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來抱怨U6幾筆

作為新任車主,有了較多駕駛時間累積,對引擎,變速箱搭配和底盤懸吊剎車等機械方面,我覺得納廠做得很不錯。
不過有更多操作經驗後,發現電系和人機介面設計真的離優秀還有一段距離。U6畢竟出來有一陣子了,算是納廠第二批設計,不知道U5/S3更新的一代是不是有持續改善。

1.人機介面問題:按鍵/置杯架位置很不就手,行駛中如果要改變駕駛位置去動作,其實是不太好的設計。這一點跟主流車廠設計比,真的差蠻多。有功能跟方便使用這些功能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在設計上U6似乎不夠成熟。例如里程電腦按鈕擺放的位置放在左下方手搆不到的地方,必須要移動身體去按,而且可能頭還要歪一下對準,因為被方向盤遮住視線,為何不是放在撥桿上?

2. 用料與材質:座艙用軟性包覆塑膠材質是主流車廠的趨勢,U6在這個版本稍有改進,儀錶板上切成2大塊區域用硬塑膠+軟材質的設計,在試車時覺得有點怪。但是領車後,由於加上了原廠避光墊(硬塑膠區被完全遮掉),反而整體質感大幅提升。這樣的設計是故意的嗎?

另一個很糟糕的是,跟主流車廠完全不同,U6上儀表板的實體按鍵完全不用"發光"按鍵。晚上開車時,駕駛看不到一片黑任何中控台上的按鍵標示。這種廉價的設計的代價是增加駕駛的負擔,和分神找按鍵的風險,當然也就降低了駕駛樂趣。發光按鍵會增加成本,但是良好的設計會讓這些標準零件有很長的生命週期,例如豐田的中控/冷氣按鍵/內門把,幾乎全系列通用好幾代(從vios到Luxes),這樣成本分攤不需要在設計細節上去妥協,省過頭把原先電子整合的優點,變成廉價地攤貨負面印象。我認為是全部設計中最有問題的一點。

特別補充***關於按鍵不發光,在後文已被指證和確認為未開大燈的錯覺,當大燈開啟後,按鍵指示是會發光的,詳細網友互動爬文可見到討論發展。不過有網友告知,已被其他人轉貼。雖然去文檢舉,但我估計應該錯誤資訊會流傳一陣子。幸好這種低級錯誤,很容易驗證。

3.操作邏輯很困擾。當離開鎖車時,不能長按遙控器將車窗/天窗自動關閉。像這樣普通的便利性設計,為何不能學習主流車廠,這是邏輯問題而無成本問題。發現這件事時,有一扇窗沒關,由於是無鑰匙啟動,還得先發動車子才能關車窗。這個設計真是糟糕。本來想是不是操作方法不對,結果在網路上找一找看到對岸淘寶在賣"U6一鍵關窗"套件....真是無言。

目前個人對U6 GT的評價是,機械性能很均衡,是一輛有駕駛樂趣的車子,但是電系/操介面/和內裝的設計,缺乏一致性的整合,各項功能感覺好像為了要表現有這個功能,想辦法塞到車室,而不是以駕駛為中心去思考如何最方便使用。

綜和機械性能我覺得不輸給大廠的主流產品了,但是在車室設計上,縱有花俏亮點,理念思維仍然差了一個世代不只。希望在未來發表的平台能夠追上。

如果機械性能是在水野的領導下有如此進步;那嚴凱泰似乎該考慮沿用有效策略,效法現代汽車,到歐洲挖一些總監級人物(如果挖得起)來主持座艙設計。




2018-01-25 23: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U6
BigMac4Diet wrote:
作為新任車主,有了較...(恕刪)


沒有發光按鍵我覺得不太好 連我的老tiida都有了 新車竟然沒有
覺得你說的問題都是小問題
我覺得只要不是機械故障之類的都還好啦
更何況這些不是試乘的時候就應該知道的嗎?
BigMac4Diet wrote:
有一扇窗沒關,由於是無鑰匙啟動,還得先發動車子才能關車窗。

熄火一段時間後斷電,就無法控制車窗
此時 Push start 快速按兩下到第二段供電,不要踩煞車喔,還是不能控制車窗嗎?一定要發動?
樓主的意思是,一些車廠有一個設計,就是可以在不上車、不需拿出鑰匙插入車子、不啟動車子的情形下,直接用遙控器就可以遙控開啟/關閉四門電動窗的功能。
這功能也不是新功能,如果記的沒錯的話,國產車裡,2000年的Tierra及mondeo就有這功能。

kwwen wrote:
熄火一段時間後斷電,就無法控制車窗
此時 Push start 快速按兩下到第二段供電,不要踩煞車喔,還是不能控制車窗嗎?一定要發動?
清音俗世留 紛爭幾時休 誰能破名利 太虛任遨遊
kwwen wrote:
熄火一段時間後斷電...
Push start 快速按兩下到第二段供電...(恕刪)

謝啦,待會兒試試...
thomas528tw wrote:
樓主的意思是,一些...(恕刪)

您認為我不懂開版大的意思嗎?
無法做到遙控器控制車窗,退而求其次的作法,並不需要發動
開版大不曉得才會需要發動,我只是將我的用車經驗告知
除非U6 GT改設計,應該不至於吧!?

kwwen wrote:
熄火一段時間後斷電,...(恕刪)


Push start 踩煞車按一下啟動引擎 不踩剎車按一下啟動車內電源
CnsRohs wrote:
覺得你說的問題都是小問題...(恕刪)


確實是小問題,不過也彰顯了新車廠的困境,畢竟累積的設計經驗和使用者回饋資料庫遠不如國際大廠。我相信一款車出了五六代後,想不成為好車也很難,韓國車就是很好的例子。

既然知道劣勢,就不能因循舊法,要另闢蹊徑才有機會加速趕上。

以動力/懸吊系統來講,我相信水野加入的效益是很正面的,最大的特點是每次動力改款都看到明顯持續的精進,設計者貫徹理念有一致性,講得出一個"故事"並實踐。

U6幾次動力改款的校調是系統面的,個別的零件修正都有整體搭配。這種大廠出身的技術領導,有宏觀的系統思考,不是東改一點西改一點的零散升級,而是為了整體性能目標計畫逐步實踐承諾,讓人對納智傑未來的技術宣示有信心和期待。

但是車艙設計就顯得很零散,欠缺整體觀,像是缺乏人性化的堆砌。個人覺得納廠很需要一個類似水野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來帶領團隊開發體座艙界面。個別來看納廠的設計都有了,但是整合起來的便利性卻反而打折扣。就好像智慧型手機, ios可以做的,windows也可以,但是人機介面和使用者經驗讓後者敗陣下來。我相信納場不缺好的工程師和創意,而是欠缺核心的Leader去帶領這群工程師團隊,避免繞遠路甚至走錯路。

電子堆砌是技術,以人為本的設計則是文化,納廠欠缺的是不是技術,而是造車文化和思維層次。這是百年大廠的優勢,就看台灣能否後發先至了。
【U6上儀表板的實體按鍵完全不用"發光"按鍵】。。。
不太懂這句話意思,假如晚上開車一開大燈,12吋螢幕下的按鈕都會發光啊? 方向盤上的按鈕也會!
在沒有開啟大燈的狀態,按鈕當然不需要發光啊,因為環境光源充足啊。。。

不過杯架設計確實無言。。。
左下的ECO等按鈕位置也不太優,還要偏一下頭閃過方向盤才看得見。。。
這兩項是我比較覺得應該改進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