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鴻海與裕隆簽約,雙方合資新公司搶攻電動車產業,身為鴻海集團創辦人的郭台銘也樂見其成,根據本刊掌握的獨家消息,就在3月27日郭台銘夫人曾馨瑩去祭拜好友劉真的同時,郭台銘也親赴嚴凱泰長眠的金寶山墓園致祭,據了解,郭台銘當場說:「鴻海會好好的把凱泰(嚴凱泰)的心血(華創)發揚光大。」
這樣兩家企業文化差距這麼大的公司
到底會蹦出什麼火花呢???
到時候可能會因為企業文化不同
造成合作互信上出現問題
導致結果不了了之
又是投資人碰上錢坑嗎??????
大家怎麼看呢
S5 U6 S3 U5 URX....這些車款推出其實是正確的.中/小型房車與中/小型休旅車在台灣確實有市場.5+2從WISH也能看出有其市場.但問題就在於:
1.以M7為例.納智捷最成功的定價方式就是要比對手車款便宜10~20%的售價.M7做到了所以長青至今.M7以外的車都採取與對手同價應戰.結果就是現在的慘況.事實證明目前台灣主流市場中大多數消費者不認為納智捷有與競爭對手同價的價值.
2.在主流車市都以"低排量.低油耗.安全滿配.動力適中"為指標時.納智捷高層卻一直反其道的只主推大馬力車款.一開始就往小眾市場去鑽.那些花了大把銀子做的甚麼GT啦220啦.哪家的引擎優化哪家的避震懸吊之類的進化.完全沒有幫這個品牌的銷量盡到甚麼幫助.那智捷高層想做的車與主流市場接受的車差距太大.就好比在清真寺旁賣豬肉.銷量慘澹是要怪消費者不買還是要怪自己提供了錯誤的商品?
3.S3與U5推出的方向主打入門市場是對的.但為了COST DOWN捨棄相對較穩定的華擎改採那顆東風引擎卻成了敗筆.其實這款兩款車如果能捨棄東風.換用經調整後動力減弱但油耗較佳的華擎引擎應該可以有相當程度銷量的.但是對納智捷高來說這兩款車好像已成為棄子.連些微的改變就能稍稍起死回生也不肯做.
郭董如果想要利用華創的的技術造車.首先就是要搞清楚市場要什麼而華創技術能給什麼.沒有人指望新車型可以立即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只要訂價得當銷量應該還是會出來.如果還是用原本納智捷那種"賣一台車就該賺多少錢"的訂價思維.不如早點讓它熄燈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