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懶得看這段的可以直接拉到下面選S3的原因
我不是納粉,我只是覺得納牌CP值真的很高而已。
--------------------------------------------------
U6一年半心得總結:
除了耗油,好像也只有這個缺點(車重1.5頓,已跑5萬公里,平均8.3-8.7公升/100公里)在台灣確實油耗大家都超在意,十個人大概有八個問車不問主被動安全,先問油耗,所以我覺得Luxgen還是有進步空間畢竟還是要符合這市場期待的產品,才有可能有銷售量出來。
這台車外觀很好看,高速穩定,馬力沒有感覺缺過,乘坐品質前後座都很舒適,載運的空間生活用都沒問題,環景系統有很高實用價值,用過後帶來極大的便利性,另外「循跡防滑」曾在颱風超大風雨去防災應變中心時,時速85-90公里時為閃避高架上面突然飛來的大箱子,在秒切車道的當下,系統救了打滑,讓我沒有出意外,深深感謝

附上U6的一張生活照。

這台車是在2015年6月購買的,說實話當時會知道納智捷這個牌子,起先是因為半年前主管買了一台S5我覺得很好看,問牌子上網爬文才認識這個牌子,一開始我還真的Lexux跟Luxgen分不清楚。
說實話,納廠應該要多做些好的行銷,放些汽車三高、撞擊測試、輔助系統..等廣告,「剛性、性能、空間、安全性、油耗或所謂高CP值」,才是重點分數吧?
好比這個:

影音娛樂真的是加分用的(我指撼動S3的廣告),就像我去外面修車廠,修車師傅40多歲,跟我閒聊時問說:「最近看到有台好像會主動測距停車的那台車叫什麼名字?好像很安全很不錯(指Outlander)」,我想真的極少長輩會在外面問,廣告有台重低音喇吧的車子是什麼…

又雖說納廠在台已經成立9年多,但如果平常沒在follow汽車資訊的人(比如說我媽我爸這個年紀族群,55左右),我想還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對這個牌子充滿陌生,搞不清楚這品牌是啥,就像當時買車我們全家都還停留在Toyota最棒,想都沒想就先去看Toyota,只能說Luxgen的知名度跟品牌好感度仍有進步空間,尤其買車長輩多少會以自身經驗給意見,這意見又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不增加長輩對品牌認知度,又如何能提高銷售量?


畢竟年輕人縱使覺得Luxgen再棒再心動,大多數仍有資金的考量跟猶豫,遠不及出社會已久的前輩們,買車覺得需求OK了,立馬就可以決定。
--------
-------------當時選U6的原因~~~-----------------
-------
當時選U6做了不少功課,因為父親想開休旅車,所以我們全部在看SUV,期間一共試乘了Rav4、CRV、X-trail、U6,買車純個人喜好勿筆戰,我簡單分享自己為何沒選其他牌子的原因,然後我們家都是車開到10年以上,所以比較沒考慮二手價高低的問題。
Toyota Rav4 (2015那款):
業務不給力,問一個折扣,說上去問廠長,就放我們在那邊十分鐘,茶都喝完了人還沒下來,然後我不喜歡業務狂批評其他廠牌的態度,就是給人感覺除了Toyota最好,其他牌都追不上的自傲。
Honda CRV:
開起來真的蠻舒服的這點真的本田做得很好,本來100萬整談好,就要買這台了
BUT
1. 我媽(身高160)覺得A柱死角過大,試開後她有被擋住的狀況,然後車身大她停車不方便。
2. CRV的車側鏡頭,只有一邊 …左邊駕駛座沒有!真的超傻眼的啊,鏡頭只裝右側而已,給人感覺真的很像半成品或出來試水溫的車,業務的說法是左邊用到機會很低所以不需要



Nissan X-Trail:
1. 無意間在youtube廣告看到,這台說是2015全新上市的車,但一年前2014其他國家就有販售了,還是同型號的內容,就一個心情的問題,不想花錢買已經上市一年來台卻說全新的東西,就文字遊戲,而且價錢也沒比較優惠。
2. 環景系統,要到最高規格才有,算下去價位破百超出預算…
Luxgen U6 當時買跟開到現在的心得:
1. 當時跑了3家服務廠,覺得車不錯但業務tone不對,其中一間碰到的一位女業務,雖然神正但專業度也真的神爛,


2. 至於U6為何最後選他,我想板上已經有很多人開箱,優缺應該隨便爬都可以找的到,我認為優點就是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視力越來越差,那堆鏡頭真的提升很多安全,

3. 另外大家提的沒副廠零件的問題,保固內不管哪家幾乎跑原廠吧,中間我有去港口時撞到車底,但我也是直接找家附近的修車廠頂起來看,下護板歪掉,但民間廠還是能解決基本的啦,請師傅幫我凹一凹解決,而且有些人從對岸進Luxgen的小配件,除非引擎、變速箱、鏡頭壞了得回原廠,其他應該還不會太難解決,至少目前沒碰到特別難的,之後再觀察。
4. 另外買車前,網路或其他牌子業代常說3C配備容易壞掉,我是覺得,就像手機即便買到最好的Iphone 7,BUG還是會出現,就重啟系統看看,大部分這樣就解決了,我還發現有幾次長輩反應3C設備有問題,其實是因為不會用!像有時候對設定藍芽不熟,就誤認有問題,但我用一下就解決了,我想流言說系統有問題,估計也許有一定的比例是因為對這類科技不熟悉,當然我也相信一定也有真的壞掉的狀況,畢竟買啥牌子都一樣,總是有車王,



