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公會理監事選舉 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連任理事長

新聞連結
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於11月22日舉行第25屆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並進行第25屆理監事選舉,會中順利選出27位理事及9位監事,理監事分別代表汽車、機車、自行車與相關零組件產業。同時隨即召開常務理監事聯席會議,共同推舉納智捷總經理蔡文榮連任車輛公會第25屆理事長。
蔡文榮在第24屆3年任內積極推動國內車輛產業發展,績效卓著,獲得政府相關單位及會員廠商的肯定,今年車輛公會並再度獲得內政部頒發最高榮譽「優等獎」,得以連任實屬眾望所歸。回顧三年前接任車輛公會理事長時,有感於國內新車市場規模有限、中古車車齡與國外相比又偏高,不利於車輛產業的健全發展。因此極力爭取老舊汽機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終於在2015年底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

在政府汰舊換新政策推動下,台灣汽車銷售量於2016年達到43.96萬輛,不但創下11年來新高,更延長了汽車業平均10年的景氣循環週期。今年1-10月國內汽車銷售合計36.2萬輛,比去年同期成長0.7%,今年的國內汽車總銷售量應可維持去年約44萬輛的規模。

機車1-10月國內領牌數累計高達80.3萬輛,今年總銷售量將是自1998年(89萬輛)來最高紀錄,創下20年來新高。舊車汰換比率約占汽車新領牌數3成、機車4成,政府的汰舊換新政策,對促進國內節能減碳、行車安全及活絡經濟,助益甚大。

至於自行車產業,則以外銷為導向,因受到全球共享單車影響,今年1-8月外銷數量為163.8萬輛,較去年同期衰退22.5%;外銷金額為8.27億美元,衰退15.7%,所幸外銷平均單價提高了11.6%為528美元(約1.6萬元新台幣),已朝高值化發展;另電動自行車出口有不錯的表現,1-8月累計出口約12萬台,成長30.5%,平均單價1,330美元,成長30.3%。

汽車零組件方面,由於國外市場接單呈現穩定成長,因此今年1-8月外銷金額亦成長了0.7%,達到1,424.2億新台幣。整體來看,在蔡理事長的領導下,台灣車輛產業表現仍持續穩健發展。

全球車輛產業急劇的變化,新能源車快速擴張、自動輔助駕駛(ADAS)走向無人駕駛、物聯網平台進入車輛應用、汽車共享帶動新商業模式,是車輛業者都要面對的課題,另外國內進口車成長已對國產車市場造成擠壓,整車廠與零件供應體系都面臨挑戰,應積極思考科技的進步與應用,需加速對應才能生存致勝,未來車輛公會在蔡文榮理事長繼續領導下,將持續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共同推動:

1.加速淘汰老舊車輛,擴大市場規模,以促進環保節能減碳及交通安全,並帶動經濟活絡。

2.研議調整車輛稅制使其合理化,提升國產車競爭力。

3.新能源車、節能車輛及其關鍵零組件國產化,帶動供應鏈國際化。

4.結合國內電機電子等跨領域產業交流及合作,建構獨特之產品競爭優勢。

5.積極組團赴海外參展,協助會員廠商拓銷海外市場。

車輛公會將持續扮演業者與政府間的溝通橋樑,建議政府創造有利整體產業發展的空間,也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讓我們汽機車與自行車及零組件產業扮演台灣更重要的火車頭角色。
----------------------------------------------------------------------------------------------------
看到這個新聞
再看這則新聞國產神車不賣了?
關鍵在第2點
調整車輛稅制是一定要的
進口車關稅應該要狂漲才對
保護台灣人就業機會 保護國產車
例如Rav4一台最低階應該要賣150萬
Mazda3最低階應該100萬起跳
這樣國產車才比較好賣
才能保護台灣就業人口
2017-11-22 19:07 發佈
目前的事實是關稅要不斷下降,讓人民皆有進口車開,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才是對的。

進口車市佔率狂升,增加國家稅收,也會增加進口車的保養廠,展示點。
就業機會狂增,且無製造污染,永續環保,這些才都是真正的好事。

車市應該要全面開放,面對競爭才能進步,汰弱留強去蕪存菁,留下最好的車子服務國人才是消費者之福。
asdf3164 wrote:
新聞連結
台灣區車輛...(恕刪)

我完全能瞭解水桶三個月真的難為你了
反反反串大隊長
asdf3164 wrote:
看到這個新聞
再看這則新聞國產神車不賣了?
關鍵在第2點
調整車輛稅制是一定要的
進口車關稅應該要狂漲才對
保護台灣人就業機會 保護國產車
例如Rav4一台最低階應該要賣150萬
Mazda3最低階應該100萬起跳
這樣國產車才比較好賣
才能保護台灣就業人口


哪裡說要調漲進口稅?
自己補腦嗎?
沒調漲你要怎麼辦?
敢不敢說一下

可以在無聊一點~


我沒說要調漲啊
我是說應該要
應該的意思是希望XD!!

ggcar wrote:
哪裡說要調漲進口稅...(恕刪)

樓主是希望″狂漲″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進口車的就業機會絕對沒比國產車多~
一台車的零件供應鏈是很龐大的,供應商的就業人口不是進口車業務+服務廠人員可比擬的。

現在的國產供應鏈
難道要靠關稅保護一輩子?
未來的車子,電子化,製造設計整合的程度,都已經不是現在的國產車可以追得上了。
可以預見的未來,就是進口車規格配備高出一截,價格卻逼近國產車!
與其到時候看著一堆人上街頭,不如現在提前處理。
繼續保護國產車供應鏈,絕對不是佛心的表現,而是鄉愿的行為!

JL wrote:

現在的國產供應鏈
難道要靠關稅保護一輩子?
未來的車子,電子化,製造設計整合的程度,都已經不是現在的國產車可以追得上了。
可以預見的未來,就是進口車規格配備高出一截,價格卻逼近國產車!
與其到時候看著一堆人上街頭,不如現在提前處理。
繼續保護國產車供應鏈,絕對不是佛心的表現,而是鄉愿的行為!)


+1000,全面取消關稅保護才是正是。
關稅保護繼續,台灣汽車產業繼續沉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