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M25 G25的抉擇,到底該選哪台

本來比較的對象只有G25、IS250、A4、320i
搜尋了01 車主的經驗之後
A4先淘汰了,吃機油這件事我實在無法認同原廠說是正常的說法,更不用說吃多吃少還要看運氣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6&t=2565599

320i則是新車上市好像有些品質問題,而且要待料

因為老實說預算沒有很多,真的很怕車買了後續還有大條的花費,所以最後真的就是只在比G25和IS250
這兩台車的價格都差不多、動力也差不多、配備也差不多
不過因為IS250後座非常的不舒服和些微的價格差異(G25便宜一點)
就決定選G25了

沒想到業務居然又慫恿我…….M25 9月份有新的促銷案,其實跟G25只差30幾萬元,我上官網看,確實有促銷,可是明明是差40萬……
M25 G25的抉擇,到底該選哪台
業務就說,M25比較有談的空間啦,假如我買M25會想辦法幫我壓在 200預算內

這下就天人交戰了

我自己看了大致上看了UCAR的規格比較
M25贏G25的地方是
軸距M25 2900mm G25 2850mm
車寬 M25 1845mm G25 1770mm
輪胎 M25 18吋 G25 17吋
動力一樣,油耗差異不大但G25比較省油

這樣到底是買G25還是買M25比較值得,畢竟還是差30幾萬阿

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PS.拜託不要再勸拜升級G37或M37了…..雖然動力真的超誘人,但大部分的錢都拿來買車了,考量到後續的稅金和油耗,為了養車輕鬆一點,我覺得G25和M25的動力對我來說就很夠用了,我很少踩到130以上
2012-09-12 9: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M25 G25 抉擇

simonwahaha wrote:
本來比較的對象只有G...(恕刪)


我選m25~~~~
建議兩台都開看看就知道了 g25開起來比較輕快 m25開起來比較穩重 所以看自己的感覺吧
simonwahaha wrote:
本來比較的對象只有G...(恕刪)
我覺得只差30幾萬的話,當然是買M25比較值得!!

會什麼這樣說,因為這兩台根本是不同等級的車!!

G25在國外的分類上就是豪華品牌的入門車,同級車是IS250 BMW3系列,BENZ的C系列!

M25在國外的分類上中階車格的豪華品牌車,同級車是BMW 5系列,BENZ的E系列!

所以換個問法好了,假如是520i和320i只差30萬元,你會覺得買哪台車比較值得,當然是買520i,不只是空間的差異,是整個內裝質感的升級!附帶一提,520i和320i用同一顆引擎(跟G25和M25的比較很像吧),但差了56萬元!
我是選M25,畢竟現在這價格,比當初剛上市我買的價格優惠多了(我定價只折10萬)
這車子開了兩年多來,沒出過什麼問題,在路上吸睛度也夠,不常遇到同款車。
只要不是那麼在乎I 這個品牌知名度,應該是輛可以開很多年的車。

M 的內裝我是覺得比 G 有質感多了... 可能我年紀已過 40的緣故吧~
Real power can't be given. It must be taken.

simonwahaha wrote:
本來比較的對象只有G...(恕刪)


G25和M25兩台都很棒,雖然官網的廣告把G25歸類為操控樂趣首選
M25歸類為安全房車首選
但其實G25已經很安全了

上述資料引用自IIHS測試結果
跟lexus ES 、audi A4、lexus IS、C class成績一片紅色都是poor比起來,infiniti G實在好太多了,受測的假人(DUMMY INJURY MEASURES)更是毫髮無傷的全面綠色的GOOD

我是覺得30萬也不是小錢,雖然M25質感更好、空間更大,但你自己都說想省錢,我覺得買G25就很夠用了

simonwahaha wrote:
本來比較的對象只有G...(恕刪)

M25+1
空間比較好,配備比較好,主動安全更好!!!
要比較的話可能看官方的規格配備比較會比較準一點
那家媒體的規格配備常常有錯或漏
M25假如只比G25貴30萬,當然是推M25
質感空間先不提
有些配備是M25有,G25沒有的
特別是安全,雖然G25已經比同級車好很多了
但主動安全M車系比G車系又更強
可以參考阿基拉大的詳細試駕介紹

