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很多朋友反應 今年出廠的車 品質整體有比前兩年好許多
但還有甚麼需要改進的呢?? 在今年有交車的朋友 請出來指點一下吧
臺灣水下技術發展里程碑 成大和中山研發 抗流型水下載具機器人
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成功大學及中山大學聯手研發出國內第一個有「海下探索尖兵」之稱的抗流型水下遙控載具,昨日正式發表,該載具擁有影像與訊號控制裝置、推進器、防水接頭、LED照明設備、攝影機、繫纜、光纖捲線器、高壓艙等配備,可長時間在海底下作業。
相關技術除已申請4項專利外,整套ROV配備產品的自製率達85%以上,同時系統測試深度能力可達海下8000M,不但是臺灣水下技術發展的里程碑,更是提昇我國研發能力在國際社會評價的標竿。
適合臺海複雜地形、高濁度、強海流環境作業的「抗流型水下遙控載具」可深入300公尺深的海底,檢查沉船漏油情形,或是探測海岸平臺的結構等,未來也可拍下海底繽紛世界的漂亮影像,再結合網際網路和雲端科技,同步進行科學教育,國科會昨日舉辦「海下探索尖兵─抗流型多功能水下遙控載具成果發表」記者會,由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方銘川進行成果報告。
方銘川指出,臺灣海洋環境極為複雜,對水下遙控載具屬具挑戰性的作業環境,加上國外對無人遙控載具的研發通常不太重視在強海流與高濁度環境下的技術發展,因此,這次計畫結合成功大學與中山大學教授,執行國科會整合型專題研究計畫「抗流型水下遙控載具(ROV)關鍵性技術開發暨系統整合」,計畫為期3年,總經費逾新臺幣1000萬元,開發出適用臺海複雜地形、高濁度、強海流環境作業的「抗流型多功能水下遙控載具」關鍵性技術。
方銘川說,目前磁性減速機推進器、高壓水下LED燈具和萬向攝影機已在國內申請專利,其中,磁性減速機推進器更赴美申請專利,至於最快何時可以量產,方銘川估計,若鍵銘公司順利核准進入中科設廠製造抗流型水下遙控載具,最快設廠後1至2年即可進行量產。
未來水下載具還可達3000公尺,不僅可在台灣海峽作業,也可在更深的東部太平洋海域作業,寫下台灣水下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根據全球能源服務產業獨立經研分析機構道格拉斯─威斯伍德統計,2010年全球水下無人載具有新臺幣267億的市場價值,預估2015年時將成長到507億,成長率高達190%,潛力無窮。方銘川預測,5年內臺灣將可望由海下產業設備進口國,躍升為設備主要出口國。
頭文字D中 ,他老爸山路試車時 ,右腳支撐頂住身體離心力(磨傷了) ,是真的
SUV 駕駛座墊不夠長(1/3大腿旋空 ,無法形成三角頂支撐) ,,,,所以更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