都沒出過任何問題(連燈泡也就燒過左前方一個...) 但是考慮空間跟油耗, 還是決定換車. 入手一個半月來算是九分滿意 (這一分大概都扣在反應緩慢的下顯示屏了...)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藍白色的內飾, 原本光看網上的影片還有點猶豫, 直到看到實車... 就是它了.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雖然EX35也是Bose音響, 但感覺上QX50的17支在音質跟環繞感上又進步了不少.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之前開EX35時最不滿意的後座空間, 在QX上完全改進. 朋友都以為我換了大一號的車... 其實比之前還短, 只是變寬又變高了.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排檔頭是自己很喜歡的部分, 高度和中央扶手差不多平行, 可以很自然的放在上面. 而且是全皮包覆. EX35由於是金屬居多, 最後留下了很多刮痕...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銀色的楓木, 全景天窗, 抬頭顯示都是自己很喜歡的部分.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中央金屬的轉盤, 質感跟轉起來的感覺都很紮實, 可惜只能控制上方螢幕,跟方向盤上的控制鍵做的基本上是一樣的事情, 實在是浪費了...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外型方面... 真的是覺得沒話說了. 看了差不多級別的NX, RDX, Q5, X3... QX50的線條真的很豐富但又不至於多餘到突兀的地步. 十分滿意.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QX50 Autograph (加拿大)

和之前的EX35相比. 空間大贏. 油耗方面, VC-Turbo雖然算省油, 但似乎也沒那麼神奇. 不過廠商所稱的30%應該是有的. 從EX35的6~7KM/L 到現在的9~10KM/L. 每天上下班單程25公里, 高速市區大概各一半.

起步其實很輕快, 應該歸功於扭力出現的早還有七速模擬. 不過上班時有兩段是從平路要突然上大概30度的坡, 感覺CVT模擬換檔過早, 只能靠大腳或手動退檔.

一般行駛通常都在2千轉以下, 但如果想要猛烈一點超車的話加速感還是沒有VQ35快, 得先等轉速上去渦輪作用了才感受的到力道. 另外還是很懷念V6的引擎聲啊...

Autopilot - 台灣沒引進的部分. 實際感受上確實很神奇, 在高速公路上只要標線算是清楚都還能乖乖的照著路開. 但是太大的轉彎或上下坡時就不太放心... 但目前上班大概有一半的路都交給車自己開了. 雖然還沒開它出過遠門但是可以想像開高速長途負擔會減輕不少. 雖然在台灣因為區域因素沒有這功能, 但說實在的我覺得其實就算有, 以台灣的路況跟其它車的用路習慣... 可能反而會讓人感到更不輕鬆.

總的來說, 從EX35到QX50, 我自己是十分滿意的. 之前EX的缺點幾乎都改善了, CP值跟其它的競爭對手來說算是頗高. 而動力和操控雖然不如以往的VQ來的迷人, 但是卻讓人覺得更成熟... 也許也是因為自己漸漸步入大叔年紀, 所追求的和以往不同了吧. 現在只期望Infiniti墨西哥廠的品質, 和之前EX35的made in Japan相比, 不要相差太遠.
2019-03-19 13:19 發佈
恭喜入手好車! 請問樓主說的"這一分大概都扣在反應緩慢的下顯示屏了...",是甚麼意思? 會很難用嗎? 謝謝。
感謝開箱分享,國外給的配備就是大氣阿...
白內裝+完整的主動安全.....
白內裝真的挺美的
台灣代理商真的要好好反省

matthew88 wrote:
恭喜入手好車! 請問樓主說的"這一分大概都扣在反應緩慢的下顯示屏了...",是甚麼意思? 會很難用嗎? 謝謝。


我必須說我沒有用過台灣版本也可能有所出入, 但英文版的和EX35只有一個螢幕時比起來, 之前輸入字母時反應快又直接, 輸入足夠的字母跳到下一頁出現幾個選項的反應也夠快, 很少誤按. 相比之下, 新一代的感覺主機似乎在運算很多東西造成提示字元出現所需要的時間都不太固定, 正當手要去按下一個字母時又突然跳到下一個選擇頁面造成誤按. 例如我要找"Boundry Way", 在輸入完B.O.U.N.D.R... 正要輸入Y時, 它又突然跳到下一頁顯示含有"Boundry"的可能選項, 結果明明是要按Y, 反而按到它列出的"Boundry Bay"... 就曾經因為這樣來來回回重新輸入三次. 簡單來說, 就是每一次輸入完一個字母都要停下來等一等, 確定它思考完了不會再突然跳到下一頁, 然後再按下一個字母.

另外, 不知道是觸控螢幕不行還是裡面從Q50就開始用的intel處理器不夠快了, 就算不是輸入導航, 連從主頁想往右刷到下一頁找其它App, 有時也要刷不只一次, 按左上方返回有時也不會一次成功. 流暢度算是中下了. 在人人習慣智慧型手機的今天, Infiniti的這套系統我是覺得真的過時了. 更不要說在2021年才會有Apple Car Play或Android... 因為車上的導航不好用, 想用手機導航, 但是上車之後就算音源不選擇藍芽(想聽廣播了解路況之類), 手機也會因為連上車子而被靜音. 所以還要到設定裡把手機先解除連線, 或是直接把手機的藍芽關掉... 不過這樣有來電又很麻煩... 如果這裡有I牌車主有更好的方法, 也歡迎告知造福一下.

總而言之, 我得Infiniti的這套系統有很多不方便不人性化的地方.


神無月翼 wrote:
感謝開箱分享,國外...(恕刪)


其實好像不是代理商的問題啦...聽網上說的. 似乎是因為台灣由於銷量問題所以和中東和俄羅斯分在一區所以目前QX50還沒有DAS. 連帶的Autopilot所需要的車道偏移預防跟主動控制也就沒辦法實現.代理其實也有點無奈吧.
INFINITI的BOSE音響真的推,
之前坐過朋友的QX50,覺得音質很好而且很立體,
坐在後座聽感覺跟前面的人一樣的感受
coachckk wrote:
INFINITI的BOSE...(恕刪)


跟Mazda的BOSE有差異嗎? 單純想請問一下,誤筆戰。

zekebobe wrote:
跟Mazda的BOSE...(恕刪)


個人是還沒試乘過mazda的車,但我想同樣是BOSE應該不會差太多
要說有差的話可能就是喇叭數量差異吧,像QX50就有17支
白色外觀配白色內裝也太大器了吧,可惜台灣QX50沒有這種內裝,真的好看

zekebobe wrote:
跟Mazda的BOSE...(恕刪)


看你馬自達啥車
Bose啥等級,配了啥技術
不過等級一定沒QX50高
因為提供的技術跟喇叭數比INFINITI少

QX50提供的是Bose Performance Series系統
配有17個揚聲器
Advanced Staging,AudioPilot,Centerpoint,SurroundStage和Active Sound Management技術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