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就多次看到納廠公佈的規格,但老實說與我以前在車型開發時所得知的資訊不太相同。有鑒於此車當初開發時,納廠幾乎是傾全力要集其技術大成在它的身上,因此我也很想去看看究竟實際發表後與我所知道的究竟有何不同。

納五車頭。當時的人實在爆多的。
對於納五的配備與一些其他資料,相信在這個版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所以在此也就不再多講。
既然很多人都認為納智捷五不能算大型房車,又覺得Altis性能與安全性表現太弱,那我覺得以這前提來說,比較接近的小型房車,大概就是Civic 8,這兩者可以做一些簡單比較。

Civic感覺比較少人去看。
Civic 1.8 140PS/17.7kgm的引擎性能在日常乘用沒有問題,但是表現以我以往的印象來說表現只算是普通,並不令人特別驚艷。Civic 8這個方面如果是要跟納智捷五1.8基礎款引擎150ps/23.5kgm的引擎輸出比較,兩者近30%的扭力落差絕不能說是不明顯或感覺不到,更不要說是NA小排氣量引擎難以企及增壓引擎的寬廣扭力特性了。

納五的引擎室,可以看到為平衡左右配種所做的引擎偏置。
另一個項目是操控。
或許這個級距的車主不是都重視操控性,但操控性不是只代表適不適合衝山路、轉彎需不需要踩煞車這麼狹窄,它與安全性也有密切的關係。


底盤與引擎配置圖。後拖曳臂有輕量化過。
歐盟有種叫做”麋鹿測試”的行路試驗項目,要求車子必須可以不減速、並且在人員與行李箱滿載的狀況下,迅速換入對向車道,車身回正後立即再以原速度不減速換回原車道,藉以迴避路中突然出現的障礙,車子測試的時速越快成績越好。納智捷五在TIS跑出了62秒64的優異成績,就算不能代表麋鹿測試一定很強,但也必然有優於其他國產車程度的操控性及緊急應變能力。但是標榜四輪獨立懸吊、後雙A臂設計的Civic 8,原廠款在TIS的單圈紀錄好像很難找,這我覺得如果Civic 8的成績優異,應該會蠻容易發現的才對。
再來看看車價。
如果都以最基本款來說,Civic基礎款的售價顯得有些偏高,近73萬的入門價格相比於其基本款的定位顯得不大親民。Civic基本款這個CP值如果相比於納智捷五最基礎款增壓引擎30%的額外扭力、較大車室空間與驗證的車身安全性這些顯而易見的差異,再加超過六萬的價差,這些基礎元素的劣勢恐怕不靠品牌形象的拉抬就顯的有些吸引力不足。
對於此點,我對本田有個不太滿意的批評,絕大多數車子的基本款都沒有高級的配備、沒有突出的性能、有些連外觀的魅力都有點付之闕如,如果是這種狀況還將基本款定價定的很高,又沒什麼議價空間的話,那恐怕實在不是個聰明且容易讓人接受的作法。
至於頂級款的CP值兩者相比,我覺得納智捷五還是略勝一籌。
其原因與基本款共通,一樣是基礎規格上的差異:引擎性能、車身安全性、車室空間。而在這個等級來說,除前述外還要再加上一個五速與六速變速箱的差異。

納五變速箱排檔桿,可以看到EPB位於排檔桿後面。
但不同的是目前頂級款的納智捷五,在車展當場的報價達91萬,比起Civic多了超過5萬,不過這個價格比起Civic頂級款的優勢除前述項目之外,還要加上配備上的優勢:獨有的智慧型車載平台輔助功能、額外的雙氣囊、HUD系統。這些優勢通通加起來有沒有超過五萬的價差?相信是不難看出來的。

後照鏡上的輔助鏡頭,可以消弭視覺死角。

車載Android平台與儀表。可能是因為工程版樣品的關係,內裝有些地方縫隙有點不平均,軟體畫面切換的速度也可以再快,再流暢一點。

HUD。在圖裡這種刺眼的光芒下,其實還是能看的清楚。

Civic 8中控圖。

Civic 8儀表。
乘用車另一重點:車內空間,這是Civic另一個較為顯著的劣勢。
雖然兩台車看起來軸距僅有20mm的差異,但實際乘坐的感覺差異甚大,Civic的後座空間若是在前座也坐一個像我這種身高的駕駛,後座的空間就不大寬裕了,膝蓋有頂到前座椅背之虞。

這是納五後座膝部空間示意,前座已調到我適應的駕駛位置,膝蓋與儀表板下緣約三指距離,我大約184cm。

這是Civic 8後座空間示意。為什麼是一個小女生坐而不是我?因為跟上一張圖一樣調的位置讓我有點不好擠進去。
追究其原因除了椅型設計、著座位置、乘坐姿勢與頭部空間之外,拖曳臂式非獨立懸掛也為納智捷五爭取了更多後座空間使其勝出。納智捷五不僅車室空間較大,後行李箱的空間看起來更是超大,雖然沒有實際的數字,但是看起來真的是又寬又深,據業務所言足以一次塞兩組高爾夫全套球具都還有一些置物空間可供利用,由此可見納五對裝載的能力來說可絕沒有含糊帶過,這也算是個蠻顯而易見的優勢。

納五行李箱,親眼看就會發現真的又寬又深,高度也不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