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次u6改款的引擎 幾乎整顆引擎的零件都交給日本的廠商去改造我就在想了 台灣很多航太發動機的零件廠商甚至材料廠商都能得到 波音 空中巴士等國際廠商的認證了如果連造標準流程這麼嚴格的航太發動機的零件台灣的廠商都沒問題的話造個汽車引擎的零件 應該只是小case吧?那本土廠商的技術 真的會達不到水野的要求嗎?
棒球迷 wrote:航太發動機的零件廠商 ) 應該是這麼說,能有水準能做航太發動機規模的零件廠商,願不願意跳下來陪公子讀書的問題。產能都是固定的,所以銷售量與銷售生命週期都是決策者要考慮是否接這張單的重要因素。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是老闆的話,交國外雙B一個月10萬台的量,而國內可能一個月1000台的量,你會把資源放哪裡?別忘了ODM你要付出RD,PM,PE,QC...等等一大堆的後勤兵力,做1億台是這些人,做10台這些人一樣一個都少不了,要走完所有程序。如果我是水野,我也是跟他走一樣的路,因為這樣最省心省事。當你是一家賺錢公司的決策者的時後,你會發現,要讓公司快速成長茁壯的圭臬,是決定不要做什麼,而不是要做什麼。
很多不是全部,過去/現在/未來也都不會是, 或者技術/成本/批量考量,在商言商100%一點意義也沒有, 台灣也沒那市場/銷量, 不可能甚麼都要自己做! 某某某說"我們甚麼時候能100%做xxx", 那些話術是不懂的外行人講來騙小學生...棒球迷 wrote:很多航太發動機的零件廠商 ..(恕刪)
不如轉個念回頭想,現在其實是藉由水野的人脈跟工作熟識搭上那些老牌日廠們台灣廠商接單做OEM會有客戶現成的圖面與驗收.檢驗流程等後勤支援,就算是接ODM有時候也有客戶工程師或是概念草稿支援華創.華擎本身基底仍不夠豐厚如何擔起這一塊源頭?請水野來除了借重他的經驗,大概有相當程度是也希望借重他工作經歷背後中所能聯繫到的這些開發.整合.生產經驗都相對厚實得多的日廠枝幹,順便搭上線成為日後的商業夥伴
棒球迷 wrote:看到這次u6改款的...(恕刪) 日本東名是改變一些設計...至於 GT, GT220 東名變更設計的引擎汽缸頭 ,還有沿用原來設計的 1.8 Liter 汽缸體 , 還是由桃園縣大園鄉的華擎機械生產...曲軸 , 活塞 , 連桿...應該還是台灣製造噴嘴 , 由美國品牌 , 換成日本電裝 ( Nippon Denso )三菱 TD04L6-04H 渦輪 , 應該是 "上海菱重" 生產樓主該不會以為整顆 GT202/GT220 引擎 ,以為引擎是交給日本東名組裝生產 , 再運回台灣 ??不是的 ~~~是 Developed with Tomei Engine (東名)不是 Made by Tomei不是 Made in Japan不是 Assembled in Japan
我本身是台灣某家算大廠的品管,基本上,應該每家公司很喜歡做一件事「costdown」,減省成本就大家都想要做的,但最難省的就是一堆肥貓的人事成本,相當然爾,就從機台、產品下手,使用次級的機台做出的成品,可想而知,能有多好。以我這邊來講,最難搞的就是「公差」,要做到「0公差」是不可能的(機台不夠好),從素材做到成品,當中所謂的「累積公差」,就有可能每件成品的尺寸都不一樣了。這樣的零件,有符合水野的標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