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真的點出納智捷一直以來的最大問題,
資深媒體人不捨LUXGEN:到底誰搞爛這盤好棋?
節錄內文
"明明是台灣汽車界的明日之星,也有機會且最有本錢不受國外車廠的限制,一手好牌卻打到爛,
他們多百思不解,但最後只有一個結論:「老闆底下的主事者只會拼命花錢,產品策略完全不切實際,
導致最後是這樣的發展。」"
個人看法
納智捷的第一個警訊是在2012~2013年,當時年銷量掉到7~8千輛,
個人認為主因是油耗太差(當時95無鉛汽油 每公升 35~36 元),
雖然,在2014年~2016開始由水野和敏協助推出的U6 ECO HYPER 改善了油耗 與 U7/M7 的妥善負面印象,
也創造了另一波在台銷售的高峰,年銷約16,203 輛。
但好景不常。2016年推出的S3 卻在2017年開始暴發車輛引擎抖動熄火的問題,
遺憾的是,納智捷的召回處理措施並不能挽回獲得多數車主與消費者的信心。
在國產車進口價,進口車國產價的市場現實下,
各大車廠在車輛主被動安全科技,或車輛引擎、變速箱、底盤,
無不下足功夫。
而納智捷的10年過去了,卻連一輛大改款的車都遲遲無法推出,
10年前的雄心壯志,如今看來只剩無限唏噓.............
曾經支持過納智捷的前車主....................
早期沒網路民智未開,當時的政府鎖國心態,加上圖利特定廠商(政商關係很好),一路保護過來也就算了,如今有本可以自創品牌,卻把利潤掛第一,一個產品都沒熱銷,就想著怎麼降低成本。在規劃時就沒看得非常遠,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產品失敗又捨不得全部砍掉重練,會議時討論原有的東西看能不能稍微修改,先求有再求好這樣子搞(哪邊有洞堵哪邊),當然出來的產品不穩定。
早晚會倒,台灣車價一直漲規格配備又矮人一截,當初真的該開放讓歐系和美系品牌來台灣設廠,最起碼失業率可以遞減,然後還可以買到便宜的歐系車和電動車。
車子還是出比較符合實際需求
我不禁想問
迎賓座椅都賣成這樣了
URX的福祉會賣多少呢
之前某個人講URX福祉車會造服很多人一定會大賣
但我想問
有多少正常家庭會去買福祉車??
除非是長期需求不然買福祉車還不如租福祉車
希望那個說URX福祉車會大賣的臉不太腫喔
台灣之光?
連總統座車都不使用納智捷了
前任用BMW現任用奧迪
都不用納智捷車當總統座車
講台灣之光?
這四個字納智捷扛的起嗎?
全球只有台灣銷售最好
大陸賣超慘稱的上台灣之光?
【國內新訊】Luxgen U5/U6 GT迎賓版、2019年式M7 Turbo Eco Hyper一同登場!
不禁想說
看到這篇評論再看M01當初一堆人狂捧迎賓椅
特別諷刺哈哈
結論實用性>噱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