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學大家去踢館。車一停好,車門旁就有業代在恭候。直接跟業務說: 你奏開,我自己看,別擔心,我今天沒帶錢包。
心得如下:
1.本來不抱希望,以為這次就底盤調整、引擎升級而已。
網路看到消息時還跟家人說,如果內裝用設計CEFIRO內裝的態度去做U6就好了。
結果.....和印象中第一代U6比起來,不論是外型或是內裝,質感居然進步很多。
儘管知道這價位的車,不能太苛求,但是看到以初代設計的框架上,努力想辦法讓車室更有質感,還是挺肯定的。
不過還是有一些細節覺得修飾過頭,著墨太多。不如簡潔點,讓材質說話就好。不過這大概要更多成本。
順帶一提,我弟試坐駕駛位置後,覺得座椅調整開關的位置很棒。他是很挑的人,車也開過很多,幾千萬到幾百萬都有。看來每個人注意的點都不一樣。這個設計有成功。
2.中控台螢幕質感蠻好的,不論是硬體外觀,或是軟體物件解析度都做得精細。因為質感好,所以也就不會讓人覺得突兀或不搭。
3.外型方面,現場實看車頭,覺得修飾得不錯,和初代比起來,比較簡潔,也跟得上時代的科技感。
屁股也覺得比1代好看耐看很多。基本上外型是滿意的。建議大家實地看車比較準。
4.引擎蓋好像更重了,不知道是不是沒有氣壓頂桿的關係,我怎覺得不比X5輕。是預算大家都會開U6撞坦克嗎?
引擎蓋開孔原來不是好看用,內部還有導氣管,好像是吹到渦輪那邊。有人說不好看,我覺得還蠻好看的。
5.最後講講個人覺得比較失望或是怪的地方:
第一個是駕駛儀錶板,還是太陽春。科技車應該電子化多一點,我寧願多花個2萬,買個有多功能顯示螢幕的儀錶板。但是我弟卻覺得還好@@。
第二個是排檔頭總成,真的有點怪+cheap,這我弟也同意。
第三個是車座椅感覺有點厚,這樣不知道是不是比較舒服,但是如果薄一點是不是能增加更多車室空間呢?
-----------------------------------
總結,如果要買這車型,我大概會簽下去。
那沒簽下去的理由是?
我在等M7大改款M7 GT,哈哈。
試過和Previa的剛性及操控安全比較,說真的,要不就買歐系車,不然就是M7。
xchunix wrote:
5.最後講講個人覺得比較失望或是怪的地方:
第一個是駕駛儀錶板,還是太陽春。科技車應該電子化多一點,我寧願多花個2萬,買個有多功能顯示螢幕的儀錶板。但是我弟卻覺得還好@@。
第二個是排檔頭總成,真的有點怪+cheap,這我弟也同意。
第三個是車座椅感覺有點厚,這樣不知道是不是比較舒服,但是如果薄一點是不是能增加更多車室空間呢?
-----------------------------------
總結,如果要買這車型,我大概會簽下去。
那沒簽下去的理由是?
我在等M7大改款M7 GT,哈哈。
試過和Previa的剛性及操控安全比較,說真的,要不就買歐系車,不然就是M7。...(恕刪)
這排檔頭可是現在正夯的飛機排檔頭...

性能版 M7 GT 有可能哦...

--車名命名沒有脈絡可循
從過去早期用排氣量1.8? 2.2? 到後來改款的eco hyper? 現在又改成GT與一個GT220?
依現在小排量趨勢,同一具引擎會有不同的設定與出力,主流車廠便是以簡單的代號來讓消費者判別
如VOLVO的T4/T5/T6/T8、AUDI的30/40/50/60TFSI、BMW的18i/20i/30i/40i等等,這應該是比較清晰簡單又可以長期的來使用的方式
--樓上幾位提到的儀錶板設計
不曉得有沒有人察覺,從LUXGEN創廠以來,每一台車的儀表板設計都不一樣,是整體設計與風格完全不同的不一樣
雖然從早期的MPV、SUV到後來的S5都採用著數位元素,而非傳統指針,但不覺得毫無一個一致的風格嗎?
而起雖是所謂數位儀表,但設計也太像是廉價設計 (像是新款Colt Plus的液晶儀表設計也是..白話講就是有點俗)
依台灣的設計能力,LUXGEN弄出一套統一風格,不流於俗但質感上一乘的液晶儀表應該是沒有問題才是
VOLVO、AUDI、BMW、VW、MERCEDES這些都不用說,不論是過去傳統儀表或是液晶,都有著質感很好風格品味又統一的設定
乃至於這一兩年的本田,前衛但不流於俗,應該是LUXGEN可以好好參考的
--排檔頭設計也是
每一部作品排檔都不一樣,雖然說這不是算一個立即性的問題或瑕疵,但就是一個作品呈現給人的感覺
不是說不好,看得出每款車都想要有所風格或特色,但就看不出這品牌想要給人的是什麼樣的感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