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每一家創廠時間悠久並擁有豐厚歷史背景的車廠,不論是起源自賽車、跑車、越野車還是天生就擅長於打造豪華車款,凡是過往曾在該領域取得亮眼成績或曾創下經典事蹟,都能成為日後值得述說或回顧的故事來源,甚至會成為新車的傳承或者致敬對象,不僅對於品牌形象具有加分效果,亦是行銷方式上的絕佳題材,在歐洲車廠尤其常見。
站在奢華金字塔頂端的勞斯萊斯,肯定就是一名「說故事」的佼佼者,創廠即是以全手工打造、奢華定位為主的勞斯萊斯,百多年來實在擁有太多太多可以轉化為紀念價值的經典事蹟與故事。因此即使目前旗下僅有Ghost、Phantom、Cullinan、純電Spectre等四款車型,依然可以在各個車型持續見到各種挾帶特殊紀念意義的限量版車型推出,像是本篇主角Black Badge Cullinan Blue Shadow即是其中之一!
於去年底在台亮相的Black Badge Cullinan Blue Shadow,可是全球僅僅限量62部的狠角色,國內總代理盛惟就爭取到這麼唯一的一輛!因為發表當下早已名花有主,因此總代理並未公布這部車的國內定價,不過基本款Black Badge Cullinan已經要價2709萬元起,想必限量版Blue Shadow會輕鬆突破三千萬元才是。

前言提及每一部勞斯萊斯限量版車型都有其故事來源,那麼這輛Black Badge Cullinan Blue Shadow靈感來自何處呢?!各位曾聽過「卡門線Kármán line」嗎?卡門線是試圖被定義為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分界的分界線,目前國際航空聯盟是將卡門線設定在海拔62英里處(約100公里),不過在我Google搜尋卡門線的相關資訊中,發現不同組織對於卡門線的距離標準似乎不一,只是國際航空聯盟所制定的62英里是最被廣為接受的一個。
無論如何,我是沒有打算探討這道科學題,只是想告訴大家Black Badge Cullinan Blue Shadow的靈感來源就是卡門線,限量62部的原因即是來自分界線的62英里,包含外觀與內裝皆被賦予多樣來自卡門線的相關元素,都一再加深整體特殊性與紀念價值,讓這輛Blue Shadow更彌足珍貴!

Black Badge車型本就將車身外觀多處改以黑色呈現,包括水箱護罩邊框、車窗邊框、行李廂把手、行李廂下沿飾條、底部進氣口與排氣尾管,甚至歡慶女神立體廠徽與雙R標誌皆換為黑色與黑底銀字,與標準版Cullinan的價差約在270萬元左右,目前在房車Ghost或休旅車Cullinan均有Black Badge車型可選。
國內總代理給予Blue Shadow一個中文名字稱為「幻藍謐影」,首先第一眼見到就是這個相當特別的Stardust Blue星塵藍車色塗裝,據說也是最接近卡門線的顏色,於不同光線強度散發著藍紫色般的迷人色澤。就連水箱護罩與前保桿兩側進氣口飾板使用的緞面消光黑都有其原因,是來自太空梭外殼隔熱瓦的顏色,真的是一個細節也不放過。

車頭上的歡慶女神立標當然也得與眾不同,Black Badge Cullinan Blue Shadow的歡慶女神材質為鈦金屬,並且是由3D列印打造而成再塗上一層藍色珍珠漆,底座圓環位置刻印著Blue Shadow字樣與Black Badge系列專屬的「∞」符號,第一次見到藍色的歡慶女神真的非常特別,與星塵藍車色亦是十分相襯。

原本Black Badge款式的窗框已是黑色,Blue Shadow並未做任何更換,特別的是,這部Blue Shadow選擇淡藍色作為腰線配色,這道手工繪製的腰線可是價值不菲啊!


