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資深媒體人不捨LUXGEN:到底誰搞爛這盤好棋?

這篇文章真的點出納智捷一直以來的最大問題,

資深媒體人不捨LUXGEN:到底誰搞爛這盤好棋?

節錄內文
"明明是台灣汽車界的明日之星,也有機會且最有本錢不受國外車廠的限制,一手好牌卻打到爛,
他們多百思不解,但最後只有一個結論:「老闆底下的主事者只會拼命花錢,產品策略完全不切實際,
導致最後是這樣的發展。」"


個人看法

納智捷的第一個警訊是在2012~2013年,當時年銷量掉到7~8千輛,
個人認為主因是油耗太差(當時95無鉛汽油 每公升 35~36 元),
雖然,在2014年~2016開始由水野和敏協助推出的U6 ECO HYPER 改善了油耗 與 U7/M7 的妥善負面印象,
也創造了另一波在台銷售的高峰,年銷約16,203 輛。

但好景不常。2016年推出的S3 卻在2017年開始暴發車輛引擎抖動熄火的問題,
遺憾的是,納智捷的召回處理措施並不能挽回獲得多數車主與消費者的信心。

在國產車進口價,進口車國產價的市場現實下,
各大車廠在車輛主被動安全科技,或車輛引擎、變速箱、底盤,
無不下足功夫。

而納智捷的10年過去了,卻連一輛大改款的車都遲遲無法推出,
10年前的雄心壯志,如今看來只剩無限唏噓.............

曾經支持過納智捷的前車主....................
2019-08-13 9:11 發佈
車爛 這無解!!!!
太小看汽車工業了,雖然是某廠牌的代工廠,但是高層卻認為造車很簡單,買某間品牌的車輛回來拆卸研究複製拷貝印上LOGO就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印證了一句話,心態決定了未來如何。

早期沒網路民智未開,當時的政府鎖國心態,加上圖利特定廠商(政商關係很好),一路保護過來也就算了,如今有本可以自創品牌,卻把利潤掛第一,一個產品都沒熱銷,就想著怎麼降低成本。在規劃時就沒看得非常遠,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產品失敗又捨不得全部砍掉重練,會議時討論原有的東西看能不能稍微修改,先求有再求好這樣子搞(哪邊有洞堵哪邊),當然出來的產品不穩定。

早晚會倒,台灣車價一直漲規格配備又矮人一截,當初真的該開放讓歐系和美系品牌來台灣設廠,最起碼失業率可以遞減,然後還可以買到便宜的歐系車和電動車。
2019年針對U5和U6兩款車型所設計的「迎賓座椅」,據說開發費用所費不貲,雖然概念和出發點不錯,但實際銷售數字只能用「慘不忍賭」四字來形容,主要是完全不符合實際使用者需求
車子還是出比較符合實際需求
我不禁想問
迎賓座椅都賣成這樣了
URX的福祉會賣多少呢
之前某個人講URX福祉車會造服很多人一定會大賣
但我想問
有多少正常家庭會去買福祉車??
除非是長期需求不然買福祉車還不如租福祉車
希望那個說URX福祉車會大賣的臉不太腫喔
台灣之光?
連總統座車都不使用納智捷了
前任用BMW現任用奧迪
都不用納智捷車當總統座車
講台灣之光?
這四個字納智捷扛的起嗎?
全球只有台灣銷售最好
大陸賣超慘稱的上台灣之光?
【國內新訊】Luxgen U5/U6 GT迎賓版、2019年式M7 Turbo Eco Hyper一同登場!
不禁想說
看到這篇評論再看M01當初一堆人狂捧迎賓椅
特別諷刺哈哈
結論實用性>噱頭
drendedjay wrote:
這篇文章真的點出納智...(恕刪)

個人認為我討厭這牌子是因爲他確實有小問題沒辦法好好的解決,然後上網想看看大家都怎麼處理,結果沒人討論只有謾罵,車有問題已經夠倒霉,去原廠他也不能解決去外場也一樣糟糕,想土法煉鋼又被拗成納黑,當然也就會四處周遭朋友勸說不要買,所以我認為那些死命護航品牌的人也有非常大的責任,看看所謂的神車眾人罵歸罵至少還是有幾篇文章會在謾罵之虞解決問題,納智捷只要有說他不好說哪裏有問題,一概歸類為納黑問題有問題都是騙人的,不准討論,那當然沒人討論就可以準備去死了
danny750325 worte:
太小看汽車工業了,雖...(恕刪)


裕隆的政商關係一直非常良好,不論誰執政,

去看公家機關的配車,就會發現嚴家的關係真是不簡單...........

三菱、中華、NISSAN、納智傑
一個車廠能屹立不搖的經營不是單靠一個營業額
而是能經歷規格上的各種瑕疵修正後而歷久彌新再研發出的新車
只要能堅持就不怕造不出一台令人垂涎的好車!
回頭看看韓國車,那一個品牌不被酸過罵過,但韓國車就是能痛定思痛調整再調整
終究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Simple is the best
drendedjay wrote:
這篇文章真的點出納智...(恕刪)

看看Htc想想納智捷......唉!
個人覺得
實際型買家絕對大於其他消費型買家
不管車子怎樣 只要cp值夠高
價錢相對低廉親民國人
安全配備擺第一(影音可加價)
國家相對要有政策補助國產車
維修後勤上多多努力進步才有救
根本不提高市占率
現在台灣錢難賺!!
與其衝那個數量少少的高檔車
不如好好把市占率拉高
有了口碑 有了人才 就口耳相傳了!!
你知我知大家都知道
偏偏他們這樣決策!?
樓主真的說道重點 一手好牌!!

只要有誘因有優勢
誰不想買國產車!?
引擎 變速箱都做不出來…只會依賴他廠的現有技術跟產品………… 這爛品牌不倒才讓人覺得納悶吧
  • 23
內文搜尋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