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GEN的車貴嗎?個人認為一點都不貴。LUXGEN的牛肉不夠多嗎?其實配備水準在車壇算匪夷所思。所以要指責LUXGEN的車太貴、該端牛肉出來,從來不是解決LUXGEN目前銷售問題的辦法。
LUXGEN的問題仍出在車輛技術還需要時間和投資累積。
現階段,LUXGEN的技術問題
華擎的引擎效能和國際大廠長期累積的技術力有一段差距,開發與製造成本規模的攤提更顯劣勢。對應的做法是將引擎外掛渦輪,來換取較高的馬力與油耗的相對效益,製造對其他自然進氣引擎車款相比下的優勢。但和歐洲同樣外掛渦輪的車廠相比,同樣排氣量下的效能表現差異還是很明顯。
車體輕量化的工程能力。如何在強化車體的強度並且同時極力降低車體重量,也是車廠很重要的競爭力核心之一。像一向訴求輕量化車體的Honda在美國IIHS測試可以拿到一票Top Safety Pick的評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輕量化車體工程能力好壞直接影響到油耗、操控的靈活度和安全性。而LUXGEN各車型都比同級車重上許多,重過合理該有的範圍,可見得在車體工程能力要更加精進。目前LUXGEN是訴求車輛的等級是越級(所以有豪華車的重量),而且利用車子重代表用料比較紮實、更安全的說法來加以因應。
另外,就是成本上控制的難處。任裕隆再強的成本控制能力,都無法在車輛與各項零件開發的攤提規模與國際化車廠相提並論。在車子本身車架、底盤、動力結構等成本已經較高的情況下,利用台灣科技產業的環境,增加很多成本投資低但價值感效益高的電子配備,讓科技豪華的氛圍拉抬身價。但車子本身的本質,坦白說尚不足以支撐在市場環境的競爭力。。
但這種商品和行銷包裝的手法,最終還是要回到產品本身價值的驗證。所以最終,產品品質的可靠度、能源效率、機械工程與人因工程的設計、駕駛特性與樂趣等等…才是要檢驗產品實力的關鍵。這些,LUXGEN還有不少路、也是最難走的路要走,還要花下巨額的時間和投資。如果本質的部分就到這裡停滯了、繼續追求電子配備的價值感,那LUXGEN的路就到此為止。
韓國車走了數十年、產品設計和品質也被笑了數十年,一直到最近幾年才在產品力上大放異彩,甚至超越很多不爭氣的日、美、歐車廠。LUXGEN還沒到位,但是踩的腳步已經比預期快很多。但如果,下一期大改款的LUXGEN看不到產品本質的持續進步,那這品牌不用做也罷。
說什麼台灣人的汽車夢、說嚴董的英明、挑戰和理想,其實很大的成分都是和媒體聯合炒作出來的光環。最終這還是一筆生意。經營這個生意,絕對不是價格、配備上的「誠意」(拿牛肉來論生意的論點,我聽得快吐了)。對於未來產品開發、本質與技術能力的精進,才是要長遠經營這品牌最需要投入心力的關鍵,也才是大家該關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