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水野和敏底盤引擎調教技術+台灣IT技術=LUXGEN智慧性能車

“國產人”的我們不會因為開進口車而改變我們是“國產人”的事實;當生活中出現比我們優秀的“進口人”時,縱使周遭有許多酸言酸語,”國產人“需要耐心與鼓勵,一步一步學習“進口人”的技術,希望有朝一日能開著自主品牌國產車與“進口人”並駕齊驅。

看完下面連結影片,心得如題,是國產納智捷品牌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為了一個夢,發揚台灣自主品牌的日本人。

比台灣人更愛 LUXGEN 品牌的日本人。


影片後段有訪問廖剛,常來LUXGEN版逛留言的廖剛信眾應該有興趣聽吧。
晚安。


LUXGEN S5 車主心得

請小心,點這行進去會無聊來無聊去
2017-11-10 1:03 發佈
納智捷的車子基本上現在已經不差啦!
但很多銷售、後勤跟客服的部分要加強
你不花錢花時間去管理
做出來就是像現在這樣擺爛、散漫、不專業、得過且過的員工一堆
沒有妥善率.沒有以使用者.顧客為優先的本心.一樣打回原形 !
找水野不只是學怎麼做汽車.也要學學日本汽車售後服務的精神

Spiderman12 wrote:
https://youtu...(恕刪)

為何裕隆本身有好幾十年造車工藝
為何自己做不出自己的工藝

smoky6996 wrote:
為何裕隆本身有好幾十年造車工藝
為何自己做不出自己的工藝


是代工的工藝
簡單來說就是一開始不想花錢研發,
想做的時後發現已經落後人家太多了,

smoky6996 wrote:
為何裕隆本身有好幾十...(恕刪)



2011年 Luxgen Neora 電動概念車


2012年 LUXGEN 5 Sedan


2015年 LUXGEN S5 TURBO ECO HYPER


2018年 LUXGEN S5 GT220?! 期待中
跟所謂的智慧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吧,台灣總是改不了浮誇的思維。
這次GT220的改善與進步幅度是有目共睹的
未來在底盤這類的基本功仍有許多功課要練就:







airzard wrote:
跟所謂的智慧車還是有...(恕刪)


車用電腦跟“智慧”型手機的開發模式與程式設計語言一樣,智慧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smoky6996 wrote:
為何裕隆本身有好幾十年造車工藝
為何自己做不出自己的工藝


所以呢?
如果你要酸這事讓你覺得裕隆可恥,其實應該覺得可恥的是全部台灣人吧!
台灣整體的人才水準無法創造輸出一台讓全世界覺得驕傲的台灣汽車品牌(既使不是裕隆)
一個社會擁有聰明才智的人比例是有限的,在台灣電子業佔據太多,政府的重心也一直放在上面
其他產業,醫療,出國的人才流失的,又占了一大部分
願意留下來一起打拼的人才已經越來越少,但是至少還有一群人一些公司
願意自創品牌,為這片土地創造驕傲,即使失敗,他們也努力過了,沒甚麼好酸的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5971

我們希望的是吸引更多像陸總這樣有創意天分才智與衝勁的人才持續投入來改變提升社會
而不是一些現有既得利益的公司團體把持市場,我們永遠無法進步改變卻持續沉淪與被剝削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