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入手4WD版本的SUV快滿一年了,這十多個月的使用,有點小小的建議,希望納智捷的高層及工程師能參考一下。
4WD驅動模式的切換是按鈕式,簡單易懂,算是很容易上手的設計,不過,其擺放的位置卻似乎潛存不小的危機!
由於儀表上各項功能顯示並沒有驅動模式,因此只要行駛中曾切換驅動模式,車子開了一下子後,除非刻意低頭看驅動模式的"檔位",否則往往不知道當下車子是2WD模式或是AUTO模式,同樣的,在行進間要切換驅動模式,若不是得稍低頭切換,就是右手得憑著觸覺摸到想設定的驅動模式,這樣的情況,無論是稍低頭目視,或是憑觸覺摸索,駕駛都會稍稍分心,這將成為行車安全上的隱憂!
小弟的建議是,在治標方式,利用現有儀表版,其在顯示功能上增加4WD版本驅動模式功能,方便駕駛清楚辨視驅動模式;且駕駛縱使透過右手觸感直接切換驅動模式,也可立即從儀表上掌握所切換位置是否正確,這與現行模式相較,駕駛員分心的程度應可降低不少。
在治本方面,建議納智捷重新思考驅動模式切換按鈕的配置,若安排在中控台上方的位置,應更方便操作也安全!
另外,先前某位大大的車子水箱因故漏水,導致引擎溫度拉升而造成較大的車損,雖然所有汽車在儀表板上都有水箱溫度指示,但憑良心講,開車時會不時留意水箱溫度的駕駛可能不多,至少小弟不會;由於水箱漏水導致引擎溫度過高,往往引擎都會大傷,因此,基於安全考量,建議在設計上,在發現水箱溫度異常升高到一定的水準時,是否可以增加警示音提警駕駛多加留意?如此一來,縱使水箱或風扇發生故障時,駕駛員也可及時發現,避免傷害擴大!
1. 迎賓模式建議取消,或至少讓車主可以自行關閉:
..* 身高不夠的車主,一定要等椅子回定位後才踩得到煞車桿發動,會耽誤時間.
..* 車子熄火後僅由電瓶供電,感覺上馬達的負擔很大,故障率也會提高.
..* 每次進出都作動,馬達使用率大增,是否代表壽命就會大減?
..* 坐在後座的乘客有被夾到的危險.
..* 自從椅子削薄後,進出已經順利多了,不太需要迎賓模式了.
2. 座椅的記憶功能最好能連左右照後鏡的位置也一起記憶起來,否則還是要再調一次照後鏡.
3. 防盜座椅解除時,座椅應該要回到上次使用的位置.現在是會移到最後,還要再手動移回來,有點笨.
4. 方向盤上的"定速"及"Think+操作"鍵有銳角,當以單手打方向盤時常會割手,建議改成圓角.
5. 隔熱紙不該再推"OEM20貼後窗"的選項給客戶了,深色玻璃再貼OEM20實在太黑,晚上視線很差.
6. 既然車子失竊後,服務人員能以GPS找回,那麼就有義務向廣大用戶說明,如何保障車主的隱私?
7. 按摩椅的按摩模式實在有點太單調了,只會上突下突而已,能否改成滑動/捶打等模式呢?
8. 導航的問題及建議:
..* 地圖縮放和移動的效能實在太差,幾乎是無法使用的程度.(持續操作還會造成Think+當機,屢試不爽)
..* 應增加路線規劃說明的功能(如路線全圖或TURN BY TURN),不然導航系統到底是怎麼規劃路徑的,根本無法事先得知,只能呆呆的照它的指示走.
..* 衛星定位的時間太久,由於3.5G的車款可以直接上網下載星曆,應要支援A-GPS的功能,瞬間定位.
..* 圖資不夠新,花博都結束那麼久了,它還沒更新.
..* 以地址尋找目的地的功能實在差Garmin太多,許多地址都找不到.
9. 3.5G的車款,建議能支援無線WiFi AP的功能,像iPhone能分享3G網路給其他有WiFi的裝置(如iPad)一樣.
會不會一次講太多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