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電動汽車增長迅速、單年度電動汽車全球銷量達110萬輛,台灣各大車廠為何只有納智捷願意投入開發??

過新年,老是看那幾個帳號的廢文,來點有意義的吧。

出處: 電動車輛產業產業鏈簡介http://ic.tpex.org.tw/introduce.php?ic=A300

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顯示,2017年電動汽車增長迅速、單年度電動汽車全球銷售量估計達110萬輛,較2016年同期相較成長54%,其中純電動車(BEV)約占三分之二銷售量。若以單一國家銷售而言,全球電動汽車(EV)銷量以中國大陸居冠,其2017年電動車銷售量將近58萬輛,較銷售量地區排名第二的美國多出一倍。


商人唯有利可圖才會若騖,但既然有利可圖,為何台灣眾多車廠卻只有納智捷願意投入金錢開發電動車?

納智捷拿了補助又被眾鄉民批判個一無是處,為何台灣其他車廠不願意去拿補助呢?



2019-01-01 12:52 發佈

KPIV wrote:
過新年,老是看那幾...(恕刪)

為何只有納智捷願意開發!?
開發要灑錢呀
沒人願意做傻子
代工好好做就好🤣

94533821 wrote:
為何只有納智捷願意...(恕刪)


您的答案是大部分人都這麼認為,但一個複雜的議題不會只有一個答案。

如果願意,你可以用畫個要因分析圖試試,藉由人民/法規/政府/經濟/企業等幾個方向,探討到底是哪個方向阻礙了台灣的電動車發展?

要不,隨手寫一寫原因,列個關聯圖也可以...

有很多方法可以找出關鍵因素...
KPIV wrote:
藉由人民/法規/政府/經濟/企業等幾個方向,探討到底是哪個方向阻礙了台灣的電動車發展?...(恕刪)

嚴凱泰死沒幾天新聞不是有在介紹嚴凱泰一生嗎?
裡面都有介紹裕隆關係著台灣汽車工業的發展
除了人民這點全是裕隆的天下,這google一下不就知道了

台灣車商只有納智捷,其他都是代理商
這些代理商全在台灣沒有研發中心,只有組裝,是要拿什麼輔助?
台灣就只有一家車商,這輔助不就專門給這家車商的?不是,應該說這輔助是為這家車商設計的

我不懂你所謂的意義在哪?你的問題答案大家都知道不是嗎?
你到底想問什麼呢?

特斯拉心臟之稱,

是特斯拉唯一指定的電池品牌廠──日本松下(Pana-sonic),

靠著車用鋰離子電池、電子零件銷售強勁,最近剛公布財報讓人驚豔,合併純益暴增至 487 億日圓,




CANON 40D EF-S 15-85 + EF 50/1.8
danny750325 wrote:
拿犧牲來做形象,似乎很難得到認同。沒有人拜託納智捷做電動車,我才要拜託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建築在納稅人的稅捐上


大大小心,有人會說,有繳稅就想當大爺?

我在七嘴八舌提出我也有繳稅……

然後我就被打臉了,以下是回覆內容



原來是繳了稅就自以為是大爺呀
也是啦~很多台灣人就是這樣
以為花錢就是大爺

要是真想主導裕隆
其實你可以當股東
繳稅就想指使企業,你以為你是誰呀
別忘了,企業也是要給政府保護費的
隨便一張稅單可能都是你一輩子想像不到的
如果說每一塊錢都有來源履歷
你的食衣住行可能處處藏著裕隆繳的稅
catjo87 wrote:
大大小心,有人會說,有繳稅就想當大爺?

我在七嘴八舌提出我也有繳稅……

然後我就被打臉了,以下是回覆內容



原來是繳了稅就自以為是大爺呀
也是啦~很多台灣人就是這樣
以為花錢就是大爺

要是真想主導裕隆
其實你可以當股東
繳稅就想指使企業,你以為你是誰呀
別忘了,企業也是要給政府保護費的
隨便一張稅單可能都是你一輩子想像不到的
如果說每一塊錢都有來源履歷
你的食衣住行可能處處藏著裕隆繳的稅


cat大,我的回文已經被人檢舉了,哈哈。諫言逆於耳。

管理員非常不公正客觀,我完全是符合樓主的文章做感想的,居然說我文不對題,故意離題或語意不明,選字要正確。
----------------------------------------------------------------------------------------------------------
請問台灣眾多車廠是哪幾間?台灣品牌的不就納智捷、三陽、光陽及GOGORO,你在說哪一間?

