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他廠的打手來這黑LUXGEN 最近發現很多中國網軍也跑來黑 像是那個叫阿斗車的人
利用台灣的言論自由 到處在這裡鬧
中國那邊已經黑了差不多了 現在把目標轉向納智捷的老家
當年福斯本來有意來台灣設廠 也是中國逼迫選邊站 福斯最後就不來台灣了
汽車產業搞起來的話 可以帶動上中下游 提供數百萬個工作幾會
還可以提升治金工業 機械產業的升級 這種產業的提升 對台灣將來在軍工業的發展也很有幫助
怪不得這些中國網軍 想徹底消滅LUXGEN 絕不能讓台灣汽車產業有喘一口氣的發展機會 一方面可窮台 二方面可以壓制台灣在重工業方面的技術升級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四)大汽車廠設立案:
1、中鋼順利開工生產,前往中鋼巡視的經國先生問趙耀東,下一步台灣工業的發展方向應是什麼?趙耀東說是汽車工業和機械廠。他會這麼說,是因為,汽工業是由原材料(鋼鐵工業邁進精密機械工業的轉捩點,台灣想由工業階段步入第三波科技階段,鋼鐵-汽車-機械是必經之路;再者胱崩產的只是原材料,價值有限,若製成機械、汽車,進入「脫鋼」階段,除利潤增加外,來能帶動中鋼原材料品質的改進。經國先生便指派雷穎擔任台機公司總經理;中鋼負責籌設大汽車廠。
2、68年8月,經濟部頒布「促進汽車工業發展方案」,以引進技術、借重外國經驗、技術生根為原則。至69年8月31日截止收件日,僅有日產與豐田提出申請。
3、趙耀東率領中鋼員工赴日本考察豐田與日產的實際作業狀況。考察後,趙耀東心理已多少偏向豐田,因為豐田的衛星工廠發展最有系統,且管理方式類似中國風,管理零庫存,最有利於我國工業發展與技術生根。另外豐田單純,與日產合作的裕隆並無意加入大汽車廠,若再選日產易生糾紛,增加困擾。
4、當時國內裝配的汽車,不論品質價格或技術都與國外合作廠家的同型車相差甚遠。價格方面,「不計貨物稅」與經銷費用在內的廠盤價格,比國外原廠同型車高出50%左右;而零件在多年來高喊自製率達70%的情況下,大規模的光廠設備仍未做投資,重要零組件幾全仰賴進口。為了防止問題再度產生,趙耀東便強調:「車廠絕對不能只限於裝配工廠,也不能保護既得利益,必須經由技術移轉而生根,降低國內售價,進而大量外銷。」而如何技術移轉,他認為「初期應是有他無我,中期有他有我,最後有我無他」,而如何達成,則是「不在合作對象,而在於自己的能力、知識和毅力。」
5、然而國內汽車業者並不希望看到大汽車廠出現,開始透過立委攔阻。立委莫萱元於70年9月18日質詢行政院孫院長時就說,「大汽車廠沒有設置的必要」。70年12月,趙耀東接掌經濟部,71年1月20日,豐田董事長豐田英二來台簽立「合資建立大汽車廠協議書」,業者驚慌失措、擾攘不安。
6、立法院及行政院部會官員相繼出手:
(1)71年3月2日立委王金平首先發難,3月16日應與羅傳進委員合作質詢,要求政府不要與日本人合作設大汽車廠,王金平更表示,世界上許多高度工業化國家都沒有汽車工業,台灣也可如此。
(2)5月6日林鈺祥於立法院發表他所謂美國考察感想,認為全世界有50%汽車處於超額供給,我國市場何在;日本汽車受各國抵制與設限,台日合作銷往何處?韓國汽車已成政府包袱,我國不應重蹈覆轍。
(3)7月9日吳梓強烈批評豐田是率先與大陸合作的日本汽車公司,我若再與其合作,恐又遭出賣或不義之後果。
(4)交通部長陳樹曦公開宣稱,我國沒必要設立大汽車廠,因為裕隆產能已達13萬輛,若能充分發揮就可達20萬輛。
(5)台灣經濟研究所(現台經院)副所長劉泰英說,汽車與造船對國家經濟貢獻甚小。
7、合作協議書由經濟部送往經建會審議時,被要求協議書主內容之豐田公司對本計畫應承諾之基本條件之一,應保證其切實執行逐年按比例外銷,第八年為50%。71年12月23日行政院通過。72年1月15日經濟部核准的合作協議書,卻仍以中鋼與豐田簽的原內容為主,即「外銷率的實際成長應由經濟生存能力決定,逐漸擴展外銷」等於經濟部並沒按照行政院決議值行,造成後來豐田向投審會申請時,投審會嚴格按照行政院指示辦事,引起豐田不滿。日後豐田、經濟部、中鋼、經建會、行政院間全陷入這場外銷比例的混戰,直至73年5月內閣改組,趙耀東被調離經濟部為止。
8、這當中,經濟部與豐田都試圖促成合資案的成功,豐田也要求延期,願意切實執行外銷比例。可是行政院、經建會與投審會一直不願做正面答覆。等徐立德接任經濟部長後,斷然指示連延長投資也不必了。73年9月4日,大汽車廠合作案正式宣告終止。
棒球迷 wrote:
不只有他廠的打手來...(恕刪)
台灣汽車當時真的有搞起來過阿,當時toyota要來設廠還因為裕隆而必須跑到泰國呢,現在看看泰國的toyota多風光阿,還有副廠TRD可以改裝 ,而台灣在19xx年的時候通用(opel.凱蒂拉克.別客).renault都是裕隆的國產汽車製造,而peugeot是羽田,羽田當時好像也和裕隆有關係,citroen也是國產,但是風光的時光過的特別快,除了Citroen,其他品牌毛病一堆,引擎壞的壞,在路上拋錨的拋錨,後來國產汽車倒閉,羽田轉換品牌為協和,國產汽車持有品牌改為進口,不進口還好一進口不得了,甚麼毛病都沒了,車子妥善率大大提升,後來協和轉換代理為寶嘉,而寶嘉也將peugeot改為進口,但是因為luxgen品牌成立,通用及renault不再進口新車,而這些品牌在台名聲因此不佳,打了這麼多,其實luxgen資源非常多,但是端出來的是甚麼東西??????如果今天東西夠好,就算有人酸也不該有任何銷售上的劇烈變化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