不說各位可能不曉得,Black Badge Cullinan Blue Shadow這套22吋標配輪圈的製造廠可是來自台灣,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鍛造輪圈大廠-巧新,創立於1994年的巧新,目前已是眾多豪華品牌車廠的一階供應商,不只是勞斯萊斯,包含Bentley賓利、Ferrari法拉利、Porsche保時捷、McLaren或Mercedes-Benz、BMW等等,都是巧新的重要客戶。作爲Blue Shadow車款量產輪圈的唯一供應商,巧新是與勞斯萊斯共同開發設計至量產,雖說造型仍是沿用自Black Badge,但Blue Shadow特別在車刀面施以透明黑噴塗,在我們看來可能就是單純的雙色輪圈,但想必在鍛造或噴塗技術、品質都能達到超高標準,才能得到勞斯萊斯的青睞而選擇與其合作。
不曉得各位對鍛造輪圈或這個台灣鍛造輪圈大廠-巧新有無任何疑問或興趣,或許有機會可以來做一篇專訪,深入了解鍛造輪圈的製造過程以及巧新之所以能得到眾多車廠合作機會的厲害之處。


車尾倒是沒有多作點綴,維持Black Badge車型既有的相關配置,如黑化處理的飾條與黑底銀字廠徽。車長與軸距分別達到5341mm、3295mm的Cullinan,塑造出氣勢與存在感都極為強烈的霸氣身形,其「Architecture of Luxury」鋁合金車架材質來自家族旗艦房車Phantom,具有減重與剛性增強的雙重優勢。由於Cullinan的車高不低,原廠特別設計其氣壓懸吊會在進入車室時自動降低40mm,搭配對開式車門的開闊角度與空間,讓車內乘客得以用更從容、優雅的姿態上、下車。


Blue Shadow的外觀雖然已有多處細節吸引人駐足欣賞,但車艙內部我想會是更值得花時間慢慢品嚐的地方,於2018年登場的Cullinan,坦白說車內並沒有特別讓人關注的科技配備,甚至多媒體螢幕尚未擁有觸控式設計,若是見過其它品牌新世代車款的豐富科技內容與螢幕配置,進入到Cullinan車艙可能會不太習慣,不過前些日子Cullinan已推出Series 2小改款車型,已經換裝全數位化儀錶與升級多媒體螢幕內容,至少讓自駕比例極高的Cullinan車主們享有更便利的行車過程。
撇除科技層面以外,關於「質感」兩字的陳述與表現方式,勞斯萊斯絕對是登峰造極的那一位,觸手可及之處盡是高檔的柔軟皮革包覆,或是冷冽金屬材質、溫潤木質飾板的交錯運用,車內並保留大量實體按鍵的操作方式,畢竟親手操作才能具有滿滿的儀式感。
至於Blue Shadow特別的地方,我想各位早已一覽無遺,車內飾板所呈現的特殊藍白漸層色調,是在卡門線位置、地球大氣層可見邊緣所無限延展的藍色光暈,勞斯萊斯用上六層噴塗工藝,將五種不同深度的藍色與一種深黑色相互融合,為進一步強化色彩深度與光澤呈現,飾板表面透明塗層中含有藍色和透明玻璃顆粒,玻璃顆粒的含量占比為精準的0.05%,提供飾板更出色的光澤亮度。

儀錶台右側嵌入一具Bespoke客製化時鐘,外殼是經過藍色陽極氧化處理並同樣刻有Blue Shadow字樣。


原本漸層色調飾板已經令人相當驚豔,抬頭一望才發現Blue Shadow車頂更是讓人讚嘆不已!這已經不只是星空或者流星而已,勞斯萊斯是將半顆月球直接繡在前半部車頂,單是這半顆月球就用上五種顏色縫線,透過不同繡法來達到不同紋理差異,共計需要25萬針與兩天工時,對於工藝水準的要求與細膩程度真的是無人能及。
至於旁邊點綴的星星數量也有數據可以讓各位參考,這塊星空頂篷共有1183顆星星在上面,799顆是白色,384顆是藍色,每顆星星的定位、打孔都是由手工完成,還可透過光導纖維閃爍來營造出流星效果,亦有提供按鍵可以開啟、關閉星空頂篷或調整星星亮度,試駕當天真的是讓我們一行人坐在車內望著這顆月球表面與星星們許久,都想對著上方流星許願了...


可怕的工藝水準展現還沒結束,看到這四張具有特殊紋路設計的座椅表面材質了嗎?首先這個紋路圖案靈感是來源自從太空視角俯瞰地球時的景象,是勞斯萊斯經由0.8mm、1.2mm兩種不同孔洞直徑所構成的圖案,每張座椅都擁有超過75,000個打孔,單是這個座椅設計工作便耗時兩週時間,才能達到Bespoke部門所追求的極致品質。

受到車高優勢,Cullinan的車內空間感受是比Ghost再寬闊許多,Blue Shadow關於後座乘客的舒適性配備也十分到位,四座配置於後座頭枕後方還設有玻璃隔屏,使車內隔音提升至極為優異的水準表現。

車門自動關閉按鈕就設在C柱上方,這是勞斯萊斯最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我想這是車內Cullinan車主從來不會碰的一顆按鈕,就是進入OFF-ROAD越野模式!

