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服郭董的MIH理念
他把台灣所有零件業 整合起來 再包套代工
發揮1+1大於二的綜效,強強聯手!
但說真的只要掛上 納牌 我就不會想買...
買車有時候牌子還是占很大部分
納牌給人的印象已經不可逆了
品牌價值真的沒那麼簡單
期待MIH 可以代工其他牌
但是最重要 要先克服續航力 360公里 有點少...
實際上路還要打折
電動機車本來就是短途工具,白牌機車比較沒差
但汽車可不一樣.....
除非價格壓到非常低
pubg wrote:
360公里也敢拿出來吹,台灣技術真的就這樣而已,在對岸人眼裡來說台灣真的落後很多很多很多..........
車子跟手機電腦不一樣啦
鴻海想要代工車子 還真的以為德國日本是吃素的
理念很好 可惜要實現卻是困難重重
Bruis797 wrote:
依照鴻華的規劃
MIH賣平台,之後會提供給多家的汽車廠使用
納智捷是第一家
續航里程也不用擔心
有多種平台跟動力搭配,給不同車款使用
第二家客戶是誰呢?
是要賣給德國的M-Benz, VW, BMW 還是日本的Toyota, Honda, Nissan?
或是要找川普拉線賣給美國福特呢?
理想很棒啦 可惜這些傳統汽車大廠不會笨到去買鴻海+裕隆的平台的
平台是車廠的研發精華所在
回想一下 納智捷的第一台車M7當初就是購買雷諾Espace的底盤修改而來的
現在想要賣平台到各車廠 會不會想太多了
主機板做好公版 套個外殼改個介面 就變成另外一款手機
平台由鴻華做好 各車廠設計車殼 改個軟體介面 就變成BMW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