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了業務副理U6到底有無裝"後"內鐵,竟然吱吱嗚嗚的避重就輕說不清楚,真的是無言,有人知道是否有裝內鐵,還是裝了"高級"吸震材料而已?
「無意間注意到這些相片,想起前一陣子TOYOTA WISH 因為後保桿沒有內鐵設計而被許多人攻擊的滿頭包,說什麼偷工減料、草菅人命、不安全.....但是對於車子設計有瞭解的人都知道潰縮式車體就是在撞擊時要能收縮撞擊力來保護乘客,而車體就是收縮主要地方當然只要受到較大的撞擊力道就會嚴重變形來吸收力道~
WISH後保桿內部是空的沒有護樑、也沒有保麗龍,拆開保桿直接就是車體中間完全沒有其他東西,有人就說WISH偷工,但仔細想一下,裝上那些東西後車子能提升多少撞擊承受度,假如沒裝的話時速5公里的撞擊力道保桿就會掉下來、裝上護樑與保麗龍可提升到時速10公里再變形,可是駕駛會反應不及車子會出車禍的時速大約要40~50公里的速度,那5與10公里的時速有差嗎??再反問有哪台車子在時速40公里撞擊時能全身而退毫髮無傷??既然原本的設計是要做潰縮來吸收撞擊,那事後畫蛇添足在補裝護樑與保麗龍上去也只是增加成本效果又不大~
下面是三代CR-V、八代CIVIC、INNOVA拆下後保桿的樣子,上面加裝的是改裝品SPR所開發出的鋁合金結構桿裝在車上的樣式,可以很清楚看出除了車體鈑件外,也是光溜溜空無一物,因為潰縮式車體就是這樣設計的」
文章出處:http://shan063.pixnet.net/blog/post/232719995
macross07 wrote:
沒有保桿內鐵~只有三...(恕刪)
+1,只要能過法規就好. 其實對潰縮式設計保險桿只是裝飾品. 撞爛了能吸收多少能量? 反而還要增加維修成本
有人會要求車身貼紙,包膜,尾翼要提供甚麼樣的防護嗎?
Smallbee wrote:
我不認為裝了前後內鐵...(恕刪)
這樣來說好了~
兩台一樣都有潰縮設計的車子,A車有保桿內鐵,B車無保桿內鐵
假如受到相同程度後方撞擊時來比較應該會如下:
20KM以內
A車:保桿掉漆,鎖附點無損,因為內鐵頂住了保桿,所以不至於使保桿損毀------->保桿點一下漆or烤局部
B車:保桿破裂or扯下,鎖附點損壞------->換保桿
40km以內
A車:保桿損毀,內鐵有可能撞凹,但車體未傷--------->換保桿+內鐵
B車:保桿損毀,用車體吸撞,所以接著備胎室大樑,行李箱蓋凹掉--------->鈑金板到爽+換保桿
60km以上
A車:保桿,內鐵損毀(同時承受潰縮),車體潰縮
B車:保桿毀損,車體潰縮
基本上保桿內鐵的設計強度不會比車體來的高~(仿間土改的就另當別論)
因為他本身就是潰縮設計的一部分,只是需於相當程度力道才會變型吸撞~
直接用車體潰縮吸撞~跟同樣車體潰縮設計再加一段硬度不比車體的內鐵緩衝~你覺得哪個好?
最好是沒有啦!! 自己去google或youtube 搜尋!! 是台灣法規太不嚴謹..商人就偷工減料!
照你這樣講,其他車廠裝的是白癡嗎?
敢問納牌哪一台車子去測試IIHS ...
新上市的S5 用貨櫃真的有點再欺騙不懂的人...
我問一件事! 一個人可以頂30公斤的箱子好了or 舉重選手可以舉起很重的啞鈴..這都是慢慢地動作慢慢地舉起或頂下...但如果瞬間?! 有種他就用瞬間的下放看他車頂會如何! 不要說其他國產車也一樣,至少其他沒用這花招欺騙大眾..現在句我了解已經有車廠的車頂已經使用強度很高的鋼梁(媲美戰車等級,只是是歐州車系)
arieslee wrote:
U6有沒有我不曉得,...(恕刪)
dkna wrote:
問了業務副理U6到底...(恕刪)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