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有實力 我就闖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2013
 
Oh no!引擎不開心!
 
在S5 M+ (手排) 亮相後接著就是媒體試駕。活動的前一天我帶領XPro2 團隊進入試駕場地進行場地設置與車輛測試。試跑時我會以我的標準架控作為標準,來評估車輛性能及安全性。 (通常媒體人員比較難達成這樣困難的技巧) 引擎突然發出卡卡摳摳的聲音,「大事不妙」我心裡OS著。我第一直覺就是引擎 bearing 磨損了,Mr. M電話不停地聯繫,裕隆驗證部馬上從三義趕來。
 
不用過度緊張,這些車還是量產試作車並非市售版本,對我來說,這些問題只要不是在市售後才發生就好。但是如果每部車都這樣呢? 剩下4部車同樣在1圈內引擎出怪聲音,裕隆驗證部弟兄來加機油 (認為機油不夠) [責任歸屬?這有點複雜,本文暫時略過] 更多車從經銷商調配來支援。之後我盡量避免因激烈操駕使引擎overload 造成加速損壞,當然在當天活動裡每具引擎還是受損。
 
為何這1.8L Turbo 引擎會遇到這種問題? 不是都要通過測試過才能量產?
 
報告一送上去就被 call 去華擎開會檢討。
Boss擎: 你太會開了。這些引擎設計只能耐0.9G, 超過這G值引擎就吸不到機油了。
Stan: 世上的跑車要達到過彎0.9G根本是很困難的事,更何況這台車是房車。。
 
就這樣,沒有結案。但Boss擎說有興趣支援 300p ,華擎有非常優質的測試環境、設備,還有一群熱誠的華擎弟兄們假日出來支援,因此我與XPro2 團隊便開啟一星期7天不間斷的工作。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在這測試過程中加快我們了解這具引擎的特性,但受限於相關作業流程的SOP,始終無法突破210hp mark,我決定以XPro2的專業來取代傳統窠臼,否則引擎一顆一顆的損壞卻無法改善(都壞在engine bearing),也因此知道曲軸的品質控管是有問題的,而這問題不解決,將是我與團隊繼續往前進的最大阻礙。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Engine bearing pre-mature failure
 
在一連串測試過程中,我發現潤滑不佳的原因來自於油壓 (possible oil pressure and cavitation) ,在不同的機油運作溫度會造成damage。迅速的把資訊傳遞給相關人員,也迅速的running change 在量產零件規格上。如果你問有任何人知道零件更改規格嗎?就少數人知,你知跟我知(問題浮出檯面是要有人負責的,不要懷疑,這個系統就是如此運作)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華擎兄弟與XPro2 共組引擎 (地點: XPro2)
 
克服了引擎潤滑的問題,XPro2 接著趁勝追擊挑戰目標300hp。因此決定將這台S5概念車退役下來,改由一台掛牌的車輛替代,延續開發、測試,還有作為各單位發揮團隊精神與建立客戶信心的工具。
 
我設定了以下目標:
1. 230hp, 260hp, 300hp 命名為 GT230, GT260, GT300
2. 大鵬灣進入單圈 2分2秒內 (通常街車大約在 2分15秒內),以此類車款能進入2分10秒的難度,就好比早期飛機要突破音速一樣困難(可google「音障」),需考量動力、底盤穩定度、流體力學甚至結構等,更遑論我們設定的目標是2分2秒,難度更是破表。
3. 大量使用量產零件同時做品質測試,或量產power up 的可能性,將資訊分享給相關單位。
4. 全街車市售內裝 (包含冷氣與排汙裝置),能符合法規在道路上行駛
5. 油耗至少達到13km/L以上
6. 耐用度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量產零件存在問題,也遇到市售車輛車主(M7, U7, S5)長久以來抱怨點,例如:為何越開越沒力?越來越耗油?原先看到量產活塞品質控管不佳, 包含引擎在渦輪增壓時活塞龜裂產生漏氣。為了排除這個問題,我訂做不同規格的鍛造活塞做為測試,但也只是延緩問題產生。在激烈賽道測試中,因為會採取多種的loading 條件,會加速機械 thermal fatigue & stress,但渦輪效能始終無法發揮出來,XPro2發現排氣脈衝 turbulence 造成 exhaust pressure flow inefficiency,因此針對渦輪排氣 re-engineer exhaust manifold (此項修正後續延伸至 EcoHyper 引擎的研發),同時也發現turbo intake pressure system 無法承受壓力而pressure leak。針對這項發現我們也分享給車友了解作為改善的方向。分享這項技術只是希望周邊所有的維修服務廠能一起為車友服務,沒想到這個好意卻被有心車友與車廠利用,宣稱他們才是原創,更甚者還有人公然嗆聲表明:我就要copy 你的東西搶你生意。說真的,XPro2服務的是原廠,並未直接對應一般車主的生意,我都把技術放出來了,為何還要打壓 XPro2?真令人失望痛心。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XPro2 engine assembly room
 
