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人造太陽若成功發電也能不留碳足跡



發電也能不留碳足跡嗎?
答案是可能的
電動車真的能救地球
只是仍然在遙遠的未來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科學家致力為人類移民外太空鋪路,但如今登上月球、火星已經不夠看了;日前美國「國家點燃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NIF)宣佈,已完成了首次「人造太陽」綜合點火實驗,未來將利用這顆花費35億美元(約新台幣1059億元)、仿太陽的恆星核心提供民生用電,並預計在2012年就能完成。


http://www.nownews.com/2010/11/18/334-2665132.htm
2011-01-11 7:5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太陽 碳足跡
不就是核融合發電,我是覺得與其花這樣多錢開發核融合反應爐,不如直接發射太陽能發電廠到太空,連提煉氘跟氚都免了,只要全心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無線傳電技術與便宜的太空發射技術就好,比你核融合安全且容易開發多了,一樣是半永久能源,門檻還更低更安全。

目前薄膜太陽能已經趨近於成熟,無線傳輸技術效率也還可以,便宜的太空技術就有待開發了,不過子母機就是個個便宜且實用的方式,可惜NASA不採用愛用貴的,最便宜環保的應該算是電磁軌道發射,用的化學燃料最少。

PS:貼錯地方了?
kameya wrote:
發電也能不留碳足跡嗎...(恕刪)


這讓我想起基努李維演過的電影

連鎖反應

那些因石油的既得利益團體,能夠忍受嗎?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核融合的確是目前已知物理界最好的能源,
等於在地球上可製造出太陽
只是這新聞估的時間太早了
我看Discovery介紹過最早可能運作也要30年後~
現在的狀況是輸入能量>產出能量..
而且融合時間只出現在百萬分之一秒這麼短~
2012?


不是馬雅曆的世界末日嗎?


快 阻止他們
玩攝影嗎?歡迎來 iCanon 交流喔! http://www.icanon.asia

gladiator wrote:
不就是核融合發電,我...(恕刪)

你真的覺得薄膜太陽能電池適合用在太空?
是熱核融合還是冷核融合技術呢?30年後可以小型化這樣MS就可以實現了,鋼彈、薩克、德姆太銷魂了。
gladiator wrote:
不就是核融合發電,我是覺得與其花這樣多錢開發核融合反應爐,不如直接發射太陽能發電廠到太空,連提煉氘跟氚都免了,只要全心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無線傳電技術與便宜的太空發射技術就好,比你核融合安全且容易開發多了,一樣是半永久能源,門檻還更低更安全。...(恕刪)

太陽能發電廠到太空,再轉換成某種電磁波,再轉成電力,會不少耗損吧!?
且光波本身就是電磁波,若用無線的,先把光波轉成某種電磁波,再轉成電力,耗損太多了!
若同樣是轉換成類似雷射光波,同樣會被雲層遮蓋。

所以,還是得拉電線才可以減少耗損,可以用太空電梯(同步衛星原理),
太空發電廠有一條導電極佳又很輕的電線從太空垂下來,但也只能把發電廠放在赤道上空。

一般人造衛星壽命才2~10年而已,再來就會變成太空垃圾或掉下來!
且愈低軌的愈早死, 太空太陽能發電廠也不例外! 看起來很難賺!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大大提供的這篇文章太過於專業,一下子沒辦法做任何評論。

不過,先謝謝您Luxgen版上又有豐富的科學討論文章可看了。

依稀記得科學家對核融合的結論是:Another 25 years!又是25年後將有重大進展,然後又是25年後。

因此,看到此標題真的嚇了一跳,不是幾年前才要找最終的集合測試地點以集合各國資金及人才嗎?

我無法提供太專業的看法,因此就轉po雲飛揚大大在<<<http://board.yamma.com.tw/novel_board/boardw.asp?b_id=62363>>>上的回文,提供大家討論參考。

雲飛揚【96.246.55.***】 2010/11/22 下午 11:38:13


感覺又是某媒體斷章取義.... 雖然太陽是核融合反應... 但大小差太多

核融合技術...不是啥新技術, 很多國家都在實驗... 再怎麼說誰能開發新能源誰就能雄壩市場

磁局限融合有 國際開發的ITER, 中國EAST, 印度ADITYA,日本 JT-60跟the Large Helical Device, 澳洲 H-1NF, 南韓 KSTAR... 約二十多座

慣性局限融合 比較新... 約18座... NIF是最大的,有192個雷射點火器


現有的核融合反應爐都是用磁拘, 而且最好的成績是零功率. 沒錯就是零... zero ... 0

意思就是它的輸出正好等於輸入.


樓主那張照片是NIF的聚焦室, 192道雷射透過那些窗子射進去

內部照

http://static.atlasobscura.com/images/place/national-ignition-facility.5581.thumb.jpg

這張那個像針的物體就是焦點跟感應器, 燃料最初就是放在那

http://static.atlasobscura.com/images/place/national-ignition-facility.5571.thumb.jpg

燃料的大小

http://static.atlasobscura.com/images/place/national-ignition-facility.5574.thumb.jpg


還有一點就是... NIF只是點火實驗室... 造這樣龐然大物只是實驗如何順利的點起核融合這把火...不是運行...

耗大筆金錢的測試用火柴棒... orz



第17樓 : 雲飛揚【96.246.55.***】 2010/11/23 上午 01:46:23


再純點文中錯誤
1- 日前美國「國家點燃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NIF)宣佈,已完成了首次「人造太陽」綜合點火實驗,未來將利用這顆花費35億美元(約新台幣1059億元)、仿太陽的恆星核心提供民生用電,並預計在2012年就能完成。


錯~ NIF 10/8/2010 完成的是首次 192道雷射 同時高功率輸出的點火實驗, 一共超過一百萬焦耳的能量輸入"燃料"裡... 但是沒引起核融合. 核融合預估要 一百五十萬 焦耳以上的能量才可以引發. 預計在2012年前能完成所有點火實驗. 離提供民生用電還遠的看不到岸


2- NIF研究團隊從1997年開始就在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LNL)中以192束雷射光聚焦在一顆玻璃球上模擬太陽內部的物理反應,經過核融合後,不僅可產生攝氏330萬度的超高溫度,更能產生大量熱能。


錯, LLNL 是高功率輸出雷射的先驅實驗室, 先後為NOVA,Shiva等 微型實驗反應爐 設立雷射. 一直到 1995年 運算能力夠強的電腦主機問世後, 美國將NOVA的藍圖生級成NIF. 1997年 LLNL 發表為了NIF而研究的 全球首部高達 192道同步雷射 發生器研發完畢開始生產. 1/28/2010, NIF 發表 能夠輸入669K焦耳的脈衝到目標上, 經過調整雷射波長 NIF 成功的模擬 330萬 K 的溫度. (不是攝氏, 而且沒有核融合)


3- 核融合發電不僅完全無碳,也不會產生放射性物質.

完全無碳 要考究, 無任何資料考察... 不會產生放射性物質.. 錯, 與核分裂反應爐比... 是少而且沒那麼長的半衰期, 不是沒有.


核融合的發電廠太難了
50年前就在說25年後可以商業化
到現在還在說

就算真的做出來了,如此可怕的高溫與高難度的操作
我想台灣也不敢用吧,又請問可以放在誰家的後院??

不過其實不用想太多,在水世界到來之前,核融合電廠真的不可能出的來


面對現實吧
現有的核電廠雖然有核廢料
但是已經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了

請支持 核四 核五 核六 核七 核八.....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