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年台灣觀光不發達的時代,到阿里山幾乎是每一個台灣人一生必須去的地方。
沒去過阿里山,好像是個住在台灣的外國人。
阿里山公路還未開通前,阿里山鐵路是觀光客唯一可以到阿里山的交通工具。
所以,當年的鐵路車廂總是塞暴,擠在車廂裏根本是難以動彈。
雖然如此,搭火車到阿里山在當年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去阿里山旅遊的回憶大概可以傳子傳孫:恁公阿唔去過!
到阿里山是朝聖之路,所以,這次的阿里山、奮起湖一日遊就從巧遇進香團進香談起。
這是嘉義縣觸口鄉奉祀濟公活佛的龍隱寺

信眾前來參拜龍隱寺的濟公本尊

龍隱寺前已淨空,歡迎信眾大駕光臨

進香儀式(台灣進香民俗我並不清楚,請知道的大大提供補充資料)


分壇的濟公

參拜的信眾

神明附身的乩童

過火儀式



由於時間的考量,沒有紀錄到進寺廟參拜的完整儀式,就此打住,請多包涵。
觸口龍隱寺最有名的就是取名為天長及地久的兩座吊橋。
天長吊橋(目前關閉,盡止通行)



地久吊橋

該地也是進入阿里山的休息區,可休息一下,養足精神準備上山。

當地也有類似高雄月世界的地形

莫拉克所造成的88水災,嘉義也是重災區,附近山頭都有88水災的痕跡

近來台灣休閒渡假的旅遊風氣盛行,所以可以看見許多休旅車。

或騎自行車


當然也可以選擇步行上山

拉風一點就騎重型機車(這群機車騎士剛從阿里山山上下來,在觸口稍做休息。)

不過,相同的是大家都會體驗到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在台灣大地烙下永久的痕跡。








坐遊覽車上阿里山的遊客,行駛在這些路段上,會特別感到暈眩與顛簸。

雖身處災害區,台灣人還是有幽默心情走過這一段悲痛,樂觀面對。

所以,台灣的道路依然四通八達,暢行無礙。






青山綠水依舊在,大地風光依然飽收眼底。




滿山櫻花依然豔照山頭。





茶農在自己土地上,仍然是滿山綠綠的茶園風光。


製茶廠還是如以往用心生產台灣知名的阿里山茶

於是,不趕路了,就在山景美色間,停下車,放鬆心情,感受那悠閒於山水間的幸福。




雖然,濃霧常年竉罩山頂,卻是永遠不變的好風光。


吸引大家絡繹不絕上阿里山(當時氣溫9度)


搭火車







森林小火車蜿蜒於山間鐵道






看神木





或休閒片刻

或欣賞仿真蒸汽火車頭模型

餓了就到奮起湖吃便當


感受奮起湖隨時在濃霧中矇矓的美



逛老街


看承載往日繁華的蒸汽火車





路邊小店歇歇品嚐小吃、喝杯熱咖啡,走走小徑活動筋骨。



甚至愉快地上廁所

於是,來阿里山賞日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