其他測試改善:
Aerodynamic
S5 進入2分5秒後,即便是在跑直線,車輛開始呈現不穩定,我們發現是後尾氣流捲入車尾造成輪胎接觸面積減少下壓力。如裝上下壓尾翼即可解決這問題,雖然我真心希望能避免裝上尾翼,因為它會是個 aero drag,但這是解決這問題最簡單的方法。
剎車系統
因為我們設定是使用M7/U7 量產件,也是最早發現煞車抖動問題的單位。每次測試時會備有3~5組碟盤與來令片,但每2圈就壞,我們發現根本不是碟盤本身的問題,雖然變形但是別的原因造成的(在這裡就不贅述),整個測試報告與解決方案提供給相關單位,但因為市場已經被操作為碟盤問題,而且沒有單位與製造商要面對,這事就這樣無疾而終。當然XPro2 GT 早已解決剎車系統問題。
 
測試方式:
XPro2 在賽車場的任務一向是測試與抓數據。一趟測試需要許多的人力與經費,我一定要在有限的時間與預算內把車輛 push 超過極限讓它壞掉,只要它壞掉數據就會很足夠。或許有人曾經在周日下午看到測試車輛冒煙或上拖車 (測試車輛都是用拖運的)。
 
協助車友:
XPro2 致力於貢獻自己的專業給台灣車界,包含車廠及車友。過去XPro2並未開放給一般消費者 ,但若有車友遇到問題,我們會在合理的範圍內提供支援。我們角色就是為消費者與車廠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樑,減低車友對品牌的不愉快及摩擦。甚至在賽車場遇到車友改裝車輛損壞我也協助將車輛運回,最後卻遭到改裝廠攻擊與惡意批評,實在令人感到無比失望。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更多的 S5 GT 資訊 http://www.xpro2.com/category/automotive/built/luxgen_s5_gt/
 
休息!
 
-------------------------------------------
我是Stan@XPro2,Chapter 7– 我與S3的距離 [源起與緣滅]
我是Stan@XPro2,Chapter 6– 我與U6的距離 part.1 (再給彼此一個機會)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2.3– 我與S5的特技表演秀 [Showtime]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2.2– 我與S5的特技表演秀 [啟程]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1–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我是Stan@XPro2,Chapter 5.1.0– 我與S5的距離 [300p不是夢]
我是Stan@XPro2,Chapter 4– Stan與納攜手寫下歷史
我是Stan@XPro2,Chapter 3 - 我與網軍的距離 part 1 (初次相遇之後,每每相見不如不見)
我是Stan@XPro2,Chapter 2 [3/3]– 我與 LUXGEN 5 Sedan 「網路烽火交戰」
我是Stan@XPro2,Chapter 2 [2/3] – 國產車最速單圈奧秘 (必看,從未公開)
我是Stan@XPro2,Chapter 2 [1/3] - 龍潭賽道國產車最速單圈 (困難剛開始)
我是Stan@XPro2,Chapter 1 – 我與納智捷合作的開始
我是Stan@XPro2,我與納的距離
我是Stan@XPro2,我與汽車的距離
2020-12-10 22:48 發佈
Stan @ XPro2 wrote:
有實力 我就闖2013Oh...(恕刪)


這…我以為剛眼花,還真的是今日第二篇…
內容有些驚喜,我再細細看一下…
以下是我昨天發的文 :

台灣發大財 wrote:
應該是因為被我破哏
發現鴻華不可能再跟背骨的人合作
覺得發文沒意義吧


樓主發文時,早就有面對結果的準備

只有發大財,
一直用自己 "想賞口飯吃",卑躬屈膝的心態去度量他人

*******************************************************************

反而,
如果我是高層,也確實對STAN "協商成功" 不再發文的狀況下

**** 一定會馬上衝去賞發大財2個巴掌 ****

萬一STAN被發大財激怒,繼續發文的話,
將繼續對集團造成傷害 !!
高層的協商也將付諸流水......