豐田、日產、馬自達、福特、現代都是其他國家的品牌,難不成你當成台灣品牌在談電動車這件事情嗎?

請問國瑞、裕隆、六和及南陽可以自行研發代理品牌的電動車嗎?

汽車產業唯獨納智捷一間,(裕隆)拿了國家二三十年補助。實際成果呢,就是某一篇文章講述的,一輛S3電動車要價百萬。請問對國人有什麼回饋?百萬可以買兩台Vios及Livina耶。一顆電池還這麼貴,充電站還要政府補助去興建,花得是誰的錢?
----------------------------------------------------------------------------------------------------------
明明回文是談電動車的大小事,哪來文不對題,選字要正確。
況且我是針對樓主
KPIV wrote:
商人唯有利可圖才會若騖,但既然有利可圖,為何台灣眾多車廠卻只有納智捷願意投入金錢開發電動車?
這段言論去評論,何來離題?是太直白嗎?
danny750325 wrote:
請問台灣眾多車廠是哪幾間?台灣品牌的不就納智捷、三陽、光陽及GOGORO,你在說哪一間?

豐田、日產、馬自達、福特、現代都是其他國家的品牌,難不成你當成台灣品牌在談電動車這件事情嗎?

請問國瑞、裕隆、六和及南陽可以自行研發代理品牌的電動車嗎?

汽車產業唯獨納智捷一間,拿了國家二三十年補助。實際成果呢,就是某一篇文章講述的,一輛S3電動車要價百萬。請問對國人有什麼回饋?百萬可以買兩台Vios及Livina耶。一顆電池還這麼貴,充電站還要政府補助去興建,花得是誰的錢?


台灣自主汽車品牌就只有納智捷

豐田、日產、馬自達、福特、現代都是其他國家的品牌 這個沒有錯 頂多就是台灣代理製造生產

國瑞、裕隆、六和及南陽可以自行研發代理品牌的電動車嗎?
當然不行研發代理品牌的
但是可以學裕隆創一個品牌出來自行研發和賣車
納智捷不就是裕隆因為這個需求而出來的品牌嗎?

汽車產業唯獨納智捷一間,拿了國家二三十年補助???
引用WIKI資料
納智捷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汽車品牌,是裕隆汽車於2008年5月轉投資成立的全資子公司,亦為裕隆汽車於臺灣時間2009年1月6日下午正式發表的自有品牌。

納智捷才剛滿10歲而已 二三十年補助應該是有誤會

如果拿補助的對像是說裕隆的話 國瑞、六和及南陽也都有拿
但他們還是只想繼續抄作業(代理生產)並沒有想自己解作業

裕隆作業抄久了發覺這樣不行
開始想自己寫作業 想當然而成積不好但他還是想自己寫
很多人說裕隆造車一甲子 還做不出像樣的
抄作業抄60年就能像自己寫作業60年的一樣厲害話
大家讀書時就抄作業就好啦

一輛S3電動車要價百萬。請問對國人有什麼回饋?
大陸電動車也是靠補貼跟優惠政策才賣的那麼多 電動車廠有對大陸民眾有什麼回饋
台灣應該學學大陸
買油車掛牌代價高
好比一不同車牌限能進入的區域
一張牌最多掛3年就要重新申請
一張車牌要價10萬起
就是要把油車搞到容易取得但上路代價高
這樣電動車才能相對比較起來有優勢

是說韓國現代的新能源車 一台也是百萬起 韓國人很捧場呀 預售超過4000台
全國補給站才6處 妥善率也不好 但韓國自家人還是很挺韓國品牌呀

japanwind wrote:
納智捷才剛滿10歲而已 二三十年補助應該是有誤會

如果拿補助的對像是說裕隆的話 國瑞、六和及南陽也都有拿
但他們還是只想繼續抄作業(代理生產)並沒有想自己解作業

裕隆作業抄久了發覺這樣不行
開始想自己寫作業 想當然而成積不好但他還是想自己寫
很多人說裕隆造車一甲子 還做不出像樣的
抄作業抄60年就能像自己寫作業60年的一樣厲害話
大家讀書時就抄作業就好啦