LDP(Lane Departure Prevention)指的是車道偏移預防系統這套系統不同於其他車廠的主要特色在於系統並非是只有警示的作用,而是具有主動輔助機制的功能,舉例來說好 了,雖然同樣是透過標線的偵測來判定車輛位置,但當系統偵測到車輛開始偏移車道時,會先以警示聲提醒駕駛者,而若經過提醒之後,如果持續往車道外側偏移, 那麼系統就會透過煞車力道的分配將車輛導回正確的路線,在小編試用之後發現,在LDP系統啟動的情況下,一旦車輪壓線之後系統馬上會發出嗶嗶的警示聲,如 果放著讓車輪持續壓線時只會有警示音提醒,但若是車輪仍緩速持續跨越標線之後,就會透過電子煞車分配器對特定車輪進行煞車,自動將車輛導回標線內,實際作 動時效果相當明顯,LDP於時速70以上並由系統判定可能是駕駛漫不經心導致車輛緩緩偏移車道時才會作動,開啟LDP的期間仍然可以正常變換車道。

DCA(Distance Control Assistance)車距控制輔助整合了FCW (Forward Collision Warming) 前方撞警示功能與 IBA(Intelligent Break Assist)智慧型煞車輔助功能。主要是透過前保桿下方的光學感應裝置來偵測前車的距離作為判定標準,當時速於5km/h以上時,光學感應裝置偵測到前 方車輛位置之後,會在DCA字樣下顯示一個車輛的符號,這時如果前車放慢速度而系統偵測到車間距離變短時,FCW會於儀表板上顯示警告圖樣,並發出警示音 響,此時如果持續踩踏油門,油門踏板會施以反饋力道來阻止駕駛加速,並會主動進行煞車來保持安全距離,在測試時小編一開始也是毛毛的,眼看距離愈來愈近, 心裡一直狂喊:煞車,煞車啊....一直深怕系統失靈沒有及時煞住那就慘了(果真這樣的話大家現在也不到這篇文章了...)

BSI (Blind Spot Intervention)盲點側撞預防系統也是這次測試的重點,跟LDP一樣,搭載於M37上面的BSI並不僅有當車外後視鏡盲點內有障礙物燈號會亮起 警示這麼簡單,BSI之所以特別的是當時速超過70且盲點內有車輛(針對車輛後側約3公尺的半徑範圍進行偵測),駕駛卻仍然打了同向方向燈欲變換車道時, 或者是打了方向燈準備變換車道,但卻有車輛從後方竄出佔據盲點內的車道時,只要略微轉動方向盤朝盲點內的車輛靠近,系統將先連動車頂光學鏡頭確認車道標線 並透過電子煞車分配系統對反向車輪煞車,將車身拉回原有車道內,由於BSI比LDP的判定標準更為嚴苛,作動力道更強,所以這時方向盤會感受到明顯的拉扯 力道,剛剛轉頭看跟僚車的FX35距離真的有夠近....拉回來的同時真是放下了心裡的一塊大石...經過了一輪的Safety Shield行車安全整合系統測試之後,心裡真的對於這套系統感到十足信心(原廠都敢拿FX35跟M37一起測BSI了...),這樣的話M37跟霹靂車 比起來就只剩下不會聊天而已,那麼以後我就叫你夥計好了XD。

白色貴公子‧R wrote:
要比較的話可能看官方...(恕刪)


只差30萬的話,一次到位比較好吧

我覺得樓上講的安全配備跟volvo一直廣告的city safety很像
我沒記錯的話volvo的安全配備也是要20幾萬
光安全配備就值20幾萬了
更不用說還有車格和內裝質感的差異

雖然你說不要再勸敗了

但假如不買M25的話,那個錢不要省啦,衝G37會更爽!
不考慮動力啥的,說實在的我覺得G的房車外型有點醜耶,不怎麼大氣,還是M比較好像大氣的豪華房車。不過M比G更冷門,以後要脫手恐怕價格很難看
不知為何選infiniti?賓士bmw的入門車款,小cc數比較省錢又有面子,雖然動力小一點,配備差一點,等級低了一點,以後要脫手也比較容易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