---------
-------------分享一下第二台車也選S3的原因:
--------
家裡開了12年25萬公里的Global Lancer打算讓他退休了

考量安全性的狀況下,決定買新的小車,原先是想要五門掀背,但可惜Luxgen的U2尚未出,結果試乘S3後,想說好吧,四門也可啦,沒非強求一定要五門。我預算壓在65內。
我一共試乘了Vios、Yaris、Fit、S3,但我最後只認真比較神車Toyota Yaris,所以我就分享Yaris這部分的心得,這些都大概1.500--1.600CC,然後我只要可以順順開,夠我平常代步就可。
另外我不太了解為何網路都拿S3直接跟ALTIS比銷量,一台1.6一台1.8,客群等級本來就稍稍不同,雖然說是可以越級打怪啦,但ALtis定位算中型房車了吧,S3是定位在入門代步,又不會讓你有太陽春的感覺,我是覺得買S3,花Yaris左右的價錢,卻有Altis的空間、舒適、還OK的內裝,而且不是日系車那種潰縮式的車體設計,撞下去就整陀爛掉的那種。
我最後S3旗艦款實際花費價錢是62萬不含保險,車價68.9扣1.7萬(把這個月2萬旅遊卷便宜3千轉賣),再扣舊車補助5萬多,這價錢有六安、魚眼燈具、循跡防滑、一堆安全鏡頭、車內的高級感覺,我覺得真的夠CP了啦。
-------
Toyota Yaris個人想法:
外觀是覺得挺好看的,和泰有照顧到我們的眼睛,評價上也蠻省油,這我想優點都可以爬文找到,妥善率我想Yaris也不太需要擔心。

但沒選的理由:
1.實在不解原廠大包的中出飾款,真的很智障的設計

2.照片很好看,但實際內裝好塑膠感!

3.我看經典版(官網寫63.5萬那款),在某區「高級業務」的接待下,配件選一選東折西折,報的價錢是64萬(不含領牌保險,有加多合一的那台),但扣打感覺給的很吝嗇,除了覺得夭壽貴外…算了不說了,重點64萬還沒循跡…,S3我+9000就有循跡(64.9那款)


4.Yaris的儀表板只有最簡易的旅程電腦,然後只有水溫異常燈…,我12年舊Lancer都有單獨的水溫錶了,也許因為親戚是修車的,告訴我這是很重要的東西,不解為何這也要省,過熱燈要是亮了都來不及了吧。
只有簡易旅程電腦,沒水溫表的儀表板

5.Yaris後座上方沒有車內燈,這樣後座晚上找東西一定超不方便的,一個小燈而已也要省。
6.然後我覺得最扯的是,明明後霧燈政府就已經是規定標配了,業務還跟我說如果選等級不是「經典+」以上得要加錢選購後霧燈?
根本是要騙完全沒做功課的人啊!? T牌都這樣椅牌賣牌嗎?我當下叫他去翻官網規格,他才沒繼續唬我,說抱歉他搞錯,但感覺真的很差(幹)耶,我爸媽還以為真的要選到「經典+」才有標配後霧燈,我都已經有做功課看過別人的單才來了,要是沒做功課只看品牌買車的話一定被噱爆啊。


紅色我框起來的地方就是,白色是業代寫的錢跟算式,我遮掉了。

Luxgen S3:
試乘後覺得內裝有高級感,尤其儀錶板很科技

我當時只試乘61.9業務同事自己買的車,雖然不是五門,但坐進去的感覺也算很舒適,椅子是皮椅,而且除了預接訂單外的各等級,都有環景,老實說這個確實方便的多,給我妹開的話我也放心了點。
我本來要選61.9或64.9的S3,但爬了很多文後,想說這台車也沒打算要3年就賣,再去試乘一次旗艦,就心一狠直上旗艦了,因為最後價錢也在我的預算內(旗艦68.9,東扣西補後是62萬)

另外我還是能明白有的族群不要循跡系統也沒差,只要能開就好,畢竟每個族群的人需求不同,業務的同事跟我家鄰居就是這樣的人,車能動能開能平安到目的地就可,如果以58.9等級的S3,舊車補助下去,扣1.7+5萬多的補助,51-52萬就可買到,這價錢實際去試乘一下Yaris的內裝品質,再去試乘S3,就會知道為何試乘完以後會選擇Luxgen了,我並不是納粉,老實說我比較愛馬自達,但在有限的資金下,我覺得納牌的誠意算很不錯,畢竟車子的內裝設備、空間、感受,才是駕駛人每次駕車都會接觸到的,而主被動安全系統也是跟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總之S3我覺得是台CP值很高的車,就等12月底交車啦。
訂單附上,有圖有真相

最後感謝各位閱讀長長的文章
希望也能讓想找代步車的網友有個參考。

P.S. 部分照片取自網路,若不妥請來信告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