門檻飾板寫有Cullinan Blue Shadow與表明限量身份的ONE OF SIXTY-TWO。


雙座中間有個小冰箱,裡面附有兩個水晶杯。

讓我訝異的是,在固定這個水晶杯腳座位置的固定扣,上方還設有橡膠環與橡膠材質來避免與杯子或物體發生碰撞,絲毫不讓此處有產生異音的機會!


不只是冰箱裡附有兩個水晶杯而已,後座中央扶手打開還有兩個杯子跟一個容器,不知道車主平常是不是真的會使用到這些東西。

雙後座前方都設有多媒體螢幕,而且螢幕開啟或關閉都是採用電動方式,可以透過HDMI來擴充所需顯示功能。

桌板上方並寫有一段文字:「The Blue Shadow occurs at the outer extremes of our world, affording an extraordinary perspective, and the ability to touch the stars.」。意即Blue Shadow存在於世界的邊緣,賦予我們不凡的視角與觸及星空的能力,字體鑲嵌於表層清漆之下並採用拋光鋁金屬材質打造。

包含後座多媒體螢幕收起後的椅背位置都具有特殊圖案設計,關於質感細節真是照顧得無微不至。

中央扶手後方另設有多項關於後座乘客的調整內容,像是雙區恆溫、通風/加熱座椅、影音設備、充電設備等等,可說是應有盡有。


比較特別的一點,是這輛Blue Shadow於車內D柱位置設有玻璃隔屏,給予車內乘客更出色的隔音水準呈現。

同樣因車內玻璃隔屏設計,原廠特別在尾門啓閉位置標示不能將狗狗單獨放在行李廂內,因爲玻璃隔屏的關係而讓行李廂沒有換氣空間。

四人座版本因為空間配置的關係,行李廂會從五人座的600公升些微降至526公升,同時後座椅也不能傾倒來增加載物容量。


在賓利停產W12引擎之後,車界仍然使用12缸引擎的車廠又少一家了...現在總是抱著試一台少一台的心情在體驗12缸或8缸車款。建立於Black Badge之上的Blue Shadow,並未針對動力多做升級,維持既有6.75升V12雙渦輪增壓引擎,提供600hp/91.8kgm最大動力並搭配ZF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Black Badge的變速箱與油門反應速度亦有所調整,連同懸吊系統組件與設定也再經過調校,共同給予Black Badge更快也更敏捷的整體反應。
以如此龐大的車身體積而言,Cullinan的駕馭感受確實算是輕鬆,一來是駕駛視野相當開闊,二來是後軸轉向輔助效果明顯,因此長度雖長,仍能有效降低駕駛者對於龐大車身拿捏的恐懼感,稍加適應即可輕易掌握此龐大身軀。
每次試駕到英系豪華休旅如Cullinan、Bentayga或者Range Rover,多半都有個共同體驗,由於車內隔音相當出色,加上避震系統能有效抑制車輛加、減速時的車頭揚起、點頭情形,加速體感往往都會比時速錶顯示數字再慢一些,車內所能感受到的就是不疾不徐、從容不迫的移動過程,尤其是隔音如此優異的Cullinan。


另外勞斯萊斯一直以來令人津津樂道的底盤行路質感,於Cullinan依然保有十分出色的舒適效果呈現,即使是稍微朝向運動化靠攏一點點的Black Badge車型,對於路面回饋始終是相當輕柔,它並沒有完全犧牲路面資訊回饋,但就是有辦法將回饋力道控制的極其輕巧,絲毫不會讓車內乘客感到受到強烈的衝擊感或過多的震動,包含車身側傾也是,面對任何路段與操駕方式都能將車輛保持在極為平穩的動態表現。
由於是跟車主借車加上Black Badge Cullinan Blue Shadow少數限量身份與數千萬身價,這次的駕駛體驗可說是淺嚐即止,畢竟能見識並實際坐上駕駛座體驗到這部全台唯一的Black Badge Cullinan Blue Shadow已是十分幸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份,肯定是精雕細琢的內裝與完整故事性陳述方式,包含由鈦金屬打造的藍色歡慶女神及手工縫製的車頂月球都令人格外驚艷與讚嘆,再一次刷新我對於車輛內裝工藝的水準展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