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華創」轉身變「鴻華」9月1日啟動,鴻海、裕隆再創新局?

掏出將近新台幣80億元與裕隆旗下華創車電共組新公司的鴻海,外界對於這家充滿神秘感的新公司都相當好奇,尤其從今年二月至今都沒有任何消息,甚至成立的時間也一延再延,如今已確定新公司名稱為「鴻華」(後頭為精密車電或者科技車電現階段仍未明),9月1日起正式營運,至於鴻海、鴻華、LUXGEN、裕隆四方之間的合作模式是什麼,將會是頗受矚目的焦點。

接下來鴻華的營運為何?LUXGEN是否會因此而斷炊?根據了解未來鴻海、鴻華、裕隆與LUXGEN四者間有著相當微妙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LUXGEN委託鴻華進行車輛開發,再由鴻海交給裕隆生產,之後掛上LUXGEN廠徽並交由該品牌通路銷售,中間利潤怎麼分配那是裕隆與鴻海之間的協議,目前尚沒有任何訊息,但若以過去NISSAN或者LUXGEN付給裕隆的生產費用來推測,每輛車代工費應該在新台幣數萬元不等,因此屬於鴻海資產的MBU,未來的售價勢必也將包含這筆付給裕隆的費用(其實所有的LUXGEN與NISSAN國產車都含這筆代工費),而LUXGEN每賣一輛車是否由鴻海抽比例?或者是以買斷進行?現在也都沒有一個譜,據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華創董事長陳國榮的提案都為鴻海打槍,至今一直沒有具體方案,這也是鴻華營運時間一再延遲的主因」,不過9月1日正式營運後,第一個作品應該是華創時代「早已準備好」的跨界跑旅LUXGEN MBU,不過動力仍為一開始的汽油渦輪增壓引擎,電動車恐怕要等到鴻華啟動後才進行。而MBU的發表則需等到2021年之後才有譜。

但這與郭台銘的汽車夢又有什麼關係?其實郭台銘從頭到尾就沒有要玩汽車品牌,鴻海的期望應該是打入車電Tier1一級供應鏈,一旦進入Tier1那情況可就完全改觀,零件或系統就如同BOSCH、Continental、ZF般直接打出FOXCONN品牌,只要相關且共用的零組件便可進軍車界,無論是合作的FCA或者FCA背後的PSA,只要做出口碑後必能獲得如雙B、VW集團乃至中國汽車品牌青睞,規模之大絕對強過目前的蘋果,只是雙B、VW等的供應生態鏈早已成形,除非能有創世驚人之舉,否則想打進去肯定有一定的難度,要如何打、怎麼打,也正是鴻海交給鴻華的最大課題:打造出電動車相關平台。


來源


平台建立,蘋果的iCar也是由鴻華處理,加油!

強強聯手,前景看好~
2020-08-06 11:35 發佈
rockliang wrote:
只要做出口碑後必能獲得如雙B、VW集團乃至中國汽車品牌青睞,規模之大絕對強過目前的蘋果,


以八月五號收市時間計算,VW+Tesla+Mercedes+BMW+Foxconn+FCA的市值連Apple的的一半都不到...

根據個人先前的工作經驗,不要說整車組裝,連打進車電系統供應鏈的門檻都高到不行。先等公司設立起來做幾年再看看吧,現在扯這麼遠只是騙騙可憐的散戶...
rockliang wrote:
掏出將近新台幣80億(恕刪)


MBU是華創的,華鴻是新創立公司,不能把MBU列入華鴻。華鴻若堅持MBU是9月1日創立後設計的,吃相會很難看。加上如果銷售不佳反而更傷底氣。

三思啊
鴻海可是業績不達標就收攤歐,所以新公司要努力了。
BlueSky5230 wrote:
MBU是華創的,華鴻是新創立公司,不能把MBU列入華鴻。


當初華創拿技術作價76億難道會沒包含MBU嗎
吃相難看?
tang5213 wrote:
當初華創拿技術作價76億難道會沒包含MBU嗎
吃相難看?


一個失婚女性帶著兒女再婚,後來兒女出人頭地,繼父喊都是我的功勞。
你好好想想吧,是誰的基因。
若你認為合理,華鴻也可以對外宣稱U6、S5、URX是它設計的。不是嗎?
MBU掛得LOGO會是華鴻嗎?

尊重原創者
BlueSky5230 wrote:
一個失婚女性帶著兒女(恕刪)

有差嗎?男歡女愛人家是一條心。都還沒洞房你就在旁澆柴火,喊什麼燒
DanDan的芸 wrote:
有差嗎?男歡女愛人家(恕刪)


太久的前戲都性冷感了---
很好啊,這樣MBU又可以在吹

好幾年。
DanDan的芸 wrote:
有差嗎?男歡女愛人家是一條心。都還沒洞房你就在旁澆柴火,喊什麼燒


有差嗎?嗯... 回答得很好。請問你有參與過開發研究工作嗎?有投入過的網友一定能體會我的意思。
你不妨問問週遭有開發研究經驗的人,研究被人整碗拿去發表的心情是怎樣。前陣子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論文門事件,就是個例子。
如果到時候銷售很差,誰出來喊燒都還不曉得呢
個人是善意提醒做人要誠實,不是你設計的,就不要往自己臉上貼金。
MBU設計得好,當時華創的開發團隊是可以很驕傲。

還是老話一句,尊重原創者。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