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汽車廠的爭論 — 陳其蕃對趙耀東
台灣應否建立大汽車廠,是最引人爭議的熱門話題,福特六和汽車公司總經理陳其蕃,與負責籌備大汽車廠的中鋼董事長趙耀東,代表相反的二種意見。
發布時間:1981-08-01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3137
民國60年前後,六和比合泰還早代理豐田,但台灣與日本斷交後,以豐田銷往中國大陸資援中共為由,禁止在台銷售豐田。六和很早就對政府有不信任感。
民國70/80年代,當年台灣賺一堆外匯
有的進口車幾乎跟同級國產車同價,而且進口車要另外加17%關稅
例如克萊斯勒sundance/neon 48萬,國產2.0 Accord/corona/telstar/霹靂馬也這個價。
當時
吳舜文用日產引擎再由裕隆自己開發車身,打造飛羚,結果日產幾乎要撕破臉斷供引擎。
王永慶找國際現有車廠合作,當時找的是韓國大宇,結果大宇撐不過金融風暴被GM接收。
對比同時期,羅馬尼亞Dacia找雷諾合作,用雷諾成熟車身平台及引擎,Dacia自己開發成車。現在dacia幾款車sandero/duster陸續出現在歐洲10大銷售排行榜。甚至賣的比雷諾還好,雷諾也沒有如日產小鼻子小眼睛,停供Dacia。後來反倒是日產自己搞死自己,被雷諾收購。
中國東風集團跟法PSA集團合作,用PSA成熟的N7引擎搭配東風自己開發的車身,在2010年前後發揮得不錯。
後見之言,法國這兩間車廠對於提供成熟引擎/車身平台供第三國合作的態度比日本公司開放很多。很可惜當年台灣的法國得聯繫太少,偏重文學院,商業,比較少工程技術交流。若裕隆及王永慶合作的對象是PSA或雷諾,搞不好會有不錯的結果,至少比飛羚,Matiz的結果還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