這樣,
"發大財" 就是扯整個集團後腿的頭號戰犯了
不是嗎

一千個敵人,也比不上一個集團裡的內奸





台灣發大財
你這砲可放得真漂亮啊 !!
說真的, 我想看的就是這一篇文章~

我就是想知道, 到底是納廠無能, 還是Xpro2夠強!

不過, 文章還沒看完, 好像答案也差不多掀出來了~!
Stan @ XPro2 wrote:
針對這項發現我們也分享給車友了解作為改善的方向。分享這項技術只是希望周邊所有的維修服務廠能一起為車友服務,沒想到這個好意卻被有心車友與車廠利用,宣稱他們才是原創,更甚者還有人公然嗆聲表明:我就要copy 你的東西搶你生意。說真的,XPro2服務的是原廠,並未直接對應一般車主的生意,我都把技術放出來了,為何還要打壓 XPro2?真令人失望痛心。

協助車友:
XPro2 致力於貢獻自己的專業給台灣車界,包含車廠及車友。過去XPro2並未開放給一般消費者 ,但若有車友遇到問題,我們會在合理的範圍內提供支援。我們角色就是為消費者與車廠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樑,減低車友對品牌的不愉快及摩擦。甚至在賽車場遇到車友改裝車輛損壞我也協助將車輛運回,最後卻遭到改裝廠攻擊與惡意批評,實在令人感到無比失望。


經過S3事件,真的對這兩段話很有感阿......
就跟疫苗一樣
發明了沒申請專利就馬上被人占為己有(要不要臉啊???)
然後反過來攻擊抹黑發明的人讓他無法證明疫苗是他發明的
原理是什麼??? 為何能根治??? 為何要這樣才能治???
就只是一昧的抹黑,真的很像S3事件發生後在網路上發生的總總...
Stan @ XPro2 wrote:
有實力 我就闖2013Oh...(恕刪)


這篇水有深,我還交叉看好幾次…
先畫一下重點好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量產零件存在問題
也遇到市售車輛車主(M7, U7, S5)長久以來抱怨點,例如:為何越開越沒力?越來越耗油?

原先看到量產活塞品質控管不佳, 包含引擎在渦輪增壓時活塞龜裂產生漏氣。為了排除這個問題,我訂做不同規格的鍛造活塞做為測試,但也只是延緩問題產生。

在激烈賽道測試中,因為會採取多種的loading 條件,會加速機械 thermal fatigue & stress,但渦輪效能始終無法發揮出來
XPro2發現排氣脈衝 turbulence 造成 exhaust pressure flow inefficiency,因此針對渦輪排氣 re-engineer exhaust manifold (此項修正後續延伸至 EcoHyper 引擎的研發),同時也發現turbo intake pressure system 無法承受壓力而pressure leak

針對這項發現我們也分享給車友了解作為改善的方向。
分享這項技術只是希望周邊所有的維修服務廠能一起為車友服務,沒想到這個好意卻被有心車友與車廠利用,宣稱他們才是原創,更甚者還有人公然嗆聲表明:我就要copy 你的東西搶你生意

說真的,XPro2服務的是原廠,並未直接對應一般車主的生意,我都把技術放出來了,為何還要打壓 XPro2?真令人失望痛心
………………………………………………
國人坊間改裝廠不意外…
想當初 XPro2 是最早提出 M7 渦輪管測漏和更換節氣門蓋的,
我的車也算很早就去找 XPro2 處理好,
後來各大外廠的確也採用 XPro2 相同的做法,
真的是有幫助到很多車友
Stan @ XPro2 wrote:
有實力 我就闖2013Oh...(恕刪)


繼續看看。
上面亞洲人,下面黑人!㘉㘉㘉~
故事越來越精彩
放板凳啦
就是體系裡的一堆"高級"工程師
依照僵化的作業與思考模式
搞不懂問題所在,

當"外人"用他累積的經驗解決問題並取得成就後

卻有"相關人士"
將成果竊為己有,獲取利益
並反過來汙衊真正的功勞者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