一輛S3電動車要價百萬。請問對國人有什麼回饋?
大陸電動車也是靠補貼跟優惠政策才賣的那麼多 電動車廠有對大陸民眾有什麼回饋
台灣應該學學大陸
買油車掛牌代價高
好比一不同車牌限能進入的區域
一張牌最多掛3年就要重新申請
一張車牌要價10萬起
就是要把油車搞到容易取得但上路代價高
這樣電動車才能相對比較起來有優勢

是說韓國現代的新能源車 一台也是百萬起 韓國人很捧場呀 預售超過4000台
全國補給站才6處 妥善率也不好 但韓國自家人還是很挺韓國品牌呀


依照之前裕隆轉投資議題,納智捷汽車隸屬於裕隆集團底下,連同華擎機械、華創車電、中華汽車一樣。所以裕隆早期開始領政府補助時,不就是為了開發台灣自主技術造福社會大眾嗎?我相信那份申請書上面一定有談到公眾利益。納智捷汽車與裕隆汽車可以畫上等號的。有人反對嗎?

誠如您講的民眾買電動車有補助,那回過頭來看我說的那句[一輛S3電動車要價百萬。請問對國人有什麼回饋?],結果還是得靠政府拿錢出來補助。政府舉債誰要還?是富豪們還嗎?

再談到韓國現代新能源車,一台要價百萬起,韓國人很捧場。
請看以下截取得報導內容:
https://tube.chinatimes.com/20151108003653-261412
其實,以前韓國人也是很排斥韓國車的,韓國車最初做得也很爛,但後來品質和服務都上來了,韓國人基本上就不考慮購買其他車了。在韓國,日本車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他們大多買韓國車,卻不是因為愛國。


因為售價和關稅的關係,花同樣的錢可以買到頂級品牌的車子,但進口車只能買到非常陽春的配備。而本土汽車品牌售後服務幾乎做得很好,不僅車輛保修期長、維修費用低,在路上出現狀況時,立刻就有維修人員能趕過來處理。所以說,韓國人並不是完全出於愛國熱情才義無反顧選擇國產車,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韓國車符合他們心目中對於物美價廉的要求。

另外,在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下,他們官員所用的「官車」都只能使用本土車型。而且一個區域(市)才配4輛車,其中一輛是市長用,另外是3個副市長用,政府配的車只能公務時才能使用,其他時間如果使用會受到嚴格的處罰。而且在完成一天的公務後,「官車」必須返回市政府並登記就位。不過進口品牌車也不是沒有,像在韓國比較有錢的人,可能就會選擇雙B汽車。
----------------------------------------------------------------------------------------------------------

麻煩不要再搬愛國情操出來講,人都是很現實的,不管是哪一國人,實質的物質(低價、優惠、贈品、服務好、品質好......等)才是王道。不然為何早期安全氣囊滿點的車賣不好,因為老一輩的看不到氣囊在哪?用不用得到?你知道年終買車送65吋大螢幕嗎?

台灣要電動車普及有好長一段路要走,起碼要2035年後了。

三個角度來看
官方
官方沒有蘿蔔也沒有鞭子
對岸蘿蔔鞭子齊下,推動車廠和市場轉型成電動車。

車廠
對國內國內車廠而言
既沒蘿蔔也沒鞭子,一點壓力也沒有!
樓上說的韓國車廠,已經是全球銷售的品牌,歐盟和中國的法規,逼得他們不得不遵守。
國內車廠無此壓力,慢慢來就好。
納智傑曾經有機會,但是走錯方向
(自家U5 EV, 隨便就秒掉水野引擎)
現在時機已經過了….
其他車廠只要母廠不急,何必自己找麻煩!
另外
和引擎車一樣!電動車的關鍵技術,台灣沒有!
現階段電動車的關鍵技術,不是馬達,也不是電控!
是電池!
是電池!
是電池!
很重要所以說三遍!
高性能三元鋰電池,台灣沒有量產能力。
Gogoro 還有secure Panasonic 的電池。
光陽去找LG, 不知道是為了成本還是其他考慮,但是起點就輸給Gogoro 一截….
其它汽車廠,如果現在沒有去找電池廠拿下產能
往後三年內,就算能開發出電動車,也沒辦法量產。

民眾
很多人還在質疑電動車是否環保?
火力發電給電動車,是否造成更多空汙?
事實上就是, well-to-wheel 能源效率,電動車遠比燃油車優異許多
就算看不懂這些數據
簡單看看有多少國家開始禁用燃油車!
這些國家可不是蠢蛋,該算的都已經算過了。
結論,台灣的電動車,還在第三世界的水準…..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